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课程差异化教学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全面进入网络化社会,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早已被普及运用到在各类领域,人们的生活、生产还有学习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成效,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成为了高校所面临的教学挑战。当前,很多高校都尝试将差异化教学方法运用到计算机课程当中,这能明显提升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将差异化教学模式更高效地应用到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是十分值得进行探究的。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计算机课程 差异化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教学问题,其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传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也忽视了计算机课程具备很强的实践性特征,致使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差异化教学是可以满足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通过部分高校的教学实践,证明取得显著教学成效,因而差异化教学受到更多高校的运用和教师的重视。
1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存在的教学问题
1.1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过低
虽然已经明确设定好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但是高校对于此课程安排的课时在逐渐减少,并且与公共基础课程存在教学认知的矛盾。基于认知方面,高校认为计算机课程属于工具类的基础性学科,尤其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学习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显得十分简单,致使对高校计算机课程产生工具课作用以及基础应用课水平低下等错误的认知。基于课时方面,据统计,近几年来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课时在逐渐减少,当下基本处于24至48课时左右,计算机课程本身内容模块较多,高校安排的课时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因而教师只能选择一部分的模块内容来进行相关教学。
1.2高校招生人数过多,致使师资力量不足
近些年,高校不断地进行学员扩招,导致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因而高校计算机课程存在着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化较大的问题,同时由于招生数量过多,致使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学校不同、地区不同,因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也不同,并对实施教学的力度也不同,导致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化。在现实中,学生人数过多,开课班级规模大,高校计算机教学通常都是实行合班授课,为了把控好学生数量就擅于将学生数量多的班级与学生数量少的班级进行合并,没有顾及到专业学科的相关背景。此外,由于教师人数十分有限,一个教师要同时管理教学几个班级,工作量过多,教学任务重,教师往往都是力不从心。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课程差异化教学的相关实践
2.1采取课前线上预习的方式推进差异化教学
在授课之前,高校教师可通过微信或者微课堂将提前准备好的课前预习资料还有学习任务发送给每个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从而有效实现学习目标还有学习任务的差异化。首先,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知识内容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将各个教学目标分化成A与B两种级别,来制定课堂中的学习任务(分为A与B)来达成相对应的学习任务目标。其次,教师可依照制定的学习任务表格来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可通过微课堂发送给每个学生,同时,可在线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课前预习。最后,基于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里完成了相关的学习任务,对其完成任务的效果能自主反馈,以此实现课前完成知识传递的教学目标,通过有效地课前预习可以很快知晓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充分做好学习的相关准备工作。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课前线上预习时可充分借助微信、QQ、微课堂、校园网等各种网络平台来加强教学效果。
2.2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堂差异化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是高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过程,也是其进行知识的内化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在课前进行预习的学习内容,高校教师可在课堂上組织学生集中学习、分组研究和合作学习等一些教学活动,从而来有效完成教材新内容的学习。在此基础之上因学生分级的不同来实现教学目标、内容还有学习任务的差异化。
首先,在一个计算机房实施教学时,可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在另外几个机房进行教学直播,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应不同的班级授课,比如A级班上午两节课时,B级班下午两节课时,每个计算机房可以配备指导老师还有助讲老师,指导老师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各种问题还有实操相关的技术难题,助讲老师负责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辅导和控制。因为是直播教学,高校学生的学习进度应与主教学机房保持一致,所以指导教师还有助讲教师要时刻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及时给予相关引导,帮助其提升学习效率。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要充分依托校园网络直播平台、微课堂等互联网平台,强化教学效率。其次,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教师需通过微课堂、校园网等互联网平台向学生推送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来加固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记忆。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微信、QQ等软件来发送对于学生课堂教学表现的相关评价,从而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者简介:罗刚(1970,2-),男,汉族,湖北咸宁人,本科,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艳华,张凯. “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课程差异化教学[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4(12):92-97.
[2] 刘立静.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析[J].科技资讯,2017,15(01):162+164.
[3] 魏燕,陈一威,肖若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30):217-218.
[4] 孙玉礼,袁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差异化”教学法的运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1):257-2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6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