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呈现新的特点,与此同时预算管理的问题也日渐凸显,预算管理观念陈旧、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率低下、监督考评缺位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加强预算管理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现阶段高校预算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
一、 高校预算管理及其特点
高校预算管理是各高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对教育、科研、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充分地筹划和预测,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将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照分析及評价,并作出及时地调整和改善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蓬勃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预算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预算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呈现新的特点。
1.办学模式市场化,预算管理凸显重要性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办学模式更加开放,各类形式的合作办学、技能培训、远程教育、非学历教育短等新的办学模式纷纷涌现。各高校更加重视教育的投资效益,追求教育投入的回报率,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调整优化教育资源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主要抓手就显得及其重要。
2.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预算管理内容繁杂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除来源于财政拨款及按规定收取的学费、住宿费等收入外,还有科研成果转让收入、校企合作收入、培训收入、捐赠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银行贷款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使得预算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进一步提高。
3.资金管理权限上移,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要求提高
随着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收支两条线等一系列财政制度改革,高校的资金管理权限逐步上移至财政部门。各高校必须按财政下达的经费指标,提交资金使用计划,并从国库直接支付。学费、住宿费等事业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由财政根据部门预算返回各高校使用。这使得高校资金的调配和使用的自由裁量权大幅缩小,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二、 现阶段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意识淡薄,观念陈旧
高校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在财务上不计成本,不计算盈亏,长期以来对预算管理在优化资源配置、协调组织活动、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把预算管理和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多时候只是把预算管理当作是财务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预算管理内部协调效能低下,资金运行不顺畅,“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
2.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
目前,高校在编制预算时普遍采用的是“基数+增长”的增量预算模式,即在历年实际发生的收支基础上,根据当年的情况进行简单的调整。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简单易行,但不科学,由于过份依赖以前年度的收支数据,容易使以前发生的不合理支出作为“基数”纳入到当年预算之中,而一些代表学校新发展方向的规划项目却被忽视,这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另外,在编制预算时,由于部门之间的责任不明确、分工不合理,缺乏必要的沟通和配合,大部分的预算编制工作由财务部门独立承担,而财务人员因岗位的制约,往往对学校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及发展规划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对一些项目资金的预算缺乏严密的科学论证。一些预算编制人员还存在着预算就是讨价还价的观念,在预测收入时尽可能留余地,而在预算支出时尽可能申报得宽松一些,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3.预算执行不力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预算执行过程中与实际收支差异较大、预算执行率低、随意调整预算等是很多高校经常会面临的问题。一是由于部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细化预算目标,明确各预算执行机构的责任与权限,未落实经济责任制,预算刚性约束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是各部门对预算执行的认识不到位,存在“重资金争取、轻预算执行”的观念,没有将预算执行进度与部门工作进度紧密相连,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调整预算、实际收支与预算脱节、不符合财务规定的支出等这些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4.预算管理监督工作不到位
预算的监督管理一直是高校预算管理的薄弱环节,大部分的高校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管理体系,对预算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在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做到实时跟踪和有效的监控,定期反馈相关信息,在发现问题后也没能及时督促责任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5.预算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缺失
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都把预算工作的重心放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上,重视预算资金的争取和合理使用,却忽视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绩效目标设立随意性较大,缺乏必要的考证,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及标准难未能细化和量化,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责任追究、奖惩问效等方面也未形成系统化的工作机制,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高校绩效考核工作缺乏有效性,难以发挥其在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 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首先,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构建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成立由校领导、部门负责人、财务人员、审计监察人员、教职工代表等组成的预算管理中心,做好预算管理宣传工作。校领导要带头重视和支持预算管理工作,将预算管理工作纳入到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中,积极倡导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通过培训、宣讲等形式改变业务部门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陈旧观念,切实提高预算管理意识。 其次,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管理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使预算编制、调整、执行、监督、绩效考核等相应的预算管理工作都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在预算管理制度中明确落实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激发教职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2.更新预算编制理念,优化预算编制方法
首先,更新预算编制理念,预算编制的質量跟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业素养息息相关,要注重加强预算编制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不仅要认真分析历年来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也要仔细研究与学校事业发展相关的工作计划、工作重点,将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绩效预算等预算方法进行有效的融合,综合这些方法的优点,摸索出适合学校的全新预算方法。
其次,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还应更新预算编制的模式,在明确各部门权责利关系的基础上,实现财权和事权的协调统一,下放预算编制权至各部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大其参与预算的力度,将资金优先安排到关系学校发展的重要项目中,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的支出项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健全预算执行管理体系,提高预算执行率
首先,要在预算审批通过后,细化预算目标,落实预算执行任务,建立预算执行激励问责机制,明确各部门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和相关负责人的职责范围,将预算执行和部门业务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预算的刚性约束作用,同抓共管,稳步推进。
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资金使用的监控和跟踪,定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评价预算执行进度及资金使用效率,以便执行部门及早发现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控,及时解决问题。
最后,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碰到一些未列入年度预算的项目,需要进行预算调整的,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并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方能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预算的严肃性。
4.构建预算监督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反馈
为了提高预算监督管理的有效性,首先要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计财部门、监察审计部门、教职工代表大会等部门的监督管控作用,加强追踪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防范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不良行为的发生,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要建立预算执行定期通报机制,加强信息反馈。采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发布通报等方式向预算责任单位反馈项目实施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及预算执行进度等内容。对实施进展缓慢、资金支付进度滞后、支出不合理不规范的项目督促各预算执行部门负责人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有效措施,限期整改。
5.完善预算绩效考评机制,提高绩效评价有效性
为了提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发挥预算绩效评价有效性,首先要建立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准确运用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得出合理规范的参照标准来科学合理地评价预算管理工作,保证绩效考核结果公平、公正。
其次,要制定完善的预算绩效奖罚机制,将预算责任部门的执行情况同下一年的经费预算指标挂钩,合理利用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对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好的责任部门给予奖励,并优先安排下一年的预算资金;对执行不力、绩效低下的责任部门进行追责,并适当减少下一年的预算指标,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程立得,黄丹林.基于政府会计制度的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当代经济,2018(11).
2.汪雪峰.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8(30).
3.孟浩.地方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18(11).
4.李勇.高校预算管理若干实践问题探讨.中国市场,2018(26).(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8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