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园林景观与文物保护结合性工程的建设管理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许多原处于城乡接合部或者郊区的古代遗址逐渐地进入新建城区,园林景观与文物保护相结合的建设工程应运而生。基于所积累的园林景观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结合对文物保护工程的浅显认知,以长沙市桃花岭墓园环境整治工程一期的建设管理实践为例,阐述了这类“结合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设管理建议,旨在为缺乏园林景观或文物保护工程管理经验的建设者提供相关管理借鉴。
  关键词:园林景观;文物保护;结合性工程;建设管理;方法与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强,大量的乡村或郊区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使得我国许多原处于城乡接合部或者郊区的古代遗址逐渐进入城市圈发展范围内。随着遗址区内外发展落差的不断壮大,遗址保护也不断受到严重冲击[1]。
   同样由于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伴随着城市内的房地产、道路、学校、医院、商业等市政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园林遗址地的空间或地域被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占用、 挖掘或开发。有个别的遗址地龟缩在居民小区附近,失去了昔日的风采[2]。长沙市桃花岭墓园环境整治工程一期,就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图1、图2)。
  1   结合性工程简要概述及案例背景介绍
  1.1  结合性工程简要概述
   園林景观工程主要包括:园林地形塑造工程、园林道路工程、广场铺装工程、园林给排水工程、园林水景工程、假山工程、园林景观建筑、构筑物、园林小品工程、园林植物种植工程、园林照明与亮化工程、园林机械工程等[3]。文物保护工程是指对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和其它具有文物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的保护工程。文物保护工程分为: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迁移工程等[4]。
   所谓的“结合性工程”,就是指的上述两类工程相互结合实施的工程,既包含了园林景观工程部分的施工内容,又包含了文物保护工程部分的施工内容。该“结合性工程”就如同相关文献所述:文物保护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将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塑造古都风貌、满足居民日常游憩需求等方面发挥显著的综合效益[5]。
  1.2   案例背景介绍
   桃花岭墓园环境整治工程一期位于长沙市谷山片区,属于整个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的一部分,是一个典型的大遗址保护区(图3)。该工程的建设实施,将为推动谷山片区其它区域的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印证了前人的观点:以文物古迹为基础,以历史片区的整体改造为依托,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辟建以文物保护为基本特征、功能多元化的公园绿地,最终达到文物保护利用与城市绿地建设相结合的目标。将文物环境的整改与文物本身的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文物保护、环境整治、绿地建设、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有序、健康、平衡的发展[5]。
  2   结合性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正是在上述的背景下,带着达到文物保护利用与城市绿地建设相结合的目标,启动了桃花岭墓园环境整治工程一期这类“结合性工程”的建设,虽然现在基本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但在建设管理过程中也遇到或发现了一些问题。
  2.1   项目前期启动准备不足,规划设计阶段时间不充裕
   桃花岭墓园环境整治一期工程是兼有文物保护和绿地建设双重特性的环境整治工程,是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政府督导、周边群众殷切希望建成的项目。由于项目建设的紧迫性,导致前期准备工作过于匆忙,而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所必须经历的阶段有:立项、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阶段等前期阶段,报建、招投标、施工等实施阶段以及竣工验收、保修阶段。为了尽快地启动项目建设,节约各个环节的占用时间,导致了在如此重要的规划设计阶段时间不充裕,出现了一些设计考虑不周,遗留了许多需要二次深化设计来完善的地方,如汉文化的设计元素深化等景观节点设计。然而这些汉代历史文化元素能否准确运用,是需要学者、专家、技术人员等花费很多精力进行讨论、研究,本着尊重历史、符合历史文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才能逐步深化设计完善的。正因如此,进而导致了在后续施工阶段的管理过程中召开了许多次技术会议,引发了诸多设计调整与变更。在工程控制造价清单的编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暂估价或暂定价,这都不利于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投资或成本、进度管理。
  2.2   相关理论知识匮乏,缺少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遗产保护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多专业融合的调查研究,以求科学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园林专业是处于自然与人文交汇的领域,这一专业在规划设计类专业中,与遗产保护的关系更为紧密。怎样尊重历史和自然,这本是风景园林专业自古以来的课题,在人类进入遗产保护新阶段的今天,这一课题将重新引起我们的警醒和全新思考[6]。在遗产保护这个领域,我们还有许多不甚了解与熟知的地方,对该行业的法规、文物设计准则、保护原则,施工技术要点,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文物应如何应对或处理等方面都没有理论作为指导。而作为园林专业的工程管理者,尤其是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园林遗址的保护,在这些方面应该要发挥专业所长,补其所短,在两者相结合的情境下去营造出更为和谐的遗址景观。而通过参与此次汉代园林大遗址保护的管理实践,也意识到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匮乏以及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2.3   勘察、设计、监理及专家工作的局限性
   由于该工程属于上述的“结合性工程”,专业性较强、较广,为了保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确保一期工程的建设品质,同时招标了符合相关资质要求的2家设计、2家监理及2家施工单位分别进行园林景观和文物保护专业的工程设计、监理及施工,并且聘请了文物保护、建筑方面的3位专家。虽然管理及专业团队所组成的联合体都非常强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出现许多弊端与局限。首先,勘察、设计单位一般在前期参与完成地勘或设计阶段的工作以后,就很少介入项目的施工阶段,除了在需要发生一些工程变更而参加各类技术会议以外,就很少驻现场指导施工,从而造成勘察设计与施工脱节的现象,进而影响工程的进度与品质。其次,监理单位招标过晚,大多监理单位都是与施工单位同步招标,导致监理单位局限于施工阶段的管理,而对提升项目品质如此重要的前期地勘、设计及招投标阶段的介入不深,甚至几乎没有涉及,这样就不能为缺乏相关经验的业主单位提供及时而宝贵的建议。另外,聘请的3位专家并非坐班制,更多的是以技术顾问的形式参与各类方案审查、技术变更、现场重要节点验收等工作会议。同时由于专家各自兼有工作关系,无法常驻工地进行全过程指导,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4   现场拆迁工作的不完善,工程控制价编制的疏漏或偏差
   正如相关文献指出:处于城乡接合部,或未进行开发的遗址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图4)。由于当地某些部门管理不善,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造成部分城乡接合部的农民随地排污,使当地的水体与土壤污染严重[7]。该项目现场同样存在高压杆线、当地居民土地庙、周边居民菜地、房地产开发商遗留的建筑及生活垃圾等征拆问题,这大都牵涉当地居民的集体利益,阻碍前期施工的推进,也延误了局部工期,增加了投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结合性工程”的双重属性,成本造价管理人员对这类既有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又有文物保护工程建设的造价编制所套用的规范、定额计价、材料应用、工序搭接、工艺流程等还不熟悉,没有充分结合各专业或行业的特殊性,对市场询价调查不深,再加之当初建设启动时间紧迫,给予的编制或审核工程造价时间也过于短暂,对于这类“结合性工程”的造价编审还属于咨询、探索、积累阶段,故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发现了部分子项的疏漏或偏差,导致了部分的工程变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推进。
  2.5   管理工作交叉重叠、成本较高、难度较大
   由于此次“結合性工程”的各参建单位数量较多、管理人员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比以往单纯的园林景观工程或文物保护工程的建设管理投入成本要高。同时,也加大了业主单位或建设单位的管理难度。比如:两家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体,虽然有专业分工,但也有交叉与合作,施工单位底下又难免有一些分包单位或队伍,各单位为了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总会产生一些内部矛盾,这就需要业主单位加强现场的组织、协调管理。另外,由于上述勘察、设计、监理及专家工作的局限性,更多的沟通工作及各类技术会议都是由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组织召开并形成相关决策,这无疑对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这类“结合性工程”牵涉的专业较广,工序、工艺流程特殊,再加之现场地形、地貌错综复杂,伴随有局部拆迁及考古勘探等问题,还需要同步对制度、程序、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投资、合同信息、验收进行管理,这也无疑对我们提出了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的要求。
  3     结合性工程的管理方法与建议
  3.1   做好项目前期规划,给予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充裕时间
   在项目启动前期,首先应该要做好合理的规划。不单是要做好项目本身的规划,还应该要做好管理上的规划,尤其是针对这类“结合性工程”的特点,要选择最佳的管理模式。因为一个契合项目实际需求的管理模式可以为工程建设节约投资,有力地确保工程品质,避免重叠、交叉、多头管理等。其次,在政府督导下的项目,不能只重视拨款和工程进展。不能为了“投资额”而投资,不能为了“上项目”而上项目,要争取政府、规划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应该要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现场踏勘、调研、查询资料等准备工作,收集现场所需要征拆或协调解决的各类问题,不能有以现场后续施工来促拆迁遗留问题的思想,否则会延误工期,造成一些不可预见的事件发生。同时,合理科学地安排好每个建设阶段的占用时间,确保各个环节工作循序渐进,质量到位,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和清单漏项、缺项、偏差等情况,也为后续施工管理阶段减轻负担。
  3.2   完善相关学科理论体系,提高管理人员综合专业素养
   实践需要有理论的指导。因此,建议在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当中,风景园林专业应该设置类似园林遗址保护、文物法律、法规,文物保护工程建设管理技术,园林景观工程结合文物工程的造价预算编制知识等选修课程。同样文物专业的学科体系当中,也应该要设置有关风景园林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单是高等院校,从事相关行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也应该为接触该方面工作的员工提供理论学习与培训,使其成为既熟悉文物保护相关制度、规范、准则、施工管理技术,又懂得运用园林造景手法来建设管理这类“结合性工程”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当下诸多研究已经证明,文物保护与园林景观同步建设的“结合性工程”在不断推动与发展,就更为迫切地需要针对这类“结合性工程”来完善相关的学科体系,建立更加新型有效的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机制[8],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专业素养已时不我待。
  3.3   调整优化建设单位与勘察、设计、监理及专家的合作机制
   业主或建设单位一定要注重与勘察、设计、监理及专家建立最合理、最优化的合作机制。首先,要优化勘察、设计单位服务的范围、阶段,不能仅局限于勘察、设计阶段的“交报告、交图纸”了事的合作机制。在合同条款里要明文规定服务期限截止于工程的竣工验收并交付业主投入使用的管理阶段,使其充分参与施工阶段的工作,以利于及时解决不可避免的设计变更。如果合同条款里已约定,勘察、设计单位不履行职责,应该要有相应的合同条款制约机制或激励机制,比如经济性奖惩条款,为其长期驻场技术指导而提供食宿及交通通行补贴,按时支付合理的勘察设计费等,以便加大勘察设计单位在施工阶段的介入深度和工作积极性,进一步确保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其次,优化监理单位的招投标程序,监理单位的招标要尽量提前,尽可能与勘察设计单位同步招标,以加大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勘察设计阶段、施工招投标阶段的介入深度,尽早让监理单位熟悉项目情况,设计方案与设计理念,为勘察设计及业主单位提供前期工作上的宝贵意见,同时起到监管勘察设计工作质量的作用,避免因业主缺乏相关经验而造成决策失误。除此之外,专家的聘请也应尽可能地采取坐班制的聘用合同,也同样应该提前招聘,让专家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专家不在于多,而在于对专业的精通,为业主单位“排忧解难”,在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进行严格把关。因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9],文物专业的特殊性与严谨性,是由文物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有充分资金条件的“结合性工程”,应尽可能聘请符合资质及专业水准的、能参与建设全过程及常驻现场指导的专家。   3.4   加强现场施工全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此次实施的桃花岭墓园环境整治工程一期在局部位置也出现了部分的质量问题。比如:封土堆山体的局部受当地雨水冲刷出现滑坡现象,封土堆及山体周边生态排水沟局部有积水情况等。这无疑都与现场的工序管理、材料选型、工艺流程把关、施工方法选择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设单位应该充分调度现场监理,加强督促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严格管理,有条件的项目应该利用监理、勘察、设计、专家相互监督、相互配合的联动机制,共同对项目的施工全程进行把关。另一方面,由于“结合性工程”实施的联合体施工单位进行的交叉施工,在工序搭接、衔接配合不当,也是导致出现局部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再加之,各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不高,在各自专业领域之外的工程管理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不高,有的不是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就是不了解设计的意图,因而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局部质量、品质不佳。故此,建设单位要会同设计及监理单位加强对施工单位事前的技术交底工作、业务培训工作,让其在本专业之外的专业领域也能够有所认知,充分领会设计理念,按图施工。如过多使用现代化手段,使用现代景观和园林,会导致文物保护工程与原文化景观格格不入[10]。事中,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要会同监理单位严格督促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对施工作业班组的操作人员逐一进行交底,交底不能止步于管理层,要更多的深入一线队伍当中。同时对施工单位所采购的材料要进行严格定质量标准、定样式,尤其是对于特殊的古建、文物保护性工程的施工选材更要慎重,因为不一样的选材会有不一样的施工方法,进而对后续施工质量及造价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无论是园林景观工程还是文物保护工程,质量过程管理是整个建设阶段全过程管理的重中之重,丢掉了工程质量,就如同失去了工程品质的“灵魂”,就失去了保护文物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事后,也要严格加强对不合格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整改和处理,纠正工序质量产生的偏差,并通过召开现场技术会议的形式进行讨论与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质量改进措施,使得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不断提升工程品质,加强后续的质量维护管理工作。
  3.5   科学运用各种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这类“结合性工程”点多面广,管理的难度较大,学会如何科学地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学会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拿出建设管理者的个人魄力与责任心;学会借力用力、灵活变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法规、制度管人,流程、程序管事,用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控制质量,用赢得值法管理进度,用安全文明生产责任制度、标准化工地、蓝天保卫战的相关要求进行安全文明管理,按照合同的约定、工程量计价清单来进行造价或成本管理;学会信息化、痕迹化管理,要加强隐蔽工程验收、工序验收以及最后的竣工验收。其次,要将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三管齐下或两两组合运用,结合工程的特殊性进行科学管理。同时,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并严格按要求执行落实到位,做到奖罚分明,促进项目的推动,以利目标的顺利实现。最后,各个参建单位的管理人员要主动作为、注重实践,从中积累丰富的有关设计、成本、施工等方面的管理经验。通过跨条线、跨专业、跨领域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4     结语与讨论
   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将会有更多的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损坏甚至消失的危险[11]。固然,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与文物保护就显得同等重要,也正是在探寻这两者之间契合点的路径过程中,同步建设的“结合性工程”正在逐步推动与发展。由于这种建设模式还属于起步阶段,因而还需要我们在今后进一步的管理实践中去检验、提高。笔者结合此次桃花岭墓园环境整治工程一期的初步实践,再做如下几点探讨,供建设管理者们借鉴。
   第一,无论是园林景观专业的管理者,还是文物保护专业的管理者,都不能固步自封,仅局限于本专业的学习,要不断拓宽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根据前人所述的相关文献,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风景园林与遗产保护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牢不可破的关系,尤其是园林遗址。相对于传统对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风景园林更加强调的是对包括文物建筑本身及其周围环境在时间、空间以及文化架构上的整体性的保护,并使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中去[11]。风景园林专业人士应加强遗产保护的责任感,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谨慎地规划设计,以景观的更新去促进遗产的保护,在遗产保护的领域发挥积极影响[6]。因此,要在相关学科理论体系今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与钻研,再通过不断的反复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使自己早日成为这类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第二,基于今后人才队伍的壮大,复合型人才的不断涌现,企业的资质也可以不断升级,像类似于桃花岭墓园环境整治工程一期的联合体建设模式可以进一步优化。比如让同时具备园林景观绿化和文物保护资质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别进行设计、监理、施工,这样就不一定非得采用联合体的形式,既能节约建设投资,又能减轻管理上的成本和难度。因此,这就需要相关资质管理部门优化资质转型升级、调整资质审核标准,以适应这类“结合性工程”的发展需求。同时,要求企业管理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重视企业内部管理,不断积累企业相关业绩,提高员工专业综合素养和管理水平。不仅企业管理者需要接受培训,企业的一线作业队伍每位操作工人都应该进行相关技能培训,使之成为技工或高级技工。在企业承揽业务时,不会因资质不达标而受到限制,失去竞争机会,从而促使企业良性发展,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提高工程建设品质。所以,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非常重要,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优化也值得深入研究。
   第三,建设工程领域本身就是一个纷繁复杂,人员密集,专业性强,工序、工艺流程较多的行业,再加之园林景观工程和文物保护工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特殊性,此次两者相结合的工程建设,无疑对管理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今后遇到类似的工程,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冷静的头脑,与内部各部门、各参建单位、外部专家与监管部门或政府职能部门,形成良好的工作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的内容和环节非常得多,要学会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管理,要用系统的理论、精益建造的思想去指导管理实践,要将其深入到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些工程施工管理只重视进度的控制,而忽视技术、成本、质量、人员等方面的管理工作[10]。因此,要熟练掌握建设工程管理的前沿技术,不断完善适用于这类“结合性工程”的预算套价定额,重视前期规划与设计,加强工程各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促使各项要素、资源、功能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保证工程建设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图5、6)。
  参考文献:
  [1]冉淑青,裴成荣,张馨.国内外大遗址保护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人文杂志,2013(4):45-48.
  [2]张颖,刘晖.遗址景观的完整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保护模式研究——以西安4个汉唐园林遗址景观资源为例[J].中国园林,2016,32(02):58-61.
  [3]周盼.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在园林景观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方法与技巧[J].绿色科技,2018(11):225-229.
  [4]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中国长城博物馆,2013,(2):91-93.
  [5]葛書红,叶丹,赵锋.文物保护与园林绿地建设结合途径的探讨——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外部园林环境专项研究为例[J].中国园林,2005(02):58-61.
  [6]曹新.风景园林专业应在遗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J].风景园林,2012(01):154.
  [7]廖军华.对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09(8):2042-2045.
  [8]杨劲松,陈飞.文物保护施工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文物建筑,2009(00):140-145.
  [9]黄文铮,郑力鹏.文物保护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技术工作[J].价值工程,2011,30(19):59-60.
  [10]刘淋青,袁予.谈加强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J].山西建筑,2019,45(12):191-192.
  [11]方斌,崔志华.基于风景园林视角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以淮安市清江浦区为例[J].大众文艺,2020(01):151-152.
  作者简介:周盼,男,湖南汨罗人,农学学士,风景园林工程师,从事园林景观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与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植物配置、花镜等研究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1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