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五心”育德促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时代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学校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2017年底,宜昌市第十六中学申报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被确定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两年多来,学校在总结德育工作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与规范、整合与强化、创新与发展,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简称“心育”)在学校实施的系统建模,即“五心育德”模型,依托课程建设、心理辅导、班级建设、学生工作以及家长学校五大平台,从心育课程、心育辅导、心育集体、心育活动和心育家庭五个维度着手,不断优化实施策略和实施路径,形成以心育促德育的工作格局。学校先后获得市区级德育品牌示范校、省校园文化建设百强校、教育部综合素质评价课题校等殊荣。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德育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以及咨询理论与技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试、适应环境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心育又服务于德育工作,心育丰富了德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避免将学生认识偏差、情感失调、过失行为等简单归因为道德品质问题,从而使德育更加切合青少年实际。而学校德育也必须借助科学方法,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更加专业和高效。当然,心育和德育不能相互替代,广义上讲有交叉,狭义上讲不能替代,二者之间存在着整合的新趋势。
  系统化心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提升整体心理素质
  立足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坚持间周安排一课时,通过深钻教材、校本研修、集体备课,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全员覆盖,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整体心理素质,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特别是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突发应急事件,初步具备化危为机的心理调适与平稳过渡的能力,从而降低心理失衡导致异常行为发生的频率。
  开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新战场。以生为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及相关调查,以团体活动辅导为主要手段,开设系列校本课程。针对七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团体》、八年级《家庭关系团体》、九年级《生涯探寻团体》等,让学生通过心理校本课的学习拨开迷雾、守望相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道德品质的提升。
  探索心理健康融合课新途径。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维系,可以通过拓展多种途径得以实现,学科的融合将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学校借助人文艺术和体育运动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探索语文、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体育课程与心理健康课的融合。从纸短情长话沟通、自我监察与调节、音乐与心理节奏的契合、美术中的自我认识和体育运动中的宣泄与欣赏等角度引导学生探讨,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水平,掌握情绪宣泄和人际交往的有效方法,增强自信心,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品质奠定良好基础。
  规范化心育辅导,关注特殊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规范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使用。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定时面向学生开放。借助个体辅导区、小团体辅导区、放松区、宣泄区、沙盘区等专业分区,使学生通过咨询平衡情绪、回归理智,从而有助于学生行为表现的自然呈现。
  规范个体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整体建档;根据来访学生个体需求,进行人本主义、认知行为、箱庭等疗法,并记录留档;对来访信件进行分类处理和归档;借助教师和心理委员观察进行排查和追踪分析等。通过规范建档,从而更好地进行个体心理问题和异常行为成因分析,为有效支持来访者提供保障。
  规范心理咨询室咨询活动操作流程。针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采用主动了解探明情况、主动沟通建立关系、主动指导给予支持的“三主动”模式。针对校园突发心理危机,实行“四个一”工作法,即:第一时间到场、一日持续排查、一周重点关注、一月追踪回访。对特异个体的转介工作形成个体主导、辅导教师跟进、监护人参与、班主任协助的规范化操作。通过规范流程,减少操作漏洞,为心育辅导促进德育工作提供相对科学规范的操作平台。
  功能化心育集体,营建班级文化,发挥集体正向影响力
  发挥心育班级的同化功能。心理学家皮亚杰用“同化”解释了建构主义发展观对适应本质的认识,指出新的认知会被旧的环境认知所收纳。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注重心育作用的发挥,一方面通过评选学生中的“微笑之星”“沟通达人”等树立积极阳光的班级榜样,形成班级优势和强大的影响力,引起朋辈模仿;另一方面在班级活动中,借助班团队、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在暗示与被暗示、模仿与被模仿中不断地相互作用,促进班级成员之间不断地相互积极影响。
  发挥心育班级文化滋养功能。班级是一个系统的组织,由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和学生等共同组成,宛如学生在学校里的大家庭。俗话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么班级对于学生也是如此。学校积极推进心育班级文化建设,大力营造班级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滋养功能,不断形成具有心育特色的班级文化。如取意“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的“明镜班”,取意“即使历经万千,归来仍是俊朗少年”的 “俊朗班”,取意“宁静致远,心境豁达”的“致远班”,等等。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了平等、民主、和谐、温馨的班级文化氛围,使学生在班级心育文化的滋养中,焕发出积极向上的蓬勃生机。
  发挥心育班级的导向功能。学校致力于打造“卓尔不群 和而不同”的学校文化。学生是灵动的个体,需要和谐合作并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心育班级的建设中注重并发挥班级助力学生个性发展的导向性功能。如: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协助班主任关注个性化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让班级由单纯的学习空间,转换为生活、情感、心理等育人综合空间,及时发现学生情绪波动,充分发挥班集体育人导向作用,成为学生走出成长误区的支撑性条件,成为学生学业的“引导者”、心理的“疏导者”和成长的“陪伴者”,并在心育班级的共同成长中逐步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样化心育活动,注重实践体验,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心理健康月”活动提高学生心理自护意识。每年5月,学校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三年来,学校组织了“阳光的心”“世界因你而美丽”“敞开心扉”等主题活动,通过海报、手抄报设计、心理剧展演、在线心理测试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学会宣泄释放,增进人际关系。开辟中考专题,组织全校师生展望中考、祝福中考,引导师生关注备考心理健康,通过专题讲座、最暖心祝福、放松小练习等,缓解考前焦虑,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人生挑战。
  最暖家书搭建亲子沟通桥梁。互联网时代信息沟通更迅捷的同时,人与人心灵的沟通卻出现滞后,出现亲子沟通困难,德育工作被动的情况。集课题组与语文组、美术组等学科组的力量,开展最暖家书征集系列活动。如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为题互寄亲子书信;以“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未来”为主题,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回顾和展望在一起的时光,走进彼此心灵;以“泱泱华夏情,筑梦赤子心”为主题,鼓励家长和学生通过书信传承家国情怀;疫情期间,以“尺牍寄情彰大义,纸短情长显担当”为主题,号召同学们给抗疫逆行的爸爸妈妈写特殊家书,不少同学也收到父母的回信。封封家书,纸短情长,彰显大义,尺牍之间展示了家长和孩子的责任与担当。令人欣慰的是,这些00后的初中生由最初的恐惧担忧到直面挑战的自立、自信、自强,还有学生和父母一样主动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凸显心灵的成长与道德的升华。最暖家书暖人心,真的教育教人求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危机中的专项防疫活动化危为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认知、情感、行为上的功能失调,作为未成年人的初中生也会在特殊情景下产生心理冲击和应激反应。为此,学校在2月疫情初期和4月疫情中期分别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防疫心理问卷调查,针对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举办《防疫心理健康知识》《抗疫心理团体辅导》《疫情心理疏导》《时间管理》《意志力》《用“心”防疫,爱中成长》《疫情期间的亲子相处》等云讲座,班级召开《规划未来》云班会等取得良好效果。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疫情人生课,成长正当时”系列宣传,寻找抗疫好少年,传递正能量,激发积极正面的情绪。通过多样专项防疫活动,帮助学生和家长缓解焦虑情绪,建立应对危机的心理机制,用乐观健康的心态去感受生命的韧性与坚强,感受来自伟大祖国的力量和英雄人民的担当,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生态化心育家庭,促进协同育人,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凝练“和悦家校”生态之魂。学校注重凝聚家庭力量,整合家校资源,营造“和悦家校”生态氛围。在“卓和”德育文化体系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和家兴校,悦人悦己”的“和悦家校”生态德育品牌之路。通过践行开放包容的家校管理模式,创设和谐愉悦的家庭教育环境,力求达到身心和悦、师生和悦、生生和悦、亲子和悦、家校和悦,为幸福人生奠基,实现学校德育多维立体生态化发展。
  共建“和悦家校”生态课堂。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队,摸准需求,融入心理学、脑科学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有针对性地开设50多期公益家长课堂。三年来,以专题讲座、体验、沙龙等形式,培训家长达万余人次。同步开设和悦网络课堂,打造家长和师生线上线下共同学习的新样态。构建和谐心育家庭环境,提升了家长科学育子水平,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工作最终只能流于形式。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和道德状况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于德育的“五心育德”实施策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有利于拓展学校德育工作路径,变革德育工作方式,构建立体多维德育支撑,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发展整体呈现“卓尔不群 和而不同”的育人新生态。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重点课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课题编号2017JA11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涛,宜昌市第十六学校长、省督学;张悦,宜昌市第十六中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责任编辑/杨万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4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