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姜蕾

  摘要:校企合作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性,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职业素养,但思政教育内容和企业文化存在脱节现象,学生实习期间无法组织统一的思政教育,企业大多重视经营忽视对实习学生的思政教育等问题不容忽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校企合作搭建教育平台、辅导员驻点督查、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对实习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及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3-0092-03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的职业发展应放在培养人才的首要位置,而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专业、技能、企业与社会。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职业教育应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找到和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方式,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契合度提升上去,进一步完善教育结构,创新教育体系,在强化学生技能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实现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之间的有效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就是通过结合行业发展以及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构建起来的学校和企业相互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介入,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下,能够使学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加强思政教育的优势
  (一)可以强化思政教育的实践性
  多层次且丰富的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在校企合作模式之下,思政教育主要立足企业发展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所以这就可以给其教育实践提供相应的职业环境,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相互结合,进而展现出学生在社会实践之中的主体性。
  (二)可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企业环境的丰富性与真实性和学校环境有很大区別,它打破了学校思政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校企合作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深入了解企业和社会的机会,进而促使学生更贴近社会、企业和真实的职场环境,以此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职业技能、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此实现思政教育和学生生活与就业的有机融合,进而认清自我,提升社会适应能力[1]。
  (三)可以强化学生职业素养
  校园文化是一种将校园精神作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性文化,它所展现的是学风、校风与各种氛围;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之中形成的一种被员工普遍接受和遵循的具有组织特色的观念、意识、作风和行为规范等等[2]。校企合作模式就是为了实现这两种文化的对接,促使学生在实践之中加深对职业素质与道德规范的认识,强化学生道德意识和职业知识,转变成职业经验,内化成职业素养。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政教育的现状
  新形势下一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这就阻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给高职学生思政素质提高带来了一定影响。
  (一)学校思政教育存在问题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尤为注重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较少,因此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对这门课程产生浓烈的兴趣,也难以从理论学习之中挖掘到教师所教授内容的精髓,对很多内容都只能是泛泛而谈,那些对思政课还抱有一点兴趣的学生也渐渐在这样的模式下失去了兴趣,甚至还出现了厌学的情况,这就导致学习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所学习到的思政内容和企业文化与实践内容都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导致无法对其内容进行学以致用,因此实践运用能力受到影响。再加上学生从原先的集中管理变成了分散管理,除了一些少数专业可以集中实习,绝大多数都被安排在不同的企业或部门,因此原先统一集中的思政教育便无法有效实施,无形中增加了教育难度。
  (二)企业思政教育存在问题
  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进之下,思政教育不再是只有学校层面,教育环境从学校变更到企业,会更加真实和开放,具体的施教者也从学校单体转变成校企双主体,因此企业的思政教育应该是学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延伸。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一些企业虽然让学生进入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当中进行学习,但是一些企业自身的思政教育工作还依旧是粗放方式,不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引导和教育,也不愿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这也就会给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思想状态带来影响[3][4]。例如企业一般都非常注重经营业务的相关活动,不注重思政教育,这就使得其过于注重效益,忽视了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企业没有对思政教育投入过多精力,也没有对那些入厂学习的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这样一来,就难以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其中的文化、理念、精神以及企业作风等都无法给员工和实习的学生带来一定吸引力,这样就无法使大家形成一定凝聚力,也不能更好地感染职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这种现象如果长期保持下去就会使得思政教育的功能受到限制,也不能有效发挥出相应的教化作用。
  (三)学生难以适应
  在校企合作模式之下的思政教育和院校的思政教育侧重点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很多学生都愿意接受这些新鲜的内容,但是却也存在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进去的情况,这些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环境的适应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态度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思想状态还处在一个相对比较茫然的时期,都是以从众心理去参与思政教育活动。而实际上,这些现象都充分反映了思政教育环境的改变带给思政教育效果的影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因此面临着一定挑战。不仅如此,很多学生在参与社会工作竞争时,会在巨大的转变之下出现心理落差,加剧了工作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学生还必须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就极易出现恐惧或者紧张的情绪,长期下去,势必会产生严重的悲观消极心理,无法再继续主动接受思政教育[5]。这些情况基本都是学生适应能力过低导致的,所以进行思政教育创新已经势在必行。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政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在职场生活中进行教育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职场生活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将思政理论作为切入点,这会使得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一定厌烦感。对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就可以把职业素养当作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企业是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延续的一个主阵地。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进之下,学校必须要明确认识到企业自身也是实现思政教育的主要力量,要能够给学生职业素养的强化带来开放的环境,使学生可以提前接近社会,通过各项社会力量将教育的力量渗透进去,实现情操的进一步熏陶[6]。为了防止学生对职业产生一定恐惧感,避免在强烈的排斥情绪之下出现逆反心理,应加强校企合作,构建相应的学习基地,进一步落实工学结合的模式,使学生们可以在真实的就业环境之下始终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这主要是因为工学集合并非是让学生真正实现就业,就算学生被要求和正式员工一样履行责任与义务,也不会轻易使学生产生一定恐惧感,学生可以真正参与到工学结合的实践之中,可以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考察,并在專业的职业指导和训练之中充分了解各项职业信息,拓展认知结构,强化职业意识。同时,在这样的影响下,学生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对于职业素养的强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依照校企业合作形式进行教育创新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进一步冲击传统的思政教育,除了有挑战,还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对此,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找寻相应的改革措施,实现思政教育创新。
  首先,应该将固有的思政教育组织体系予以转变,根据现实中学生比较分散的主要特点以及学生实习区域、实习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起矩阵制的合理组织形式,使组织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出相应的功能[7]。例如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工作站方式,在顶岗实习或工学结合的阶段,对学校的思政教育和组织管理等内容进行创新。
  其次,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联手搭建教育平台,在学生实习和实训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给其提供便利的指导,以此确保学生在实习和实训过程中也能够接受良好的人文关怀与思政教育。对此,企业应建立起相应的实习管理系统,同时制定工作汇报的基本制度,让辅导员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工作情况予以了解,以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干预对策。
  最后,建立起全面的辅导员驻点负责制,以此强化企业调研制度。辅导人员可以随时进行走访,或者是直接开展企业调研,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实习当中的具体表现情况。或者可以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将企业教育资源融入进去,使学生在教育管理之中就能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最大程度上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三)加大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茫然,因此这也在无形中影响到了思政教育的效果。而要想将该项工作的实际效果提升上去,就要让学生进一步树立起职业理想,同时坚定信念,以此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解决各种困难。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可以分年级和分阶段贯彻落实。比如在第一阶段当中,那些初入学校的学生都还处在定向与适应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些“自我角色的转换和认知”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之中对自我定位进行思考。院校也可以聘请一些专业人员给学生开展集体辅导,以便找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第二阶段,即二年级学生,他们还都基本处在对职业认知的重要阶段,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展顶岗实习活动,或者是直接让学生自主参与一些选修课程和体验式的互动活动之中,以此加大学生对社会职业环境的了解,强化职业认知,从而根据自身兴趣找到职业方向,树立起良好的职业理想[8]。在第三阶段,学生基本都处在职业选择的重要时期,在这之中学校要给学生组织更多实践活动,让学生和社会之间进行良好接触,获得更多有效的锻炼,并学会自我合理评价。另外,学校还应该强化定向指导,让学生从理想和现实的比对之中明确自己对于职业方向的选择,以此形成和社会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职业理念,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健康持续发展。
  (四)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进一步贯彻落实思政教育,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要想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健康发展,学校还应该重视对校企合作体制的健全。第一,学校必须要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构建起校企合作思政教育管理机构,使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第二,院校和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各个部门的思政教育进行协调沟通,规划相应的教育活动,贯彻落实思政教育计划。第三,学校和企业之间还应该加大对校企合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在实习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计划、定期交流制度、日常管理细则等纳入进去。从而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在需求导向之下,通过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形成良好的合作发展机制,给后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应该定期开展学生心理普查工作,并建立起相应的心理成长档案。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直接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干预和指导措施。对此学校可以专门设立一门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共必修课,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足够的素养与专业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比如可以组织心理健康宣传月等思政教育活动。学校还可以成立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
  总之,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政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积极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积极运用各种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职业素养,增强信念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鸣,罗莉红.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6(29).
  [2]刘浩.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J].文教资料,2017(18).
  [3]赵春园,孔春花.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2).
  [4]邹雁,谭静怡.校企合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从培养大学生应对职场环境的角度[J].当代职业教育,2014(1).
  [5]戴莉萍,李明.浅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情感读本(中旬刊),2015(1).
  [6]王仁瑞.校企合作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J].新校园(阅读),2017(6).
  [7]张勇.深度校企合作视野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浅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8]戴莉萍,李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0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