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安全关系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雯 杨松霖
摘 要 在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和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双重背景之下,中美安全关系研究成为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98—2018年CNKI数据库中CSSCI学术期刊发表的有关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63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中美安全关系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涌现出一批具有学术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核心研究机构以及核心发文期刊。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美关系研究、美国安全战略研究、中国周边安全研究等主题。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互动等研究主题则是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未来有必要在学科交叉、完善跨地域研究网络以及丰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和层次。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安全事务 知识图谱 CiteSpace
美国因素在中国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由美国强大的实力、影响力和主导国际体系的能力所决定的。 金灿荣,李燕燕.中美安全战略博弈中的历史与战略稳定性[J].国际安全研究,2017,35(2):3-26+148-149.中美关系是世界上两个大国多方面的复杂关系,安全问题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领域。 楚树龙.冷战后中美双边和地区战略与安全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0(5):7-14+47.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综合国力的提升,中美安全关系呈现出进一步复杂化的发展态势,安全事务成为衡量中美关系发展的“晴雨表”和“體温计”。中美安全关系研究具有复杂性,且横跨政治学、历史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研究成果绚丽多彩。在一定意义上,中美安全关系研究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研究中的“显学”,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其中。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美安全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全面地认识该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前沿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国内学者尚未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更无使用知识图谱来进行相关研究。知识图谱是当前文献计量学的新兴研究手段,能够通过量化模型将零散信息以科学的、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方法,主要借助国际领先的知识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版本:5.3.R4)全面、客观、科学、形象地反映当前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现状,展现20年来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动态演进历程和前沿热点,为学界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一款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分析软件。由于是通过可视化的手段来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因此也将通过此类方法分析得到的可视化图形称为“知识图谱”。 刘光阳.CiteSpace国内应用的传播轨迹——基于2006—2015年跨库数据的统计与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7(2):60-74.通过CiteSpace能够进行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不同节点类型的共现分析,从而寻求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当前的研究前沿及其对应的知识基础。通过CiteSpace对当前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有助于对中美安全关系领域进行宏观把握,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作为来源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将检索条件设置为以“中美关系”并含“安全”为主题,以2018年12月31日为时间截止点,以“CSSCI”为期刊来源类别进行高级检索,共得到文献725篇。通过数据筛选,剔除专访、书评、时评、公告、专栏简介、研讨会简讯、无作者、重复发表以及与主题不符的文献,最终获得有效文献639篇,时间跨度为1998—2018年。
二、中美安全关系研究文献特征分析
(一)发文量分析
中美安全关系研究是当前国际问题研究的热点话题。为分析研究成果的产出情况,本文通过文献年代分布情况的计量,绘制出历年文献变化量的分布趋势图,如图1 所示。可以发现,国内中美安全关系的研究大致可以2008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2008年以前,研究处于初步发展时期;2008年以后,该方面的研究进入持续增长期,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在持续增长期,又可具体分为两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2009—2015年)和高速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
早在1998年,国内就有社科学者关注到中美关系中的安全问题,但研究文章数量只有10篇,1998年至2008年的十年间,研究文献数量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年度文献量始终未突破30篇。十年间研究文献的总量为187篇,约占总数的29.26%。2009年以后,国内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文献数量出现了较快增长,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2016年达到峰值,研究文献为66篇。2009年至2018年的研究文献总量为452篇,约占总数的70.74%。2009年至2018年的文献数量远远超过了之前十年,可以看出中美安全关系问题得到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2008年至2009年之所以成为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重大转折点,可能有三个原因:其一,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引发了包括美国在内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高度重视中国对构建中的新的国际体系越来越重大的影响; 杨洁勉.全球化中的奥运会和中国外交的新任务[J].国际问题研究,2008(4):13-17+70.其二,2009年7月,时任奥巴马政府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会议上首次提出“重返亚太”战略,表达了美国对亚太事务尤其是中国快速崛起的战略关注,这为国内中美安全关系的研究注入了强大动力;其三,随着中美关系的全方位、多元化发展,安全事务逐步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中重大又敏感的领域,得到了官方和学界的高度重视。
总体来看,中美安全关系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末,伴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实践,中美安全关系研究逐步由起步阶段进入到发展阶段,成为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方向。 (二)核心作者群分析
通过CiteSpace对发文作者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可以清晰呈现出中美安全关系领域的核心作者。部分作者先后在多个机构工作,笔者根据互联网上检索到的简介等信息对其发表论文进行了汇总统计。以“作者(Author)”为节点,设置相应阈值 (Threshold),得到图2。目前在中美安全关系领域发文最多的是夏立平教授,共发表14篇相关论文。2001年,夏立平发表了《美国国会与中美安全关系——以台湾问题为例的分析》一文,指出美国国会试图使《加强台湾安全法案》(Taiwan Security Enhancement Act)成为法律,影响布什政府对华政策进而向中国施加压力。 夏立平.美国国会与中美安全关系——以台湾问题为例的分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2(3):42-47.除了持续关注台湾问题,夏立平还对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博弈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南海已经成为中美地缘战略竞争的前沿,中美应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实现在南海问题上的非零和博弈与良性互动。 夏立平,聂正楠.21世纪美国南海政策与中美南海博弈[J].社会科学,2016(10):28-40.除此之外,夏立平还对中美日战略关系 夏立平.中美日战略关系:争取共赢和避免安全困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9):31-38+4.、中美欧三边关系 夏立平.论中美欧三边关系的发展趋势[J].当代亚太,2003(9):7-16.、美国对华战略 夏立平.美国对华战略及其内在矛盾[J].当代亚太,2004(2):3-11.等问题保持关注。同时,刘建飞(13篇)、朱锋(11篇)、吴心伯(10篇)、杨洁勉(9篇)、凌胜利(7篇)、韦宗友(6篇)等学者也都较早就进入了中美安全关系研究领域,是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核心力量。中共中央党校刘建飞教授对中美在全球及亞太地区的安全竞争与合作有着深入研究,2013年发表在《东北亚论坛》上的《中美全球与亚太地区安全目标矛盾及其应对》一文指出,中美在全球和亚太地区的安全目标存在诸多交集之处,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中美实力差距的缩小,两国安全矛盾将会更加凸显,战略竞争的动力随之增强。 刘建飞.中美全球与亚太地区安全目标矛盾及其应对[J].东北亚论坛,2013,22(3):3-12+115-126.同时,刘建飞老师还对中美俄日关系 刘建飞.中美俄日关系及其对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6):1-8.、中国对美战略 刘建飞.中国对美战略的现实与理论依据[J].现代国际关系,2006(6):22-27.等问题持续保持关注。
除此之外,唐彦林、周方银、凌胜利、樊吉社、唐世平、刘江永、孙茹、王联合、左希迎、石源华、仇华飞、陈积敏、王公龙等学者发文较多,通过发挥各自的研究优势,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对中美安全关系的研究,是该研究领域学者群的重要组成力量。
(三)核心机构分析
通过对发文作者的所在机构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国内中美安全关系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在CiteSpace中将节点类型选取为“机构”(Institution),并设置相应阈值,得出图3。通过图3可以看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等单位在中美安全关系研究中发文量较多。同时,对文献中的机构数据按院校一级单位进行数据整理,得到发文一级机构排名。根据图4,按照该单位的发文总量进行排序,排名前21位的单位中绝大多数为高等院校,共计15家,约占71.43%。数据表明,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主要力量来自高校,其中,复旦大学(59篇)、中国社会科学院(49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33篇)发文量最多。复旦大学是国际问题研究的学术重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国际关系、美国问题研究的专业团队和学科体系,为中美安全关系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科研基础。中国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拥有雄厚的实力,依托全面化、综合性的专业优势,在中美安全关系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除此之外,北京大学(31篇)、中国人民大学(31篇)、外交学院(23篇)、清华大学(21篇)等高校在中美安全关系研究领域的实力不容小觑,依托其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相关学科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队伍,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中美安全关系研究中进入排行榜前十位。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29篇)作为中共中央党校直属的教学研究机构,负有“从事重大国际战略问题以及中国对外政策研究”的职责,在中美安全关系领域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在发文总量上排名第6。此外,作为地方社科系统的上海社会科学院表现不俗,形成了以刘鸣、李开盛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在中美安全关系领域发文23篇,排名第9。
另外,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防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则依托各自的研究平台和学科、专业以及人才优势积极开展中美安全关系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上述发文机构共同组成了中美安全关系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群。
从论文作者单位所处的地域来分析,北京、上海两地遥遥领先。京沪作为一线城市,聚集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学术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更是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的中心。其中,位于北京的发文机构共有10所,约占总数的一半。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多所高校拥有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国家重点学科,在中美安全关系研究领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四)发文核心期刊分析
对论文期刊来源的分析可以找到在中美安全关系研究领域发文较多的期刊。统计刊载论文数量在10篇及以上的CSSCI期刊,得到图5。在中美安全关系领域,发文最多的是《现代国际关系》(65篇)。《现代国际关系》是国内较早关注中美安全关系问题的专业性期刊。该刊于1998年刊发《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及政治格局走向》一文,对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在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及未来走向进行了分析和预判。 张骥,史泽华.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及政治格局走向[J].现代国际关系,1998(1):13-18.自1998年以来,《现代国际关系》一直关注中美安全关系,对中美关系及中美关系视域下的“重返亚太”战略、中美战略竞争、南海争端以及反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世界经济与政治》(59篇)与《当代亚太》(42篇)在发文数量上排名第二和第三。《世界经济与政治》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雄厚的科研实力,对中美安全关系研究保持了长期关注,尤其注重中美安全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2013年第3期刊发了《中美战略竞争与东亚安全秩序的未来》一文,对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视域下中美之间的战略经济与政治竞争及其对东亚秩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朱锋.中美战略竞争与东亚安全秩序的未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3):4-26+154.《当代亚太》的主要特色是聚焦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关系研究,特别是中美在海洋权益上的摩擦。该刊2016年第1期刊发的《美国“再平衡”战略对中国海上领土争端的影响》一文对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给中国在南海、东海地区的海上权益争端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之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伟光,陈遥.美国“再平衡”战略对中国海上领土争端的影响[J].当代亚太,2016(1):75-99+156-157. 在这15本CSSCI期刊中,除《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属于经济学类核心期刊,其余期刊均为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对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主力学科是政治学和经济学,其他学科的该领域研究亟待加强。
(五)被引文献
学者的学术论文或专著被引用次数,是评价其在该领域学术影响力或学术地位极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钮钦,钟新.对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5(3):56-62+31+64.通过对被引文献的统计,得出本领域内被引频次排名前20名的文献。根据表1,在前20名研究文献中,被引用频次在100次以上的文献有2篇,占9.09%;被引用频次在50次至100次的文献有14篇,占63.64%;被引用频次在50次以下的文献有6篇,占27.27%。被引频次最高的三篇文献分别是周方银的《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173次)、马建英的《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137次)、唐世平等的《中国的地区战略》(98次)。周方银的《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一文发表于2012年,该文将中国经济崛起、美国对华“接触加遏制”政策以及东亚国家“两面下注”政策同东亚地区形成的经济中心与安全中心相互分离的二元格局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释, 周方银.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J].当代亚太,2012(5):4-32+157.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建英在2015年发表的《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一文对美国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全面剖析, 马建英.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104-132+159-160.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高度关注。唐世平等在2004年发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上的《中国的地区战略》一文,聚焦于中国的地区战略,对其理念、行为等要素进行了阐释,并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展望和评估, 唐世平,张蕴岭.中国的地区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6):8-13+4.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通过上述统计可以发现,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高被引文献的前20名,大部分集中在《世界经济与政治》这一刊物上,共计9篇。《现代国际关系》和《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各有2篇,排名并列第二。这反映出三家刊物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三、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核心内容的浓缩与提炼,高频度出现的关键词能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报,2006,25(2):163-171.利用CiteSpace的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以获得中美安全关系领域内的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其中,节点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连线越粗代表共现程度越高。裁剪频次较低的节点和连线,可以得出图6。由于样本文献是以“中美关系”并含“安全”为主题进行检索的,所以“中美关系”不可避免地成为图谱中最大的节点。
进一步导出数据并得到中美安全关系研究领域的关键词频次表(见上表2)。中美安全关系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依次是:中美关系(243次)、美国(108次)、中国(40次)成为图谱中最为核心的3个节点。同时,美利坚合众国(37次)、新型大国关系(37次)、北美洲(37次)、奥巴马政府(31次)、特朗普政府(16次)的频次也较高。如果排除中国、美国等研究对象限定词,同时结合图谱中其他主要关键词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中美关系、美国安全战略、中国周边安全等三个方面。其中,尤以“中美关系”受关注度最高,是该领域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
第一,中美关系研究。此主题包括大国关系、权力转移、安全合作、奥巴马政府等与“中美關系”直接相关的高频关键词。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的地区和全球意义也日益增加。 杨洁勉.国际环境和中美关系互动:战略思想和政策规划[J].国际问题研究,2005(6):3-8+73.中国实力的增长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使中美之间出现了权力转移现象。 娄伟.论中美之间的权力转移[J].东北亚论坛,2011(4):37-43.中美关系的互动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和影响地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一般而言,中美之间发生全面权力转移战争的风险很有限,但是在地缘安全上仍然存在着不少隐忧。中美要完善对危机的管理,加强沟通与对话,深化了解,管控分歧,防止分歧走向冲突。 石冬明.权力转移视角下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J].社会主义研究,2013(3):164-168.正因为如此,中美关系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目前,对中美关系的研究已经突破早期的政策解读和地缘战略的研究框架,安全合作、权力转移、中美日多边关系等诸多问题都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第二,美国安全战略研究。该主题主要包括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军事与外交、美国外交、奥巴马政府、特朗普政府、布什政府等高频关键词。冷战结束以后,美国认为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后的共产主义堡垒”,遂采取各种措施向中国施压。 张林宏,韩玉贵.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与美对日、对华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3):8-12.“9·11”事件后,美国将反恐和维护国家安全确立为首要任务,推出“先发制人”战略,在此背景之下调整对华战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渐成主流。 苏格.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J].国际问题研究,2003(2):5-10+22-63.奥巴马政府则强调美国应坚持“战略克制”,重新平衡国内发展和国际负担, 赵明昊.迈向“战略克制”?—“9·11”事件以来美国国内有关大战略的论争[J].国际政治研究,2012(3):133-162+187.并推出了“重返亚太”战略,增强遏制中国崛起的同时坚决捍卫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和领导权。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战略重点关注并全面应对大国战略竞争,遵循“以实力求和平”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逻辑,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对手,显示出美国对华战略认知走向负面。 陈积敏,宋达.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战略与中美关系[J].理论视野,2018(7):62-69.对美国的安全战略,尤其是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分析可以科学把握美国对华安全战略动向,有助于中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因此,美国历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外交战略等都成为研究的重要方面。 第三,中国周边安全研究。该主题包括安全困境、中国崛起、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东亚安全等高频关键词。中国周边地区是中美战略博弈的焦点地区,理性分析中美在周边议题上的分歧,并进行方向性的预期管控,对维护中国周边安全及地区和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方方.论中国周边安全中的中美“分歧管控”[J].和平与发展,2015(6):15-27+114.台湾问题过去、现在和未来相当长时期仍将是中美最突出的分歧和矛盾,是最具敌对、对抗性的问题。美国一直在中国这个最核心、最重大利益问题上干涉、挑战、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 楚树龙,方力维.中美关系的长期走势[J].现代国际关系,2010(6):20-24.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则鼓励和纵容少数东盟国家采取强硬立场,企图以南海问题为抓手形成问题型联盟,强化美军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和作战能力,以“航行自由”为借口干预南海争端。 夏立平,聂正楠.21世纪美国南海政策与中美南海博弈[J].社会科学,2016(10):28-40.近年来,随着中国网络空间利益、能力和影响力的持续增长,中美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也逐渐增多,美国的网络安全政策调整也就具有相当多针对中国的考虑。 汪晓风.美国网络安全战略调整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J].现代国际关系,2015(6):17-24+63.两国在经贸、安全、地区领导地位以及网络问题等方面的竞争进一步强化,在某些领域或地区,双方的战略空间越来越小,战略相持关系已隐隐成型。 李燕燕.战略互疑、安全困境与中美关系解析[J].太平洋学报,2017,25(3):48-59.杨文静认为中美在亚太正在形成“竞争性共处”模式,这种模式是竞争为主、合作为辅的关系模式。 杨文静.中美亚太“竞争性共处”模式探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9(3):29-37+63-64.中美安全关系的调整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进一步塑造和影响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关系。围绕这一问题,学者们对中国周边安全视域下的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中日关系、海上共同开发等问题进行诸多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述三个研究主题看似相对独立,实则互相联系,互为支撑。对美国安全战略的研究将为观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提供重要参考,也是中美关系研究的必要基础。反之,对中美关系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理解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和对美国安全战略的科学认识。除上述主题外,网络安全、贸易摩擦、“印太战略”等问题是近年来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重要热点。
总体而言,近20年的中美安全关系研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时政导向,与中美关系发展的时代脉搏紧密呼应。研究范围和关注的领域不断拓展、延伸,既有对美国军事外交战略的关注,又有对亚太安全、台湾问题、“9·11”事件等具体安全问题的研究。既包括宏观战略层面的讨论,也涵盖具体的事务领域的分析,对中美安全关系的思考也在逐步深化,逐步形成了更加科学、系统的认识。在学科和研究方法上,中美安全关系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除社会科学外,经济学、管理学、哲学与人文科学等学科逐步涉及该领域的研究,进而带动了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创新,为中美安全关系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发展趋势与研究展望
(一)发展趋势
通过对研究前沿领域的探究,有助于科学把握学科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突发性关键词(Brust Terms)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出现频次变化较大的词汇。 张洪,孙雨茜,司家慧.基于知识图谱法的国际生态旅游研究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2):342-352.通过对突发性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时间段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侧重点。对样本文献关键词的突发性知识图谱分析,得到排名前25的关键词,如图7。
从突现时间来看,“权力转移”主题词2009年首次出现后持续至2016年,持续时间为17年,是所有关键词中持续时间之最,成为持续型的研究前沿热点。同時,安全合作、美国外交、奥巴马政府、中美、美国等关键词的突现时间跨度都大于7年。此外,台湾问题的突现时间跨度为7年,是中美安全关系研究中延续时间较长的前沿问题,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对于台湾问题的重要性,黄仁伟曾指出,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台湾对于美国的战略价值明显上升,美国支持台湾与中国大陆长期分离的战略清晰化。在中国和平统一的目标实现以前,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对抗的风险始终存在。 黄仁伟.处理好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1):72-77+45.
从突现强度来看,“奥巴马政府”最大,高达24.3044。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强化对华战略竞争,中美安全关系发生重要转变,因而“奥巴马政府”这一主题词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的突变强度也较大,分别为7.2164 和7.0707,是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重要主体。此外,“台湾”和“布什政府”也具有较高的突变强度,分别为6.7235和6.5577。综合来看,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中美安全互动,尤其是在台湾事务上的安全博弈成为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核心前沿热点,广受国内社科学界的关注。
此外,结合对最新发表文献的研读,可以发现特朗普政府、新型大国关系、一带一路、朝核问题、国家安全战略、东北亚地区、南海问题、网络空间等也是现今研究的前沿领域。
(二)研究展望
通过对1998—2018年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国内中美安全关系研究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相关研究在2008年后出现了快速上升的势头。但国内学术界尚未形成关于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完整体系,当前研究还存在学者间的交流合作不够紧密、跨学科研究有待加强、研究内容有待拓展等不足之处,亟待提升和完善。
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议题。特朗普政府大幅度调整对华战略,在其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俄罗斯称之为“竞争对手”, The White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EB/OL].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pdf, 2017-12-18/2019-08-05.中美安全关系发展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这将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也为中美安全关系研究提出了全新命题和生长空间。 未来,中美安全关系研究可重点关注如下方面:其一,丰富和拓展研究内容。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内容不仅要涵盖传统安全问题,还应进一步加强对能源、环境、气候、航运等非传统安全事务的关注。有效开展对网络、极地、太空、深海等战略新疆域安全事务的研究,为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做好知识储备;其二,推动和完善跨学科研究。现有的中美安全关系研究大多采用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为数不多的定量研究也高度依赖于政府统计资料。中美安全关系研究应致力于加强该问题的跨学科研究,适当采用文献研究、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定性和定量方法开展多学科研究;其三,完善跨地域的研究网络。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不够紧密,这将影响研究质量的提升和学术成果的传播。要促进不同地域科研单位之间的学术沟通和科研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多学科交叉的科研氛围,构建跨区域、多学科的协同研究机制, 李彦军,刘梦帆.我国民族经济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演进——基于CNKI民族类期刊(1979—2017)的知识图谱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7):228-233.进一步提升中美安全关系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层次。
参考文献:
[1]黄仁伟.处理好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1).
[2]金灿荣,李燕燕.中美安全战略博弈中的历史与战略稳定性[J].国际安全研究,2017:35(2).
[3]刘光阳.CiteSpace国内应用的传播轨迹——基于2006—2015年跨库数据的统计与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7:(2).
[4]刘建飞.中美全球与亚太地区安全目标矛盾及其应对[J].东北亚论坛,2013:22(3).
[5]唐世平,张蕴岭.中国的地区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6).
[6]汪晓风.美国网络安全战略调整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J].现代国际关系,2015:(6).
[7]杨洁勉.全球化中的奥运会和中国外交的新任务[J].国际问题研究,2008:(4).
[8]夏立平.美国对华战略及其内在矛盾[J].当代亚太,2004:(2).
[9]朱锋.中美战略竞争与东亚安全秩序的未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3).
[10]周方银.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J].当代亚太,2012:(5).
[11]The White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EB/OL].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pdf, 2017-12-18/2019-08-05.
(責任编辑:清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1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