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组织与胚胎学”MOOC资源引入“细胞工程”教学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晓丹 高冬妮 吴国峰

  摘要:慕课(MOOC)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方兴未艾;作者将一流大学相关MOOC资源引入“细胞工程”课程,同时对怎样遴选MOOC资源、怎样定位MOOC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怎样实现MOOC资源优势在“线下课堂”效能的最大化、怎样在MOOC资源的助力下,建设优质课程,逐一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慕课(MOOC);细胞工程;线上教学;线下教学
   笔者所在的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的“细胞
  工程”课程,是一门面向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以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为核心的细胞工程理论和实验技能。笔者所在的“细胞工程”教研室,多年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考查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尝试,开设了综合型实验课,并把这门课程建设成深受学生喜欢和学校认可的一门跨专业必修课。
   自2017年起,本教研室将分别将中国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出品的与“细胞工程”课程密切相关的“组织学与胚胎学”MOOC资源运用到“细胞工程”的教学过程中,获得了良好收效,现将获得的经验与思考加以总结。
   一、MOOC课程资源的起源及优势
   众所周知,“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中文译为“慕课”,于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戴夫·科米尔和不赖恩·亚历山大提出,这种不设门槛、大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在线教学方式,一经问世,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被称为“教育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在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教研组教师认识到,与其他同样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的新时代教育资源形式相较,“课堂讲授”是MOOC的主要教学形式,且每一门MOOC教程都有完善的课程构架,即包括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协调人、讨论话题、课程进度、时间安排、课后作业、考核、并设计了一定的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及相对及时的进度反馈系统。这表明,每一门MOOC教程资源的建设,工作量是庞大的,资金投入亦巨大;因此,MOOC往往集中体现了一流大学的资源特色和优势,焕发出精品课程的魅力与风采。
   当前,MOOC的呈现形式有两种:即课堂投影共同学习(Movie)以及个人移动终端学习(Mobie)。本课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个人移动终端学习因其将传授知识的场所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室,可以“随处皆课堂”,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更受学生欢迎。同时,因其将碎片化的零星时间充分利用,“日积月累,化零为整”也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时间利用率。
   二、MOOC在“细胞工程”教学应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一)中国大学MOOC平台是广大师生的教学资源宝库,给求知者实惠和便利
   省部合建的地方院校,若想在短期内建设精品课程,虚心向具有悠久历史的一流院校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教师运用MOOC资源充分备课,丰富教学内容,亦是一个迅速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契机——可即时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可以使专业学识在短时间内达到“准、深、精”的理想高度。
   以“细胞工程”课程为例,在“第五章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有选择地讲授“动物体内的免疫器官”这部分知识,中国医科大学出品的“组织与胚胎学”MOOC课程,展示出扎实的解剖学及生理学基础和世界领先的科研水准,其教学团队对这部分知识的诠释无疑是系统、深入、权威的。这也给屏幕前的本土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身临其境、近距离完整观摩了一流大学的精品课程,既洗练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又研习精品课团队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因MOOC教程的数字化及网络化特点,使随时随地重播及定点反复播出成为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MOOC教程虽不是国家级的精品课程,但依然是质量精良的好素材。以西安交通大学“组织与胚胎学”MOOC教程为例,其“关于透射电镜的原理及使用”章节,张晓田老师的讲授可谓“精准详尽、丝丝入扣”,堪称这一类“小众”专业知识不可多得的教学范本。
   中国大学MOOC平台使学生有了“面对面”与全国一流大学的优秀教师学习,并获得了全面提高素质修养的机会。
   MOOC的教学形式将大批的优秀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获得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教师传授知识时尽职尽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举手投足流露出的温文尔雅之风度也对大学生形成正面影响和熏陶,有利于青年人格塑造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关于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思考
   MOOC自开设之初,“翻转课堂”和“自主学习”便是大家的普遍認知——唤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管理自己的学习安排。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结合本课程的内容特点,设计了课中个人终端学习监测、课上集中小片时间研讨知识要点和MOOC内容小测验等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估测,连续3年,每学年调查的学生样本分别为91人、83人、88人,结果发现学生个体间学习效果并不均衡:部分学生从始至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与专注力;部分学生存在“完成任务”的心态,免不了“虎头蛇尾”。究其原因,MOOC传授知识的模式,在塑造大学生“专业归属感”和“磨砺意志”上存在一定局限。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充满趣味与挑战,同时不乏辛苦的专业。在多年的教研工作中发现,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严于律己、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其动力往往根植于内心对知识强烈的渴望和对专业的热爱。在这种素质“养成”的过程中,他们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乃至“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对于尚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若认为其可以仅凭“自主学习”完成MOOC教程,并获得理想的自学效果,这种预期是不客观的。
   (三) MOOC引入本土主讲教师角色的思考
   MOOC是完整、系统的,其中,优质教程可谓“面面俱到,精益求精”,称其为“教师的好帮手”不为过。那么,本土主讲教师,是否可以有“歇一歇,喘口气”的想法呢?实践表明这种想法不能有。以“细胞工程”为例,这门课程设立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培养本领过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接班人,所有这些人才必备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会在“细胞工程”课程及综合型协作实验中体现出来。如何看待课程中涉及到的伦理学问题?怎样处理协作过程中实验组成员的优先问题和秩序问题?怎样处理实验中出现的步调一致,协调互助问题?这些问题在高年级教学过程中真实存在,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和妥当解决——这部分工作必须由本土课程主讲教师亲力亲为。    实践证明,“细胞工程”的本土主讲教师在引入相关MOOC资源后,便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者与改革者、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效果的评测者、学生学习进度和质量的督促者。就必修课而言,主讲教师亦不会成为MOOC资源的助课者,他们要集中智慧,精挑细选,优中选优,借鉴知识的精华让“细胞工程”的传授更精彩。
   三、MOOC建设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一)MOOC资源精品化——建设成为课堂教学的示范样板
   MOOC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协调了各地区之间和不同高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在将MOOC资源引入“细胞工程”教学的选择过程中,教师们体会到中国医科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出品的“组织与胚胎学”MOOC教程分别因其扎实雄厚的研究基础和系统精准的“工匠精神”在众多同类教程中脱颖而出。大家获得启发,使MOOC“精品化”——建设成全国范围内同类课程课堂教学的示范样板和标杆——依靠现代网络和智能科技,必将为国家的教育、科研事业培养大批优秀师资和人才。
   (二)时间刻度化——便于“因材施教”
   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获得,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学生个体作为移动终端的独立学习者往往存在学习习惯和领悟力的个体差异。如果MOOC教程的章节可以将重要知识点的画面以帧为单位标注时间刻度,方便有选择地观看,可以大大节约学习者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本土院校引入MOOC资源进入教学环节,务求保持及提升自身教学特色
   每一所高等学校各具特点,每一门课程的讲授也各具特色。主讲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导者,要做到“心中有信念、脑中有学识、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技巧”。同时,要结合自身院校特点建设课程,充分发挥MOOC的资源优势,建设“本土化”的特色课堂和优势课程。
  参考文献:
  [1]袁松鹤,王海榮,张伟,王美静.四个 MOOCs 平台 10 门课程的比较研究——MOOCs教学的创新方向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42-52.
  [2]碧荷.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大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4,(12):66.
  [3]孙茂松.清华大学MOOC研究报告[R].北京:2014中国大学 MOOC发展论坛.
  [4]郝丹.国内 MOOC 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0-42.
  编辑/宋宇
  作者简介:孙晓丹(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分子细胞生物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专业课程引进慕课教学改革项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6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