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应用在冠心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风险管理运用在冠心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该院接收的患者中的1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将这142例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给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冠心病患者护理管理方法,给观察组患者应用风险因素管理,比较两组的风险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水平。结果 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为19.72%,观察组风险发生率为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39<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的总有效率为70.4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的总有效率为9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P=0.017<0.05)。结论 风险管理在医院冠心病患者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能减少风险的发生,显著提高病患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风险管理;冠心病;护理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b)-0068-02
冠心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1],该病发病快、疾病变化情况多样,而且因为中老年人特殊的、相对较为脆弱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患者的风险更高,其安全性受到影响更大。风险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程序[2],在医学上是一种可以用来识别、处理和评价隐藏的或者已经发生的医疗风险的手段,进而可以针对潜在的或正在发生的风险制定有效的、快速地解决问题的管理措施,能够显著减少发生医疗风险问题的可能性,有效控制该风险对医院以及病患造成的损害,保护医院和患者的名誉和利益[3]。所以在医院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实行风险护理管理的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风险的发生以及针对已经发生的问题采取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研究风险管理运用在冠心病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该次研究选择1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风险管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收的患者中的1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将这1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36例,年龄在55~79岁之间,平均年龄(66.9±7.8)岁;观察组有男36例,女35例,年龄在54~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7.5)岁。经统计软件处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病患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按规定时间安排患者的检查、饮食等。
1.2.2 观察组 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风险管理的应用,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并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措施,以保证医患双方的切身利益,使其积极配合医院工作。并将相关原因以告示形式张贴示众,以免引起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不解和抗拒,力求各方人员平稳接受并积极配合。②成立风险小组,统计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对冠心病护理人员做相关的风险培训,并定期做风险演习,以训练护理人员的临场反应能力和应对风险、处理风险的能力,书写各种应对潜在风险的详细方案,把可能的风险减到最低。以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进而使医患双方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③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监督机制,并成立一个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每月轮换。小组成员定期对护理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反馈结果,录入奖惩记录。对重点部分加强质量管理。对各种机器定期进行检修,保证各机器稳定运行、安全运行。对患者解释清楚一切关于患者自身利益的各种事项,努力做到公开透明,让患者对自己的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并做好相关文件的记录。定期检查相关文件的记录,若有缺损漏失,及时追查补足。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分别出现各种风险的发生情况,包括医疗纠纷、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情变化、患者情绪激化等风险。观察患者的满意程度。医院管理部门自行制作一套完整的调查反馈体系,调查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调查一共包括治疗环境、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护理体验、主动服务、护理责任、护理效果等10个方面[4],每部分分值为10分,总评分为100分,患者评分在100~80分范围内为满意,患者所给评分范围为79~60分为一般满意,若患者评分在60分以下则不满意。满意的总有效率=(一般满意+满意)/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若计量资料是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则使用t 检验;若计数资料用[n(%)]表示,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一共发生了14起风险事件,风险发生率为19.72%;观察组一共发生了3起风险事件,风险发生率为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39<0.05)。
2.2 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的总有效率为70.42%(满意19例,一般满意31例,不满意21例);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的总有效率为91.55%(满意27例,一般满意38例,不满意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P=0.017<0.05)。
3 讨论
冠心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该病具有发病快、疾病变化情况多样的特点,而且因为中老年人特殊的、相对较为脆弱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患者承受的风险更高。而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保障患者的安全是最为重要的。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更加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对于患者疾病的恢复是大有裨益的。依照以往的研究来看[5],护理风险可能发生在每一个护理环节,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护理风险。情况危急、工作繁重、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不强等是护理风险发生的常见原因[6]。尽管对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护理对患者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实际上常规护理并不能够满足患者基本的实际需求,对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的作用也并不明显,所以一般不能达到比较高的患者满意程度。风险管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方法,是一种可以用来识别、处理和评价隐藏的或者已经发生的医疗风险的手段,所以能够在风险发生之前预先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保障患者的安全。而且风险管理的运行成本相对来说并不高昂,但却可以实现比较大的价值[7],即对患者安全的保障,进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护士长,以护士长为代表要提高每一个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的意识,努力做到人人参与风险管理,使之更有效。每一位护理人员还需要相对敏锐的观察力,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致力于达到准确地掌握工作的薄弱环节的程度,以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目标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8],即风险发生前管理目标和风险发生后管理目标。风险发生前管理的目标是要预防甚至提前解决风险,抑制风险的产生。风险发生后管理的目标是要尽量减小已发生的风险产生的影响范围,把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了研究风险管理运用在冠心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该次研究选择1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风险管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为19.72%,观察组风险发生率为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39<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的总有效率为70.4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的总有效率为9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P=0.017<0.05)。风险管理在医院冠心病患者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意义重大,效果显著,不但能够明显减少各种风险的发生,显著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以及和谐的医患关系。所以风险管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值得大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春萍.探究风险管理应用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66-267.
[2] 戎伊华,徐新飞.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减少冠心病介入手术伤害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12):1529-1531.
[3] 武翠翠.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4):102-103.
[4] 刘丽娜,杨书平,郭晓岚.护理风险管理对老年冠心病病人介入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4):220-221.
[5] 王璐,关鸿顼,毕明微.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体会[J].今日健康,2016,15(2):249.
[6] 刘晓芳.风险管理模式对降低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4):494-496.
[7] 红格尔.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病房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4):355-356.
[8] 苗洁.分析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0):167-168.
(收稿日期:2018-1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7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