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影响着该地区音乐基础教育的水平,要想提升当地的音乐教育水平,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必不可少。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应当总结分析目前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与课程内容的不足,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特色课程、实践体系等方面做出改革,以培养符合湖南民族地区发展的音乐教育创新人才。
【关键词】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音乐教育 ;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110-02
【本文著录格式】龙梦姣.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方音乐,2020,04(08):110-111.
湖南民族地区师范院校近年来不断扩招,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师范专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适应湖南民族地区发展需求,紧跟社会音乐教育发展步伐,培养出综合素质良好、具有创新精神的音乐教育创新人才。本文围绕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讨,分析其中存在的缺陷,结合湖南民族地区人才需求、发展需求,提出建立有湖南民族地区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能够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合格教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音乐基础知识教育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为主。在目前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中,师范专科院校虽已将音乐教育人才的教学能力作为训练重点,但忽略了音乐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在音乐专业技能的教学中,太过重视纯技术和高难度的训练内容,而忽略了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和方法的传授,更不用说对于学生音乐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应当加强学生音乐的应用能力、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能够熟练全面掌握音乐基本技能的音乐教育创新人才。
(二)人才培养针对性不高
从生源来看,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初中、高中时期才开始接触专业音乐学习,甚至有部分学生只学习了一至两年,声乐或器乐专业功底薄弱,音乐理论知识仅是在艺考前的培训班中“流水线”式地学习,故整体音乐素质较低。而在师范专科院校的音乐人才培养中,音乐教育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教授均采用大班制授课,学生音乐专业基础不统一,接受能力不同,故在知识接受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大差距,人才培养针对性不足。另外,师范专科院校学制三年,其中有半年时间属于学生实习与社会实践时间,故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传授需要在两年内完成,对于音乐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乐理学习已然让他们感到吃力,和声、作曲等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更是超出其接受范围,所以,师范生对于较高深的音乐理论知识无法理解与吸收,致使其走上讲台后,无法将这些知识有创造性地融入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自己的音乐课堂。
(三)音乐教育课程内容脱离当地基础教育实际
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在进行音乐知识传授时,也没有将本地区、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纳入教学当中,导致音乐师范生的音乐专业知识面过窄,所学内容和湖南民族地区基础音乐教育课程不能有效衔接,满足不了岗位的需求。笔者在观察了近几年某师范专科院校音乐师范生实习备课工作发现,音乐师范生多把备课重点放在教材中的歌曲教唱上,真正实习才发现民族地区中小学已将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纳入教学内容,此时重新开始备课,却对民族音乐文化了解过浅,以致在教学中不能灵活运用。追根溯源,主要由于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忽略了当地基础教育实际,没有让师范生知晓民族音乐文化在当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引入。
二、湖南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和行业工作者的职责,同时承担了引领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服务地方建设的重任,为适应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师范专科院校应培养更多具有就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师范专科院校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音乐的教育、教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两个层面。
(一)确立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旨在培养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音乐教育创新人才,“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的是全能型的音乐教师,要求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教学技能和音乐理论基础,还应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师范专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体系的设置,“不仅要参照《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更要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过程进行总体设计,从而为实现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提供基本依据。”只有确立了清晰的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科学研究三大职能。
(二)改革音乐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方式
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音乐教育人才,首先需要改进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从教学方式上来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教师引导与启发,学生小组合作、互动的探索式学习方式,让每位学习者都能变被动为主动参与。例如: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轮流备课、授课,教师对学生讲授加以点评,评述其优点与不足,引导學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主动思考的习惯;教师也可采用案例型教学形式,通过向学生进行教学案例展示,让学生展开讨论并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解答,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外,师范专科院校也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如今网络教学已成了新的教学模式,此次“新冠肺炎”肆虐期间,各级各类学校无法如期正常开学,网络教学成为大中小学师生首选的教学形式,教师通过网络直播与视频连线对学生进行课程讲解,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师生在疫情期间做到了“停课不停学”。可见,运用科技手段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更为灵活,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在音乐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可对该教学形式加以利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挖掘最新、最多元的音乐资源,在课前发送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带着任务去聆听音乐,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心得体会,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如今的音乐制作软件更为多元化、智能化,这些音乐制作软件也可以运用到音乐课堂中来。如“Autorware”软件制作的乐谱可根据旋律变化而有序变换颜色,其动画功能可以让学生直观看到音符变化,加强学生对音符的理解。另外,“音乐大师”软件可将修改前后的音乐作品对比性体现出来,使音乐创作生动形象且能及时反馈,提升学生音乐创设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创作音乐作品,从而成为音乐教育创新人才。
(三)优化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应跟踪对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紧密围绕音乐教育学科特点与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置,培养音乐师范生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和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方法,包括通识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音乐专业技能课程与实践课程,加强课程的理论与教学的实践,突出师范专科院校的师范性和实践性,以区别于专业的音乐人才;院校应当合理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将音乐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关联起来,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能学会教”全面发展的优秀音乐教师人才。音乐师范生不仅在课堂上要能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技能的教授、音乐作品的鉴赏,具备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评价能力、组织教育活动能力,在课堂外也要具备合唱指挥、舞蹈编配、节目排演多方面能力。
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可根据本地区文化与民族文化开设相应的音乐文化特色课程,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感受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获取独特的音乐文化资源,为音乐教育创新奠定文化基础。如湘西地区为苗族土家族聚集地,湘西地区师范专科院校为紧扣该地区中小学将民族音乐文化引入课堂的教育实际,可开设苗鼓、土家打镏子、土家摆手舞、铜铃舞等地方民族音乐课程,在民族民间非遗艺术传承、普及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院校的音乐文化教育传承与服务属地的功能。
(四)构建多元化音乐创新实践模式
为更好地贴合湖南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需求,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湖南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首先要立足于地方民族音乐文化,师生可深入民族地区开展“采风”活动,搜集整理民间音乐素材,编创、排练各类节目与演出,进一步加强湖南民族地区音乐文化影响力与传播力;其次,学生要深入湖南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堂,让学生进行童声合唱的排练和创编练习,增强学生的合唱指挥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作为学习者与中小学生一起在音乐课堂中了解当地民族音乐,站在中小学生(学习者)角度寻找将当地民族音乐更好地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方式,学会用创新意识丰富音乐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另外,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还可以邀请当地的音乐文化非遗传承人和研究者担任音乐教师,建设湖南民族地区音乐研究与师资培训基地,组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研究团队,研究湖南民族地区音乐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模式,为湖南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音乐教师培养与培训提供平台。与此同时,院校还可与当地的民族艺术表演团队、音乐艺术家、教育家开展合作,组建湖南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实践基地,为接轨地方音乐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湖南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人才的培养,科技、社会的急速发展使创新人才成为最急切的需求,构建湖南民族地区师范专科院校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深化湖南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和实践创新,提高湖南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水平,促进师范专科院校音乐教育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晓丹.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论述[J].北方音乐,2016(14).
[2]张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戏剧之家,2016(6).
[3]赵远征.创新人才培养的音乐教学改革研究[J].北方音乐,2017(14).
[4]赵慧.师范专科音乐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修订整改方案探析[J].黄河之声,2019(21).
[5]高洁.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思考[J].人民音乐,2019(7).
作者简介:龙梦姣(1988—),女,苗族,湖南省,研究生,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7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