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保育员的专业成长搭建阶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前教育保教理念倡导保教融合,上海更是在1997年率先提出了“托幼一体化”的概念。在保教融合理念下,保育员的工作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打扫卫生和照顾幼儿的吃喝拉撒,还应包括对幼儿提供适宜的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渗透,保育人员要抓住一日生活中的保育契机,从中发挥教育作用。但就国内保育工作人员现状调查发现,保育员老师的任职要求普遍较低,加之聘用机制的原因,保育员的流动性很大,保育员的专业素养很难得到持续培养与提升。
  园本培训是保证学校保教质量、提高幼儿园保教人员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国内针对保育员的园本培训呈现出重卫生消毒操作,轻保教融合技能的特点,另外,与教师的园本培训相比,保育员的培训在内容上普遍是一刀切,培训形式也较为单一,这让保育员的专业发展路径不清晰,培训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我园对保育员培训进一步优化发展的诉求,我园开展了基于教养融合的保育员分层式园本培训体系建构的研究,探索保育员专业发展的高效培训模式。
  分层式的园本培训旨在根据不同层级保育员的专业发展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培训,让培训更高效。结合对本园保育员工作现状与发展需求的调查,在研究中,根据保育员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将保育员的专业发展分为三个层级。
  处于适应阶段的职初期。该阶段的保育员一般刚踏上新的工作岗位,他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有:(1)在规范操作层面,急需熟悉园所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与安排,并在实践中对自身的规范操作进行调整与适应。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每一所幼儿园在保育实践上,都会因为环境的不同,在管理上表现出園所差异,所以不管是直接从学校踏上工作岗位的新人,还是换岗踏入新的园所,保育员对新岗位工作职责、内容与流程的熟悉,都是不可跨跃的第一步;(2)在教养融合层面,急需建立教养融合意识,建立对保育员专业发展的了解与认同。通过对本园新入职保育员的调查发现,他们的职前培训较多专注在规范操作上,保教融合技能方面虽也有涉及,但内容与对教师的要求相差不大,导致保育员认为在这些内容上,保育员的作用只是辅助,没有主导权,因此在教养融合意识上表现较差。为此,有必要建立保育员的教养融合意识,促进他们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同,为推动后期培训做好铺垫。
  处于成长阶段的发展期。经过约1年的浸润式磨练,保育员已经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园所的保育工作内容与流程,建立了初步的教养融合意识。该阶段的保育员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有:(1)积累并创新规范操作方面的技能技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保育员规范操作是一项熟能生巧的工作内容,需要时间的积淀,因此,处于发展期的保育员是规范操作技能技巧发展最迅速的阶段;(2)尝试具有教养融合观的保育实践,积累相关经验,掌握各种教养融合技能。不同于规范操作,教养融合是一种基于个体的主观理解,并渗透于实践各个方面的技能,发展期的保育员需要通过很多成功或失败的实践体验,才能获得初步的保教实践经验,掌握相关技能。
  处于突破阶段的成熟期。进入成熟期的保育员,一般是工作10年以上的老师。这一阶段,保育员基本上能熟练应对岗位需求,在规范操作与教养融合能力上通过多年的积淀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处于这一阶段的保育员的专业发展却开始放缓,甚至停滞不前。突破发展瓶颈,让业务能力获得新的提升是这一阶段保育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培训内容的界定上,我们基于不同层级保育员的发展需求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层式的架构。
  职初期保育员的培训内容围绕明确岗位定位,熟知保育工作职责;落实卫生消毒常规工作,保证班级环境清洁;建立常见传染病认知,明确隔离消毒操作工作流程;建立正确保育观,包含园所教育理念与文化、园本保育员岗位职责、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与要求、幼儿园常规消毒规范与实践、急症救助及相关安全知识、增强保教融合意识等培训内容。
  发展期保育员的培训内容在规范操作方面注重规范操作技巧积累,在教养融合方面,以由保育员主导的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活动环节,包括餐点环节、盥洗环节、喝水环节、午睡环节、如厕环节、户外运动中的保育为抓手,从环境创设、活动组织、幼儿指导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培训。开展的培训内容包括卫生清洁小技巧、餐点环境创设、盥洗环境创设、一日生活活动的有序开展、特殊儿童的护理与有效干预等。
  成熟期保育员的培训内容更多指向促进其发挥专业能力、激发专业追求,因此,其培训内容不再基于具体的工作环节展开,而是以个人保教素养的多方面提升为目标。在我们的课题探索中,开展了幼儿的有效观察、幼儿指导策略、案例拟写技能、科研能力培养等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对培训方案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在培训活动中,我们借由培训内容的不同,采用了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讲座——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培训形式,主要适用于知识类的培训内容。如园所文化、保教理念、规范操作要求、安全知识等。需要指出的是,在讲师类型上,我们除了邀请校外行业专家,还邀请本园成熟的保育员、教师、管理人员等加入讲师团队,就相关的内容进行传授。
  带教——是适用职初期保育员的一种培训形式,对职初期保育员在保育工作规范操作和保教融合意识上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与培养。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职初期保育员在实习期间由成熟保育员进行浸入式带教,通过带教学习成熟保育员身上踏实肯干的优秀作风,保育工作规范操作。实习期结束后,则变为由班级教师带教,积累“两教一保”模式下保育员工作的实践经验,如不同活动环节的站位、一日工作流程与安排等。
  微格学习——是指向保育员实践操作技能进行培训的方式,利用录像、照片的方式记录保育员工作的实况,直观地呈现在保育员眼前,让保育员观察、反思,并从不同视角分析评价,对好的实践操作进行模仿学习,对不好的地方进行优化,并在实践中调整与实施。在研究中,我们开展了包括规范操作、新生入园餐的护理、中班特殊儿童餐点活动实施等多项微格学习。   案例分享——通常用于提高保育员教养融合技能的培训。以保育员日常工作中容易碰到的问题情境的具体案例为载体,进行深入分析,让保育员在分析与交流中,习得分析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技巧,鼓励保育员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在课题研究中,针对环境创设、活动组织、幼儿指导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开展了多种主题的案例分享培训,积累了一批经典的保教实践案例资料。
  现场观摩——是建立保育员团队内部自培的一种培训形式,通过组织保育员相互观摩学习与交流,学习他人的优秀实践经验,更加有针对性地获得实践操作技巧。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对自己的实践操作进行检测的过程,能就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小环节进行优化。
  竞赛——是借由竞赛的形式,以赛促学,赛教结合来实施培训的一种方式。该方式能有效激发保育员的自学潜能,从而达到提高相关能力的目的。我们先后开展了保育员操作技能评比、“教养融合”保育微视频拍摄竞赛等活动。
  不同于教师分层式培训的实施,为了增加培训活动开展的可行性,保育员分层式园本培训的实施体现出以下特点。
  集体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培训内容的不同。在培训的组织上,有全体参与式的,也有分层组织式的,一般知识类培训,如园所文化、规范操作要求、传染病预防等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与强化,因此,多选用集体培训的形式,这样对新保育员是一种学习,对成熟保育员也是一个再巩固的过程。另外,针对某些培训形式,如现场观摩式、竞赛式等,多注重保育员的自主学习,在实践中也多以全员参与的形式,参与人员都能基于自身不同情況得到不同方面的学习。
  不同层级保育员的联动参与。为了让园本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更高效,针对不同层级保育员的专业发展差异,我们变差异为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在一次培训活动的组织中,有效联动不同层级保育员。如,邀请本园成熟期保育员为发展期保育员分享环境创设、活动组织策略等,在此过程中,不仅是对发展期保育员的一种培训,同时成熟期保育员由被动的受训者变为培训的积极参与者,更能激发他们的专业追求,有效促进他们积极进行自我反思、梳理与总结。
  培训评价是评估培训效果以及为下一阶段的培训指明方向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培训评价强调对结果的考核,局限了培训的评价功能,在研究中,我们从促进保育员的专业发展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培训评价的实施,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过程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四个环节对园本培训评价进行优化,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针对保育卫生消毒操作的内容,采用过程性表格量性评价;针对保教融合技能的内容,采用案例分享、观察记录等质性评价方式。同时,增加以保育员潜能发掘为目的的评价内容,并通过观察记录、活动反思等形式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注重主体的多元性,如既有自评,也又他评。最后,评价结果的运用方面,一方面为培训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与保育员的专业发展目标制定结合起来,如将相关评价结果与保育员个人提高计划的制定联系起来,促进保育员专业发展的自我探索。
  通过几年来保育员分层式园本培训探索,我园的保育员保育技能得到飞速提升,教育保教融合理念进一步加强,大部分保育员能将理念融合于日常工作之中,有效开展幼儿观察、幼儿指导策略、案例拟写等工作,保教融合能力获得了很大提高。
  目前,我们的研究实践仍在继续,在过程中,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可供分享的优秀实践,如何让基于教养融合幼儿园保育员分层式园本培训体系更为完善,是我们未来一直会进行下去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0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