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是一门将计算、空间、思维、逻辑等多种能力合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其贯穿整个基础教学阶段。传统教学过程中单纯注重教导基本知识,而新课改后要求老师着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在目前教育环境下,教师要严格遵守新课改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激发其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 思维能力 培养分析
在小学阶段基础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小学数学主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灵活性进行初步的提高,因此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小学时就对数学产生浓重兴趣,就可以保证其在以后学生生涯中依旧充满热情。因此小学教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且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依据各项要求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合理的安排教学模式。
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公式死记硬背,并且对其产生厌倦想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单纯的讲解公式以及例题的解法。学生接受内容的方式较为被动,然而数学的学习方式是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只是一味地接受,并且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效率,找出关键的内容教给学生,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就需要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将课堂上的一些时间分配给学生,给他们思考时间,使其养成思考的习惯。另外在课下还要多沟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二、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思维能力
在教育改革后,教育部对老师提出新要求。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的变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因材施教。数学学习的核心主要就是数学的思维能力,在保证学生的学习牢固的基础上,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激发其学习兴趣,将枯燥的公式与生活相结合,保证知识的生活化。
爱因斯坦曾指出“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想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程度。小学生年龄小,心智不够成熟,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因此老师在设计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并制定與之匹配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入相关的游戏环节和生活实例,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举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学以致用。在进行相关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习进行任意组队,老师在这个环节,只进行单一的协助,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获得自我探究的能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逐步培养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这一课,课开始,老师讲龟兔第二次赛跑的故事:“小兔沿长是6米、宽4米的长方形草坪的一周跑,乌龟沿边长是5米正方形草坪的一周跑,谁跑的远?”同学们都想帮他俩解决谁跑的远的实际问题。老师是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的。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办法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汇报。通过汇报,得出:
长方形周长共三种方法:第一种:6+4+6+4=20(米)第二种:6+6+4+4=20(米)第三种(6+4)×2=20(米)。正方形的周长共三种方法:第一种:5+5+5+5=20(米)第二种:(5+5)×2=20(米)第三种5×4=20(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到渠成地推导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自经历的知识的获取过程。增加趣味性引导学生自己对公式推导,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从被动的听老师讲解枯燥的公式,到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总结公式,培养数学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思维能力,举一反三。
三、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数学的起源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并且在生活中能将所学到的知识熟练运用。学习的目的不能仅仅是应对考试,还必须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生活的特点,将实际问题与生活紧密结合。将生活中的案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案例中学习,在案例中动脑,这样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最终理解所学的知识。
例如下题:学校组织48人去公园乘船,其中有6名老师。票价如下:方案一:学生票30元/张,成人票60元/张;方案二:团体票40元/张(10人及以上)。怎样购票最合算?
学生想到的方案:
方案一:师生分别买票,60×6+(48-6)×30=1620(元)
方案二:买团体票,48×40=1920(元)
当学生想出了两种方案后,老师追问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案?算一算。
方案三:将6位老师和4名学生购买团体票,其余学生购买学生票:
(48-10)×30+10×40=1540(元)
最后学生通过比较方案三方案最合算。
这道题具有开放性,这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限制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找到三种不同的买票方案。通过对比,找到最佳答案。这很好地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找到最佳方案后,老师没有停留在只找出正确答案,老师追问:“在什么情况下买票合算的?”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得出一位老师买团体票少花20元,一名学生买团体票多花10元,只有当方案中老师少花的钱数比学生多花的钱数多,才合算。
这一问题的提出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引到学生向更深层面思考,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对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重视小学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朱雪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73-174.
[2]张静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68-69.
[3]吴小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64-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5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