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寒地区基于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深化产教融合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受益于政策的重视和产业升级,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义务教育结束后的两次教育分轨中选择了职业教育的学生绝对占据着我国受教育人口中的大多数,接受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将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主要劳动力,重视职业教育人才素质教育的培养,注重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是职业教育中需要深思的题目。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互助;产教融合;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4.076
  1 职业教育的现实情况分析
  从现在的职业教育现状来看,进入职业教育层次的学生多因为义务教育学科成绩不高,从而选择职业教育来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生入学初期会因为成绩差将自己定义为“差生”,这样的心理认知偏差会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甚至影响个人价值观,同时也会凸显在今后接受教育资源和选择自由度上的劣势,这将会影响他们未来几年的学习状态。很多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初期并未把学习技术当成重点,学生把上课当成应付,课堂气氛整体暗淡,课余活动匮乏单一,因此入学初期职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德育教育、素质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高寒偏远企业需求调整不相适应,注重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高寒偏远地区教师力量薄弱,不能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和企业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职业教育在师资力量、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重点等方面都需要精细划分,学生入学初期应将因传统教育学习成绩差而被定义的“差生”观念去掉,注重因材施教,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2 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的必然性
  高寒偏远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虽然经过了改革,但基于本地区的特殊性,依然是以专业所涉学科为中心,课程缺乏职业实践性,不利于岗位能力的养成,深化产教融合增强校企合作的实效性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需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而企业作为市场的实践者在职业教育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以保障职业教育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职业教育可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来确定受教育者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1]。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双向型多思维化的改革有助于高寒偏远多民族地区企业发展并为接收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从而带动经济发展。企业不仅需要员工有娴熟的技术,还需一定的理论知识。专业与企业需求对接、证书与企业岗位对接,将专业标准纳入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加强工作与学习的结合,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人才专业培训,通过技术发展及企业的需求为指导,对技能型人才进行培养,拓宽学习的渠道,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实现职业教育新突破
  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与高寒偏远地区的企业发展紧密联合,各院系专业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办学引进行业内企业技术规范,企业帮助职业院校重构课程系统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创新课堂系统的研发与探索,找准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切合点[2]。
  根据教育部“双师型”师资鉴定,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拟定“双教师”能力培养方案,将个体培训与集中培训联合起来,完善教师对企业的实践系统,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的技术服务和岗位管理,有效增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建立地方企业服务工作站,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签署战略互助协议,通过当地企业服务站,為综合性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提供服务,深入了解当地企业的科技研发和企业管理过程[3]。企业为职业院校的师生提供更多的岗位,不断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增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发展。
  4 结论
  高职院校需具备较强的综合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代企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教师的创新能力与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也可帮助企业解决相应的技术难点。高职院校竞争力不强是导致校企合作不佳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应专业与企业发展的经济优势相结合,合理设置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符合科学的组织原则。同时,高寒偏远地区的职业院校还应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技术培训,为骨干教师提供完善的学习平台创立校企双向培训体制,只有提高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J].现代教育,2015(10):1.
  [2] 刘爱胜.经济新常态下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研究[J].职业,2019(5):28-29.
  [3] 董怡辰,刘震,李亚彬,等.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研究——以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践为例[J].考试周刊,2018(5):1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8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