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冠心病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于本院的8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使用护理风险管理配合常规方式护理,对于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方式护理,采集和分析数据,计算手术耗时、风险发生率。结果 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风险发生率11.90%低于对照组28.57%,各项耗时(45.32±3.26)、(1.08±0.26)、(56.33±6.28)均顯著低于对照组(86.52±8.22)、(3.56±0.63)、(109.56±14.75)(单位min),各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冠心病时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风险发生率,减少手术用时以及手术对患者身体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冠心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02
  冠心病(CHD)常见于老年人、有酗酒、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者,其范围较广,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发热、出汗、惊恐、恶心、呕吐等,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1]。临床工作中对CHD的治疗主要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疏通堵塞的动脉,改善心脏机能。本研究旨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影响。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就诊于本院的84例冠心病患者,患者签署参与研究的同意书,随机平均分组,其中研究组42例,男女比例29:13,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23±5.67)岁,对照组42例,男女比例30:12,平均年龄(64.96±5.62)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样本之间差异范围合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取样标准
  确诊为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冠心病(CHD),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不存在肝功能障碍等不利于研究结果准确性的疾病。
  1.3 护理方法
  对研究组使用常规护理,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包括:建立专门应对冠心病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制定可行的风险应急预案;对对照组不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仅实施常规护理。
  1.4 研究指标
  记录和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放射曝光、风险发生率、穿刺以及手术总耗时。
  1.5 数据统计
  使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对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定量资料使用t检验,定性资料使用卡方检验。数据差异标准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风险发生率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研究组的护理风险发生较未实施护理风险的对照组低,x2=3.926,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 耗时比较
  研究组的穿刺耗时、放射曝光耗时、手术总耗时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 讨 论
  CHD主要分为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及猝死,临床常表现为心前区疼痛、猝死、惊惧、呕吐等[2]。介入治疗是CHD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外周动脉插入心导管逆行入心脏疏通冠状动脉,改善心肌功能,介入治疗的创伤较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冠心病治疗风险。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减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系统缺陷以及人为的潜在危害因素,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提高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质量。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风险事件通常是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老年患者治疗过程长,部分患者还患有其他不利于冠心病治疗的疾病,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培训,养成对护理风险因素的敏感意识,增强个人的护理能力和风险预见能力。护理人员还要学会协调患者治疗顺序,优先安排病情较重的患者,根据需要配备设备和药品,减少因工作安排造成的时间浪费。根据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各项耗时均有所缩短,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知,在CHD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缩短手术耗时,有助于减少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
  参考文献
  [1] 刘红军.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0):167.
  [2] 薛雪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5):949-950.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0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