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团队多维协同的研究生动态跟踪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倩 吕帆
摘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是近年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线,为满足研究生培养的现实需要,文章认为首先须以学生为中心,建设“3S”研究生团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开发和自我超越,并通过师生互促推动团队发展;其次,激发学生自我驱动力的同时通过多维协同的方式提供外部支持和目标导向,增强研究生的社会适应性;最后,以“3S”团队为中心,更要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重视过程管理,动态监督和跟踪掌控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环节,确保研究生培养成果的高质量和高适应性。
关键词:团队多维協同;动态跟踪;研究生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发展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强调实现内涵式发展转型,建设各方资源充分参与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我国研究生保障体系对学生本身的主体性关注不够,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并从学生个人入手加强高校融合多种资源、创新培养体系落实的有效性,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的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整合研究生教育相关主体的综合性培养模式,从学生出发,以强调自我驱动的团队建设为核心,横向结合社会各大主体力量,多维协同提升开放性和适应性,纵向加强过程控制,把握关键环节,保证培养质量,为实现研究生教育目标提供创新思路。
一、基于团队多维协同的研究生动态跟踪培养
模式的内涵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3S”研究团队建设
“3S”主要包括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开发(self-developing)和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3个方面。其中自主学习是基本,指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案、监督和评价学习过程,自我约束、独立思考,夯实业务基础;自我开发是促进,指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潜能,不断审视和反思,开拓自我能力;自我超越是方向,作为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要求组织成员全身心投入、不断创造和实现目标,这在研究生团队建设中有利于个人成长、师生共赢。因此,“3S”团队力求回归研究生学术和科研的本职工作,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自我反省和感悟,建设不断创新超越、师生共同进步的团队。
(二)多维协同的“3S”研究团队建设
“3S”团队不是封闭的团队建设,需要与社会对接。其中高校和企业受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制定与调整研究生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并提供资源支持、参与评价等,为研究生服务社会把好关;与此同时,学生结合外部需求和团队内化动态调整个性化目标,通过“3S”团队培养成为迅速融入社会的个性化人才。具体思路见图1。
(三)基于团队多维协同的动态跟踪培养模式
动态跟踪模式以管理学家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作为基础,关注“计划—实行—检验—行动”的持续改进,强调研究生培养的不断评价和修正,将企业、团队等都扩展为监督和评价的主体,确保研究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达标甚至超越目标。
二、基于团队多维协同动态培养研究生的必要性
强调自我驱动的团队式培养能够通过激励个体更好地完成培养目标,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提升研究生个体发展质量的自我主导力是学习成果转换的基础。“3S”团队突破了传统的“学徒模式”,以“学习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发展,创造人性化机制激励学生自觉自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术激情,促进资源投入的成果内化。
结合多维协同的团队式培养能够通过横向支持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研究生社会适应性;以“导师组+学生组”的团队建设为中心,相当于将导师、团队、高校、企业等相关者融合起来,内外联动,“内”则是导师对学生的针对性分析、正向引导和直接管理,“外”则是多维主体对学生的资源支持、目标需求和质量评价,通过对外部力量的整合分配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结合团队建设动态跟踪研究生培养能够通过纵向监督更好地加强过程控制,提升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是持续性过程,若以团队式培养和个人有效学习为基础,将目标管理转向过程管理,分解总体目标并动态监测,在不断质检和反馈的过程中修改和进步,则能保证培养成果的转化。
三、基于团队多维协同的研究生动态跟踪培养
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多维协同的团队建设为基础实行的研究生动态跟踪培养,是陕西省某省属教学研究型高校提出的研究生培养创新范式,目标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本文在提出和解释这一模式的基础上,针对该高校的现状,进一步进行实践探索。
(一)“强训练、引激励、导学互促”建设“3S”研究团队
1.强化学术和科研训练,激发学生学术热情
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团队内根据成员实际情况分派学术学习任务和科研项目内容,督促学生自主规划,通过定时分享讨论、成果汇报等形式检查阶段性成果,以成果为标准给予奖励激励,如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重大项目等,通过成果导向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术热情。
2.强化创新实践训练,开发学生潜在能力
为学生自我开发提供平台和机会,在团队内设置信息栏,更新各类校内外竞赛、企业实习机会信息,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选派或者自由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根据分享反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和更新自我认知,促进多元发展。
3.师生建立导学互动关系,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导师应与学生建立学习伙伴关系,主动与学生交往,做好情感沟通,“导”做人、“导”学习、“导”实践、“导”思想,为学生创造“说真话、谈真心”的氛围和机会,以获得学生的真实反馈,反向促进导师的指导工作,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教学相长,导学互促。
(二)“筹资源、谋合作、了解需求”促进多维协同培养 以团队为单位与合作企业对接,利用丰富多元的实践平台和专业对口的实践机会,一方面激励团队内部竞争,增强团队活力,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培训,强化每一个学生对于社会和职业的认知,提前为步入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素质提升。
此外,需分阶段邀请社会主体参与评价学生培养成果,具体可从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评价,从企业的标准中提炼人才需求,再将其合理转化为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契合度。
(三)“重过程、勤调整、及时预警”保障动态跟踪培养
在入学阶段引入新生评价与定位机制,督促团队内部设计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结合学生特长设置一到两个个性化的目标,明确关键环节质量评价方式方法,由导师和学院共同完成阶段评价工作。以此为基础,及时反馈结果、预警不合格行为、更新培养方案、调整个人目标,监督学生扎实完成各自的阶段任务,避免流水线生产导致培养结果趋同。
四、结论
研究生教育培养是有效输出社会人才资源的关键,基于服务需求和提升质量这两大研究生培养的主线,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充分结合内外因素的综合性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中心,建设“自主学习、自我开发、自我超越”为主的“3S”研究团队,通过学术训练和导学互促增强学习体验感,激發学生自我驱动力;强调多维协同培养,结合导师、高校、企业和社会等多维主体,引进资源支持、了解多元需求、获取多维评价,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关注过程控制,把握关键环节,通过动态评价、反馈、监督、预警等措施督促学生不断调整进步,以保证培养成果的转化。
综上,这一综合培养模式以“3S”团队建设为核心,在激发学生个人因素的同时,横向融合多维主体共同参与培养,纵向动态跟踪整体培养过程,能够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阳,董德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7,(42):188-189.
[2]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熊慧,杨钋.自我主导:研究生个体发展质量观新取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2):21-26.
[4]吴宜灿.基于团队多维协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2):35-39.
[5]刘青.人文社科类研究生与导师交往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2):91-92.
编辑/宋宇
作者简介:杨倩(1972-),女,云南大理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基金项目:西安工业大学2019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XAGDYJ190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6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