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课程从孩子们中生长出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静

  中小学复课在即,为了孩子们的安危与健康,所有学校、老师都在尽心尽力准备着复学的每一个细节。复课最难的事情莫过于让孩子们将学校设计的防护流程和注意事项精准地执行下去,湖北宜都创新实验学校开启了“复课防疫,我来设计”项目式课程,让学生——复课这场重大历史事件的第一主角成为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让课程从孩子们中生长出来,为他们的成长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相关,是项目式课程“引力”所在
  疫情之中,每一所“人在中央”的学校都在积极思考、行动。引导孩子们缅怀英雄,学习担当;关注世界疫情,感受“同一个世界,命运紧密相连”……教育路上,一切皆资源!正因如此,当学校即将复课,作为主角的孩子们,是否也可以得到作为主角的锻炼机会,将自己放置在这场了不起的复课工程的核心位置,与老师们一起思考、设计关于复课工作的一切?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开启了“复课防疫,我来设计”项目式课程。
  学校发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孩子,变身“学校校长”“街办主任”等角色,通过提问、调研、采访、小组合作等过程,梳理出了一整套个人、学校、家庭、社区的防疫体系。整个课程历时半月,参与师生达两百多人,采访、调研学校老师、亲人中的医生护士、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各行业社会人士,最后通过自制防疫手册、宣传海报、流程示意图、顺口溜、视频演示等二十多种不同的呈现方式,发布了他们的防疫研究成果,为学校即将面临的复课防疫工作做出了大贡献。
  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对疫情的了解与关注程度、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他们在梳理成果时表现出来的条理意识与深刻内涵,让我们为之震撼。
  当学校发起课程项目组招募时,迅速得到了一批具有高敏感度和强钻研精神的老师的回应,小学部502班、602班、604班以及中学部702班、705班第一时间加入了“复课防疫,我来设计”课程项目组。
  当班主任通过线上课堂把课程消息告知学生时,孩子们表现出浓浓的新奇、兴奋与期待。核心原因就两个字——“相关”。开学复课跟我相关;学校防疫、家庭防疫、社区防疫,也与我息息相关;我即将成为这些工作的思考者与设计者,我是真正的主人,我的想法将得到极大的关注与重视。
  经过与孩子们共同商议,每个班级分别挑选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小学高年级主要从班级、家庭、个人这些体量相对较小的单位入手来思考如何防疫;中学的孩子们想接受更高挑战——变身“校长”“街办主任”,承担起学校和社区防疫工作的整体设计。
  复课防疫课程,将慢慢从这群孩子中生长出来!
  情境,是课程最有力的支持
  從申报课程的那一刻起,孩子们便不再是学生,而是 “班主任” “校长”“街办主任”,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认领课题的不同,变身不同的角色。如果你是班主任,怎样做好班级防疫工作?你是校长,又如何部署学校的防疫体系?你是街办主任,怎样为整个社区的防疫工作负责……
  这方方面面的问题,“班主任”“校长”与“街办主任”们能考虑到吗?小小年纪的他们,能有这么高的“站位”吗?能想到相关联的问题吗?尽管疑虑重重,我们仍然向孩子们敞开了这扇门——
  来自“班主任”“校长”与“街办主任”的提问。每天进班前我们要做哪些检查?要准备哪些防护用品?课堂发言时我们该如何做?小组交流时怎么做好防护?作业收发怎么办?体育课、微机课等需要使用公共设施时又该怎么做?音乐课大家都要开口唱歌怎么办……
  果然,我们远远低估了孩子们!仅仅是课程小组中年龄最小的502班这群“小班主任”们,就针对“班级防疫”话题提出了30多个问题,涉及班级防疫的各个方面,有些是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看来,尽管课程才刚刚开始,孩子们的主人公意识已经被大大地激发出来了。
  家长是医护人员的学生是否需要隔离?走读生是否应该控制活动范围并详细检查?各班是否需要错峰下课休息?学校是否应安排新闻联播或疫情实时报告给学生观看?开学后是否还会举行各种集会活动……
  中学部的孩子们更是做足了过程。他们通过一张问题单,将自己对“学校防疫”和“社区防疫”能想到的问题全部罗列出来,每个孩子都提出了十多个甚至几十个问题,这些问题在小组中进行线上交流并整合,最后以班级为单位汇总。
  问题,是课程的线索,也是分组的依据。各班分组方式都依据探究课题的不同而各具特色。502“班级防疫”及604“个人防疫”课题,延续班上现有小组;602班依据“家庭防疫”话题特点,一个家庭便是一个小组;702班众多“校长”将他们提出的关于学校防疫的近百个问题,归纳整理为报名当天、人员分流、常规监测、卫生保障、应急保障和心理保障6个核心话题,对同一个问题感兴趣的“校长”组成小组。705班做“社区防疫”,便采用就近组合方式,相同或相邻社区的孩子们组成一组。
  “校长”“主任”们“下沉基层”。创设适切的情境能快速将参与者带入课程,以达到最好的育人效果。“班主任”“校长”和“街办主任”们分组“下沉基层”,702班“校长”们“下沉”到教务处、政教处、校办公室等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应的防疫工作,最后汇总组成整个学校的防疫系统。705班“街办主任”们分组分别承担社区不同部门的职责,如网格员、居委会主任等,从不同角度探索社区防疫体系的建构与落实。孩子们一下被带入到真实的体验中。
  情景很重要。情境,是课程最有力的支持!
  行动研究,带孩子们走出舒适区
  孩子们接下来做什么?做调查,做研究,做设计!
  这是课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带着孩子们瞬间走出舒适区。作为班级、学校、社区的“负责人”,他们将会面临怎样的困难?该如何应对?“卡住”时,会不会激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智慧?
  小组刚开展工作时,不少学生的确有些摸不着头脑。调查怎么做?信息从哪里收集?小组如何分工?怎样梳理成果?一系列难题摆在眼前。没关系,允许孩子们先“愣神儿”!很快,“回过神来”的孩子们,开始想办法、找路子。小学的孩子们把父母拉进来,家长们很配合,甚至放下手中工作,为孩子们提供及时的帮助;中学的孩子们把所有科任老师邀请进来,分别进入小组,做孩子们“背后的那个人”。   投身于真实情境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的孩子们,做起事来还真是很拼。702班的孩子们深知自己担负着整个校园防疫的重任,过程中细致入微、讲求科学。“报名当天”小组考虑得十分周全,他们提出报名分班错峰的想法,到校时间、进班路线、上下楼道等都做了精心设计,同时还计算了所需教室数量,并通过视频连线学校中学部胡玉兰校长、德育处尹筱主任采访落实。
  在制作“返校通关秘籍”时,需要确定四人一间寝室的可行性及开学当天是否安排学生住校,怎么办?孩子们灵机一动想到了办法:制作调查问卷发放给所有家庭。一天时间,共收回96份问卷,其中39位家长选择“走读”, 57位家长选择“住校”。这些数据给孩子们的设计提供了充分的依据。而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培养起来的科学精神及精益求精的品质,成为惠及孩子们一生的财富。
  705班的孩子们最开始并不知道“社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它有哪些职能和责任?这正好大大激起了孩子们的探究热情。有些孩子甚至在接到任务后的当晚兴奋地“失眠”了。第二天,大家冒着大雨去采访却发现社区周六不上班,有的孩子都急哭了。组长提醒大家想办法,孩子们在互相启发中改变了计划。有的寻找下一个社区;有的采访药店和超市的工作人员,从侧面收集信息;还有能力强、心思细的组长提前与社区工作人员做好预约,从而顺利完成了采访。
  这样的过程,难道不比结果更重要吗?
  成果梳理,是最好的学习
  在课程成果最終汇报前,各小组线上交流、讨论、梳理随时随地进行着,这中间自然不可能时时都有大人的指导与帮助,多数是组长带着组员在认真工作。每天上午孩子们要上网课,下午要完成各科作业,还要抽时间做采访、调查、整理和研究,于是,组员之间的交流碰撞便常常是在晚上。然而孩子们投入其中,早已忘了手机游戏、电视节目的诱惑,甚至占用大量休息时间也不觉疲惫。
  小组的碰撞擦出绚丽火花。有的小组为了落实调查、研究的过程,与老师一起设计了调查单与学习单。小组的学习规划、记录整理能力,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全身心投入课程的愉悦与满足,看到了学习在他们眼里是一件多么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705班第六小组决定通过视频呈现社区防疫的日常管理系统,一个三五分钟的视频,足足拍摄了二三十次,技术、道具、空间距离,都让一个简单的拍摄困难重重。然而,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了“办法总比困难多”:待在老家没有额温枪怎么办?用遥控器代替!网络上没有现成合适的视频怎么办?自己画漫画,录成小视频……
  为了让大家牢牢记住班级防疫的注意事项,502班第七小组的孩子们自己创编、修改、排练了三句半,整整五十多句台词,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
  成果发布,“后浪”们惊艳了时光。历时半个多月,课程项目组所有班级都进行了成果发布。五个班,参与的学生、家长、老师共计200多人,5个主题下的30多个小话题,被做足过程、脑洞大开的各个小组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汇报与分享,其中的精彩、惊喜与震撼,无以言说。
  在602班、604班,有的孩子拉着弟弟妹妹做小演员,通过视频表演外出回家后的正确防护措施;有的现场连线医生亲戚,请他为自己的发布“神助功”;有的通过线上抢答,将个人防护知识深深烙印在大家心里……
  502班的孩子们现场成立了“成果梳理委员会”,将各小组汇报的班级防疫办法汇聚到一起,手绘了一份独一无二的《班级防疫手册》。开学后,这本手册将会印发,成为最“硬核”的班级防护指南。
  702班的孩子们做得精致、扎实。每个小组代表学校的一个部门,汇报防疫设计思路之后,还要接受来自其他小组的“灵魂拷问”。现场的对话氛围紧张而又激烈:
  问:“报名时需要进出教室由家长提交资料,这方面如何确保人员不会过于密集呢?”
  答:“我们设计的是家长在校外,只有学生进入教室,并且以原寝室为单位,最多一次性进入八人,包括老师和工作人员也不会超过教室可安全容纳的人数,这一点我们也是采访了医护人员后确定的,人员不会密集,是安全的。”
  …………
  提问的人善于聆听,捕捉漏洞,而准备充分的小组气定神闲,对答如流。
  除此之外,小组内的流程示意图,从校门口到班级、宿舍、餐厅,完备流畅,无懈可击。如此实用的学校复课报名流程,即便是老师来设计,也不一定有孩子们想得周到。
  705班的成果发布会就是一个“社区防疫工作电话会议”现场,通过虚拟的社区电视台,每个部门把自己的防疫思路面向“社区居民”发布。为了使居民们听得明白、用得清楚,每个小组各显神通,用居民们看得懂并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完备的社区防疫工作系统。
  一张评价表,引出课程的更高价值。从发起倡议、提出问题,到分工合作、认领课题,再到过程中的采访调研、讨论碰撞,以及最后的成果发布,整个课程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孩子们经历了充足的过程,收获满满,故事多多。评价,是课程中重要的一环,老师们在发起课程之初,便做了细致的评价体系设计,考虑了独立思考、搜集整理信息、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清晰表达、理解力、同理心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使孩子们在进入课程时便带着清晰的目标,在过程中基于标准不断修改完善,最后通过现场互评引发反思,沉淀收获。
  期待开学!不难想象,当孩子们踏入校门看到他们自己设计的报名流程图,当他们走进班级拿到自己亲手设计的班级防护手册,他们会有多开心、多激动、多幸福;在寝室、操场、餐厅等地方,孩子们也一定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主人公的自豪感吧!
  (本文由湖北宜都创新实验学校教师杨静、尹筱、刘贝贝、章远歆、曾慧敏、杨琛、董维晨、赵雪花共同完成)
  责任编辑/杨万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