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脑通络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肾虚血瘀型临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脑供血不足肾虚血瘀型采用养脑通络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例样本为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肾虚血瘀型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n=28,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养脑通络汤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评估组间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 评估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患者优势显著(P<0.05)。结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肾虚血瘀型采用养脑通络汤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养脑通络汤;慢性脑供血不足;肾虚血瘀型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0..01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临床多发疾病,主要是指大脑血液供应长期、慢性、广泛性供应不足,进而导致大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的临床症状,患者脑部功能障碍明显。老年人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主要发病人群,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导致脑梗塞、老年痴呆等疾病[1]。慢性脑供血不足以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有待提高,部分患者用药后产生各类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受损严重。中医理论将脑供血进行分型,针对肾虚血瘀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养脑通络汤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本次研究通过收治共计56例该疾病患者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养脑通络汤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展时间段2017年2月~2019年2月,研究样本数量共计56例,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脑供血不足肾虚血瘀型诊断标准,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组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等(n=28),研究组患者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52~76岁,年龄均值(62.58±5.7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53~77岁,年龄均值为(62.68±5.76)岁,常规资料(年龄、性别)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本次研究结果无影响。
1.2 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诊所后均实施常规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日服用剂量为5 mg/次,每日服用1次,服用时间为晚间睡前,服药持续时间为4周。研究组患者采用养脑通络汤治疗,具体药物组方为山萸肉、女贞子、肉苁蓉、生地、巴戟天各10 g,丹参、天麻各15 g,水蛭6 g,水煎服用,取汁400 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服药持续时间为4周。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实施评估,指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如患者头晕、头痛、失眠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缺血区域血流正常,中医症候积分降低超95%,评估为显效。如患者头晕、头痛、失眠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影像学检查缺血区域血流情况好转,中医症候积分降低70%~95%,评估为有效。评估后患者未达上述标准则评估为无效,评估结果为显效及有效为临床治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检验方法为x2检验,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如P<0.05,则两组数据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 果
评估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患者优势显著(P<0.05)。见表1。
3 讨 论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经养脑通络汤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优势显著。中医理论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提出肾虚血瘀证的理念,认为人体精血同源,肾是人体先天之本,通过补肾可达到活血的臨床效果,实现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辨证施治及异病同治。养脑通络汤以传统中医古方为基础,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制成,组方中君药为巴戟天、生地、肉苁蓉,具有养肾填精,滋补肝肾的临床效果[2]。臣药为丹参、女贞子、山萸肉,具有活血通络的临床效果。佐药为天麻,对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眩晕等症状临床效果显著,使药为水蛭,主要作用为通经络。中医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可扩张脑血管,改善局部组织血流量。水蛭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抗血栓的作用。天麻可调节与保护脑神经系统,将血压,改善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地黄可抗晒老,降低血清中过氧脂质含量。山萸肉能够抗氧化及调节血糖,女贞子可降低血脂,避免动脉粥样硬化,巴戟天可降压,缓解疲劳,肉苁蓉可改善部分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将不同药物成分联合应用可达到标本兼治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慢性脑供血不足肾虚血瘀型采取养脑通络汤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荆胜国.加味八珍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对脑血液流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3):116-117.
[2] 常 泽,韩振蕴,田丹枫,等.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06):514-5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3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