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赛君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来源于生活同时指导我们生活。物理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学生应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提升自己,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框架下,掌握多种解题技巧,借此提高自己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本文以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其特征,总结出三种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推理方法,旨在为学生高效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及能力提高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 解题 推理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81-02
  一、高中物理推理法的特征分析
  要了解物理推理法,首先要知道这门学科的特征,也就是去除表象看本质。由此看来,物理推理法就是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进行分析、推断,进而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研究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物理推理法的应用中,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解题思路规范性
  推理法对已知条件进行应用时,具有一定的明确规范性,通过对不同物理题型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从而选择出最佳解题思路,在实际解题过程中,遵循由俭入奢、由浅至深的原则,全面剖析问题。
  2.解题思路等级递进
  当物理推理进入到比较深入本质的研究时,必须要有相应的基础知识作为辅助,做到从基础阶段到高级阶段的逐步递进,这种等级递进的解题思路是保持物理推理思维前进的有力保证。
  3.解题思路多元化
  对于同一道题目,虽然最终答案是一致的,但解题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路并不具有唯一性,因此,掌握多元化的解题思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框架,还可以灵活学生的物理推理思维,使其更好的适应不同类型题目。
  4.具有实验性
  物理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进行实验验证,在得出物理问题最终答案的过程中,进行推理往往伴随着需要实验的辅助,以确保最终结论的正确。
  二、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1.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法也叫例证推理法,即通过对事物属性进行分析,得出个别性知识,从而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过程。通常在物理解题中运用归纳推理法要遵照“例子-例子-结论-检验”的流程。在实际物理解题应用归纳推理法时,需要注意保证例证的真实性,经过例证的命题也要确保在合理的推理过程中进行。因此,为提高学生自身推理能力,在推理过程中务必谨慎进行。
  例如在学习质点的概念时,教师提问“如何准确描述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身上各点运动情况”。学生通过分析回答“由于鸟身体和翅膀运动情况不同,无法做出准确描述”,教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实例是无法准确描述的?”学生则提出前进的汽车轮胎、滚动的皮球等。这时,学生借助教师的启发,分析研究小鸟的运动轨迹时可以忽略形状大小得出结论,即“研究物体运动时,由于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对一些属性进行忽略”。最后对运动中的皮球进行分析检验。
  2.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不同于归纳推理的地方在于,它是在已知部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分析,一般根据可以反映这一部分客观规律的理论,推理出未知的部分的结论,在运用演绎推理法解决物理问题时,流程一般为“如果……那么……”,也就是通过做出假设推理结论,这种推理方法在物理解题分析中十分受用,它有助于提高学生演绎推理的水平,使其能够高效的进行分析,從而逐渐建立完善的思维推理体系。
  例如在分析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时,采用演绎推理法,如果在F的作用下,物体发生运动,前进位移为1,由此得知W=F1;当对物体施加的力是恒力,物体进行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则可直接代入这一公式进行计算。在物理解题过程中,严格依据理论和逻辑进行演绎推理,使解题更高效。
  3.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在分析事物时,通过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部分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建立另一种与其他属性相同的思维方式,类比推理法的物体解题步骤如下:“如果……则像……”,类比推理法与演绎推理法不同,演绎推理法是通过假设推理出结论,而类比推理是经过对比之后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电场强度的定义时,教材中已经给出事实,在电场中试探电荷在同一地点的受力大小和带电量比值均不变,同时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电场强度?”此时,学生可以考虑,在相同电场中,如果电场强度只与试探电荷位置有关,与试探电荷电受力或荷量无关,则像密度的定义。由此逐步推进:密度的定义是什么?与体积和质量是否有关?采用这种方法定义电场强度,分子上是荷量还是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推理方法将模糊的物理推理具体化,解决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困难,同时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巩固物理基本知识,建立扎实的功底,将各部分知识紧密相连,熟练运用,达到提升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岳哲.利用解题后的反思来提高高中物理解题实效性[J].科技展望,2017(5):221.
  [2]李新纪.分析高中物理电场及静力问题解题的思路与方法[J].通讯世界,2017(4):248-249.
  [3]孟宏蔚.物理解题训练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几点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7(2):93.
  作者简介:
  胡赛君(1983.12-),女,汉族,安徽人,本科学历,单位:合肥第三十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9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