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金课”打造的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杰 刘光玲

  摘 要:“金课”建设是本科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主战场。本文在分析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课程管理制度建设、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探究,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金课;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课程是教学的基础环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金课”建设是本科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主战场。[1]本文基于“金课”打造,从教学观念、制度完善等方面,探究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有待加强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仍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感较低,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学习创新性和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学理念已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化,但由于教学投入、学生规模等原因,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还未真正得以实现。教师花费到教学中的时间和精力,也影响着教学的质量。目前部分教师将经历投入到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从而减少了投入到教学中的精力,教学和科研的矛盾显现,且常被看作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阻力。将科研和教学看作对立面,而忽略了二者间的密不可分,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基于科研把握学科框架体系,通过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也能激发科研成果的创新。
  (二)课程制度不合理
  科学合理的课程制度是淘汰“水课”,建设“金课”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的部分高校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制度不够完善和规范,从课程的设定、讲授及学习效果的评价环节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同时,存在为了应对外部检查和评估,过多地制定一些课程制度,注重形式忽略实际效果。制度的不合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课”的出现。
  (三)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校课程的评价大都采用的是学校制定的统一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学校制定的评价标准是针对于所有课程的共性问题所制定,采用统一标准评价课程,往往使得课程的特性被忽略,无法反应课程的特性问题,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此外,部分高校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局限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没有将是否达成人才培养成要求进行综合评定。
  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保障路径
  (一)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对教学安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加大教学精力的投入,辩证看待教学与科研間的关系,将教学与科研进行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同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构建多形式的“金课”。
  (二)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建设
  规范完善制度建设,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建立“金课”的必要条件和保障。只有在各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才能保障课程的高质量实施。
  (1)严格课程设置标准。确立课程设置的质量标准是建设“金课”的首要工作,“金课”是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2]因此需要设立严格的课程设置标准,评估课程的质量,确保课程内容的学术性、前沿性,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较大作用。同时,要规范课程的设置流程和程序。设立校内外专家评估小组,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流程,对拟开设课程的价值、资源和质量进行逐一审查。
  (2)规范课程实施。课程大纲的科学制定及规范实施是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课程大纲的确立,使得课程教学更具有规范性,对课程的实施起着约束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实施规范性不足,未按照课程大纲要求实施教学计划,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大纲的实施管理。同时,需要处理好课程大纲的实施与教师、学生创造性间的关系。课程大纲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对课堂进行了教条式限定,课堂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场所,因此教师在执行教学大纲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三)优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不同的课程在教学中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其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更科学、客观地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需改变原有的由学校统一指定评价标准,优化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本文主要从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分析进行研究。
  (1)科学制定评价标准。目前,很多高校对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了同行、督导和学生,这种评价模式从表面上看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但由于评价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同一个评价标准,未能达到多元化评价效果。为了对课程进行更全面、客观地评价,调动评价者参与性,需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对于同行、督导和学生三方评价主体,设置不同的权重,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科学客观地对课程进行评价。
  (2)评价结果分析利用。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评价结果主要用于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忽略了问题反馈和评价结果的分析利用,因而无法实现课程教学评价的初衷。因此需要对课程评价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后,将存在问题及结果反馈给教师,并持续跟进。
  三、总结
  在新时代课程教学质量的新要求下,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建设、优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对课程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有助于促进课程质量提升,打造高质量的“金课”。
  参考文献:
  [1]马浚锋,罗志敏.什么是大学“金课”:学生如是说[J].江苏高教,2019.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谢幼如,黄瑜玲,黎佳,邱艺.融合创新,有效提升“金课”建设质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9-16.
  [4]叶信治.高校“金课”建设:从资源驱动转向制度驱动[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99-103.
  项目名称:新型传媒艺术人才能力培养的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基于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的路径探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4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