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加强科研与经营融合、科技创新形成闭环管理是国有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将推动国有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文章首先以转制科研院所为例对国有科技型企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其科研体系和市场经营业务体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接着分析了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现状,最后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组建孵化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角度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16-0189-03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closed-loop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e the inherent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will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work of state-own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nnovation and risk resistance of enterprises in an all-round way.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nsforme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te-own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whose scientific research system and market operation system complement and promote each other. Then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establishing incubation bases and strengthening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Keywords: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centive mechanism;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1 概述
  當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创新发展是引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新经济环境下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企业盈利的动力基础已从劳动力、资本等向知识产权转移,这对国有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创新尤其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2018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0709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1.6%。国有科技型企业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很多属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在新形势下加强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关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根据有关统计,我国科技成果只有10%-30%应用于生产,真正能形成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仅为其中的20%左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达到产业化的比例仅有2%-6%,科技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取得实效,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亟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2 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分析
  2.1 以转制院所企业为例分析国有科技型企业的特点
  国有科技型企业除科研院所投资的科技企业、国家和省级认定的科技服务机构外,大部分为转制院所企业和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本文将以转制院所企业为例分析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自1999年以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为突破口,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中央直属242家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后续至2001年国务院部属共134家开发类科研机构也完成了转制工作[1],2003年全国其它985个直属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基本完成工商注册。科技型企业业务模式具有独特性,有效解决产研关系,在企业内部实现“两类资源”、“两种主体”、“两个体系”——科技资源、科研主体、科研组织体系和经营业务资源、经营业务主体、经营业务组织体系的结合是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的基础,如图1所示。科研组织体系致力于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不断进步,增强国有科技型企业立足于国家、行业及自身产业层面的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形成中长期核心能力;组成人员主要以科研人员为主体;市场化经营组织体系以企业经营、产品与技术应用为主旨,目标是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技术或服务,增强经济实力和规模实力;人员以经营管理、技术应用人员为主[2]。企业业务范围囊括项目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工程承包、产品制造等。企业的业务范围和业务体系决定了工作流流转、项目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模块独特的具体形态,各模块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提高成果转化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科研体系和市场化经营体系相辅相成,以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纽带相互促进,两者紧密结合是实现“强科研+强产业(产品/服务/工程等)”目标、形成“科研贡献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的有力保障。   2.2 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过程
  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实质是知识的流动过程[3],实现知识的转移、转化、持续积累与增值。科技型企业一般采用的有三种转化模式:产业型转化(自行投产)、模式、协作型转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或市场型转化(技术转让)模式。资金和人才资源雄厚、科研实力较强的国有大中型科技企业最佳选择是自行投产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将自有科技成果加以开发,实现产业化或工程化。采用该模式优点一是可实现研发和转化的无缝衔接,降低风险;二是可高效满足客户需求,特别是由原成果研发人员进行转化时可以缩短转化时间;三是减少市场交易环节,成本优势明显;四是有利于技术持续改进升级,形成技术壁垒,增强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内部转化缺点是各方面要求较高,至少从应用研究到开发研究都要有专门人才、足够的经济实力、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经济行为,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包括主体系统、支持系统、政策环境系统、宏观调控系统等[4],各子系统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由知識性商品转化为物质性商品的全过程,过程大致可分为市场预测、科技成果的产生、科技成果的转移和科技成果的使用四个相互联系的渐进阶段[5]。具体表现为需求分析、样机研制与试验、通过中试进行批量试制试用和工业试验产品定型、工业化生产投入市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3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现状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科技计划体系方面也组织实施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科技计划,高科技园区、技术市场等服务体系不断发展。截至2018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501个,累计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480家。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累计设立21支子基金,资金总规模313亿元,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进入到新阶段,大批科技成果正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入市场,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成果转化环境已逐步得到改善,但科技成果远远没有为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缺乏市场价值较高、技术较成熟的科技成果,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仍然不足。主要原因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不完善、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动力不足,成果转化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存在科技与经济的脱节、科研与经营脱节,科技链与产业链断裂现象。产、学、研的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引导和鼓励政策,缺乏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评估标准和利益分配机制。目前产学研合作往往以项目为载体,是一次性或短期行为,这种松散的形式不利于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周期长的特点,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手段有限也制约了产业化进程。
  3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及具体措施
  3.1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分配机制
  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应探索并遵循市场规律,加强创新实践,瞄准当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突出问题,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盘活科技资源,积极推进全链条式创新。为最大限度激励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从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出台配套细则到部署具体任务,完成了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三部曲。《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对于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和活力,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长期激励分配机制,具有良好的引导效果。为进一步激发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激励分配机制,充分利用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等方式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如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奖励办法等。
  激励机制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动力,企业全面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股权分红激励等措施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市场化的绩效评价与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在确定激励模式、制定转化收益分配激励制度时综合考虑激励对象的承担项目价值贡献度、成果转化贡献度和个人绩效,合理确定岗位分配和绩效考核系数。2015年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亮点之一是科研人员奖励、报酬比例提高,企业制定奖励办法时可以充分听取科技人员的意见,规定或约定奖励和报酬的方式、数额和时限,形成公正、竞争、流动的科技创新环境,有利于形成外在压力,激发内在动力。以转化应用为导向的分配制度兼顾研发团队、管理团队、企业等各方利益,科学确定各方收益比例,能够间接缩短成果与市场的距离,保证科技成果的研发、推广和转化可持续进行。
  3.2 组建孵化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营造了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鼓励科技人员成立由科研团队持股的轻资产、混合所有制公司,支持科研人员带着创新成果兼职创新创业,支持构建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的新型创新创业生态,激发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托技术优势、科技资源及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势,科技型企业组建孵化基地是推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具体首先对组建孵化基地进行可行性研究,确立孵化基地的目标、模式设计、配套制度及保障措施,通过在企业内部打造创新平台,鼓励员工选择在岗或离岗内部创业,构建“项目-企业-产业”三级孵化体系或局部孵化模式。项目孵化阶段创业团队发起设立的基于新业务、新技术、新成果、新商业模式的项目,组建项目团队,项目来源包括自主培育项目和外部引进项目,形成有产业化前景的双创项目。涉及科研成果和专有技术等进行产业化转化的项目,须与成果和技术权属单位签署知识产权使用协议,明确约定相关事项。双创项目实施模式也可采用依托孵化基地平台运营的模拟企业法人模式,通过孵化基地预孵化,加速双创项目的商品化进程,使孵化项目尽快进入产品市场试销,促使项目具备企业化运作条件,完成项目公司化的进程或由模拟法人转为注册企业法人,企业孵化阶段对在孵企业加强各方面对接服务,推动企业平稳发展。针对经过企业孵化阶段并进入快速成长期的创业企业,帮助其制定发展战略,实现优质资源配置,加速产业化发展进程,完成产业孵化,助推企业高速成长。   3.3 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模式。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产学研各方有共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意愿,具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共同投资成果转化。高效的产学研合作特点是长期、连续、紧密的合作,产学研合作有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建立联合实体等方式。通过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建研究开发机构或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要把推进产学研合作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发挥企业在产学研联合中的枢纽作用,有效实现优势互补。产学研合作应明确知识产权所有权,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时开展无形资产评估,合理进行权益分配,才能发展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成果转化的不同阶段,需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可以签订不同约束力的协议保证成果转化的持续性和完整性。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需求为主体,共建产学研联合体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产学研联合体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各方责权利明确到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协同发展。具体方式可以采取创立联合开放式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开发平台、技术创新联盟等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等活动;利用企业的综合优势,设立长期合作专项基金;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承担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发挥企业在研究开发方向选择、项目实施和成果应用中的主导作用,对具有市场应用前景、产业目标明确的科技项目,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4 结束语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是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转制院所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具有独立的科研和市场经营体系,在成果转化方面较高校、科研院所及其它企业具有比较优势。本文通过对成果转化现状進行分析,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组建孵化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方面介绍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和具体措施。新形势下保持活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对企业生存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需要深化改革促进管理提升提供动力支撑,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助推发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需积极创新实践,充分释放内部活力、挖掘潜力。
  参考文献:
  [1]张景安.科研机构转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02(4):36-39.
  [2]王文佐.国有科技型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初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7):93-94.
  [3]王辉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管理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4]孙静.基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分析及模式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8):158-159.
  [5]孟燕.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分析[J].航天技术与民品,2000(1):19-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1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