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全面推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结合《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有关要求,从高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入手,分析高校在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对策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不断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提升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面对日益提升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履行质量要求,高校还必须从加强自身内部建设、全面提升管理质量入手,以管理提效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解决高校当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突破口,是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履行质量、推动财政资金效力效益、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关键点。
  一、高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效工具之一。《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指出,为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我国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实施改革,未来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高校紧跟财政改革的步伐,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解决当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现阶段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重大改革举措之一,也是财务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全过程中,能确保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其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帮助高校更好进行资源配置。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即:预算编制时明确绩效目标,预算执行过程中跟踪监控,预算完成后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出来后反馈给预算单位或项目负责人,再根据预算单位或项目负责人整改情况,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不仅能够节约资金,逐步实现经费使用合理化,更能确保预算管理符合高校的长远发展规划。
  最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帮助政府提升社会公信力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高校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方面的作用更加重要。加强高校自身建设,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工作,提升履职质量,提高社会民众对高校业务开展的满意度,从而积极推动高效政府、责任政府以及透明政府的建设进程。
  二、高校现行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开始探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成效愈发明显。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要将绩效理念和績效方法有机地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顺应改革和按照要求,高校近年来逐渐引入绩效管理理念,逐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但对绩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科学的理解,管理效益未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尚显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亟待提高。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绩效管理基础工作薄弱、预算绩效目标设置不够科学、绩效评价质量和覆盖率不高、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到位、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够等问题。
  一是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薄弱。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淡薄,校内绩效管理工作宣传、业务学习和培训不够,存在重资金分配、轻绩效管理的现象,绩效管理理念不强,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存在预算绩效管理职责不明、相关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问题。如有的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缺乏明确的绩效管理部门,未制定具体的内部绩效管理流程和相关的操作规程,导致绩效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二是预算绩效目标设置不够科学。预算绩效目标是预算资金在规定的时限内预期要达到的效率和效果的精炼性表述,它不仅是项目立项的主要依据,也是项目完成后进行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标准,在绩效管理中处于导向地位。但在实际中,尽管很多高校在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中都表述了绩效目标,但未能将学校的宏观发展愿景、规划明晰地细化到绩效目标里,具体绩效指标不够细化,量化指标较少,绩效标准不够科学,不能清晰地反映预算资金与绩效目标的匹配程度等。
  三是预算绩效评价质量和覆盖率不高。由于高校预算绩效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绩效评价的初衷是完成上级财政安排的工作任务,仅仅对上级要求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存在绩效评价质量不高,绩效评价覆盖面不大,未主动开展高校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等问题。绩效评价指标多数采用共性指标,对反映高校个性化的特性指标和关键性核心指标运用较少。高校几乎未开展用于内部决策的绩效评价工作,很少有高校聘请高质量高素质的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方的介入。
  四是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到位。信息化是实现高效、规范管理的技术支撑。近几年来部分高校紧跟财政步伐,经过对构建信息系统的不断探索,目前虽已有所突破,但还存在信息化平台搭建与技术支撑不足,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和外部中介对象未能有机联系,校内业务、财务、资产和外部中介等绩效信息未能实现互通和共享,不利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
  五是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够。针对预算绩效评价,高校大都只是对内部各部门预算完成进度进行考核,不能系统地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考核。高校对资金使用效果好的部门没有奖励政策,对资金使用不合理的也没有惩罚措施,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年度考核等有机结合的机制尚未建立,无法有效提升资金使用者的主体责任意识。
  三、高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要求,针对高校目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借助政府和社会第三方机构等力量,切实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建设。高校要大力开展宣传培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牢固树立绩效管理意识;引导学校各部门、师生员工充分认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从陌生到了解,从熟悉到支持,变被动问效为主动问效;根据学校实际工作特点,制定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内部操作规程,规范高效推进预算绩效相关工作;设立绩效管理专职机构,配备绩效管理专职人员,明确绩效管理机构和项目实施单位的职责和分工。   二是强化绩效目标审核,论证建立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也是绩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起点,绩效监控、绩效跟踪监控、绩效评价都需紧密围绕绩效目标开展,高校应在项目立项之初对绩效目标对应的各项绩效指标进行专项论证,聘请相关行业专家,联合绩效评价实力雄厚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结合高校职能统一制定同类项目标准化绩效指标体系,建立具有指导意义的共性指标、核心指标和科学标准,再探索建立符合高校个体特征的个性化指标、特色指标和标准,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开展多层次绩效评价,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和覆盖面。在学校内部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提高校内部门履职能力和服务质量。在整体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管理机制,对专项工作实行专项评价,对重点工作、重要经济指标实行重点评价。同时根据项目资金特点,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进行绩效评价,可以项目单位自评、绩效管理机构实施评价、聘请第三方机构公正评价、还可以每年抽取一到两个项目提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以投票表决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对各预算部门绩效自评报告抽查、核实或再评价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方法,提高绩效评价质量。
  四是积极推进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借助信息管理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高校实际需求,建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将基础信息数据、业务部门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绩效目标设置、绩效跟踪监控、绩效评价管理等纳入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校内业务、财务、资产等信息互连互通。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还可以通过接口实现和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系统、财政国库支付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实时接收、查看、上报等功能。为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及时、动态的信息,全面提升绩效数据分析能力。
  五是完善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积極探索评价结果应用方法,不断完善应用机制。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经费预算安排相结合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评价结果优的,优先保障该类别或单位部门预算资金,并适当给予奖励;对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预算安排时适当调减或取消该类项目预算,并适当减少该单位部门支出总预算。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年度考核结合机制,对某一类项目出现一个项目差评的,取消一次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获得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资格;对某一个重点经济指标单项差评的,取消项目管理一次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资格; 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整改任务的,单位部门或项目负责人三年考评结果当年项目负责 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追责问责结合机制,对出现差评结果的项目单位部门或项目负责人一律进行通报批评,若发现失职渎职问题,依法依规追责问责。对评价中发现的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违纪问题,移交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查处,追缴违规资金并追究经费控管部门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薛峰.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中外企业家,2018(27).
  2.王玉芹.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分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3).
  3.李进焕.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三峡大学学报,2015(3).(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3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