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闫氏疗法”治疗小儿遗尿160例疗效总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观察“闫氏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闫氏尿三针”针灸结合脐部外敷的方法治疗小儿遗尿160例。结果:痊愈112例,痊愈率70% ;显效146例,显效率91% 。结论:以针灸结合穴位外敷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明显。
  【关键词】小儿遗尿;针灸治疗;穴位敷贴
  遗尿是临床常见病。是指3周岁以上,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儿童,在睡眠中不自觉排尿而小便自遗的一种病症,亦称“尿床”、“夜尿症”,多为功能性失调。本病若经久不愈,可对小儿在精神上造成极大压力,应及早治疗,目前国内外治疗遗尿的产品众多,但疗效均不理想,大多是中枢神经兴奋,毒副作用较大,且疗效不稳定,停药后易复发。三十余年来我院根据闫氏治疗遗尿症:“补肾益气、健脾润肺”的观点,把遗尿症分型为:肾气不足型,脾肺气虚型和下焦湿热型,并制定出对症的治疗方案,采用“闫氏尿三针”配合脐部外敷法治疗生理性遗尿16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所有160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86例,女74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24岁,其中10岁以下73例;10-18岁52例,18岁以上35例,原发性遗尿93例,继发性遗尿67例。
   诊断标准:发病年龄在3周岁以上者;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夜发生尿床,甚則每夜遗尿2次以上者;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发现者。
   排除标准:因糖尿病尿量增多而致小便不能控制者;经医学检查隐性脊柱裂、脊髓炎、脊髓损伤、癫痫、大脑发育不全、手术后遗症等器质性病变所致遗尿患者。
  2、治疗方法
   针刺治疗:嘱患者平卧,排空膀胱,双手手掌向上平放于身体两侧。主穴采用“闫氏尿三针”(百会、关元、三阴交) ,配穴取中极、足三里、神门。
   外敷治疗:每晚睡前1次,早晨取下,1天更换1次,如有脐炎或过敏者勿用。此疗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上述疗法一个疗程结束后,间隔3-5日,再行第2个疗程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患儿父母均应积极配合治疗,如孩子没有尿床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切忌在孩子尿床后训斥、打骂孩子,以免加重病情。记录孩子每次尿床的具体时间和诱因,帮助孩子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让孩子中午睡半小时,下午5点以后尽量减少饮水量或流质饮食量,一个疗程后,就不用再叫醒孩子,同时鼓励安慰孩子(今晚如果没有尿床,明天早上奖励个什么等)让孩子逐步养成自觉醒来排尿的习惯。
  3、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遗尿控制,夜间有尿可自行醒来,且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有效:遗尿基本控制,但遇有诱因,如阴雨天气或惊吓后等偶有遗尿;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病情加重。有效146例,总有效率91%、痊愈112例、治愈率70%,无效14例,无效率8%。
  4、典型病例
  1肾气不足型
   患儿黄某,女,11岁,辽宁省营口市人,2010年8月就诊。从小一直尿床,每夜1-2次不等,夜间不易叫醒,面色白,发育慢,体重46斤,怕冷,手脚冰凉,冬天阴雨天容易尿床,舌淡,脉细而无力,尿常规正常,拍X光片排除隐形脊柱裂,诊断为肾气不足型遗尿,处方如下:采用闫氏尿三针,晚上睡前脐部外敷法,针对怕冷、手脚冰凉症状,同时配合闫氏温肾止遗足疗法,一个疗程后病情好转,睡眠中能自觉醒来排尿,再巩固一个疗程后,精神状况好转,面色红润,尿床痊愈,叮嘱患者禁忌生冷,注意保暖,半年后随访,尿床未复发。
  2脾肺气虚型
   患儿刘某,男,13岁,山西晋城市高平县人,2013年6月就诊,夜间嗜睡难醒,每晚尿频2-3次,挑食,疲乏无力,体质差,大便稀,尿常规正常,拍X光片排除隐形脊柱裂,诊断为脾肺气虚型遗尿,治疗处方如下:采用闫氏尿三针和睡前脐部外敷法,针对挑食、疲乏无力症状,同时配合固本食疗法,一个疗程后,病情明显好转,饭量大增,尿频次数减少,叮嘱患者坚持治疗两个疗程后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5、总结
   “闫氏疗法”是在清代名医林珮琴《内经》中关于遗尿“治水必先治气,治肾必先治肺”的论点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和分类,明确提出治疗遗尿总的原则是:补肾益气,健脾润肺,同时把遗尿症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肾气不足型、脾肺气虚型和下焦湿热型。1、肾气不足型:肾主闭藏、开窍于耳、司二便,与膀胱相表里,若肾气不足下元虚寒则膀胱摄纳无力而引起遗尿。2、脾肺气虚型: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脾气虚则疲乏无力、不思饮食。肺为水之上源,对通调水道和制约水道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肺气实则水道不通而引起水肿,肺气虚则摄纳无权而引起遗尿。3、肝经湿热型:湿热蕴结,下注膀胱,膀胱失约,则可致遗尿。
   闫氏“尿三针”是闫胜利院长历经20多年的临床总结研制的新疗法,主要用来治疗尿床、尿失禁。由百会、关元、三阴交组成,《内经》曰:“督脉为病,癃、痔、遗溺。”百会属督脉,为诸阳之会,总督一身之阳,其脉上达于脑,下连足太阳膀胱经,能达到升举收摄之效,从解剖学上看,其下为大脑皮层的旁中央小叶,针刺可以兴奋大脑高级排尿中枢的功能,不仅激活了下位排尿中枢,同时也将神经冲动传向上排尿中枢,引起效应器膀胱和尿道的功能改变,起到治疗目的;关元为小肠经的募穴,又为足三阴经、任脉之交会穴,可益肾气、利下焦;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三阴、疏下焦;此三穴共用,可补益肾气,疏利下焦,共同主持体内水液代谢及对尿液的调控。配穴为中极、足三里和神门,其中中极为膀胱的募穴,可补脾、肺、肾气,振奋膀胱的气化功能;足三里为补气之要穴,具有健脾培元、补中益气之功;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有益气、醒脑安神的作用。诸穴合用,共达补肾固元、健脾益肺、开窍醒神、固脬止遗之功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7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