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美术育心教育 创建心育特色学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部分学校仍把美术教学的目标放在培养绘画技巧等专业能力的培养上,而忽视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与审美能力的素质。2017年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出台,强调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情操。这些特点决定了美术学科与学生的健康心理塑造紧密相关。
  【关键词】美术教育  心理健康  特色学校创建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12-01
  2017年版普通高中美術课程标准指导美术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要求更加明确了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美术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美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步骤的实施方面都要与心理健康学科有机整合、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一、领会课标精神,明确心育目标
  当前,就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自卑、压抑、恐惧、脆弱、紧张等诸多的不健康心理。为了强化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肩负起自身职责,除了实施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之外,还应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为了更好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目标,提出了“以体艺教育促进心育特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要求体艺教师无论在体艺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体艺课外训练、竞赛活动中都要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美术学科自身的形象性、趣味性强于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学科,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作为一位美术学科教师,深知美术教育对学生在审美能力、审美态度、审美情操方面的重要影响;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具有塑造学生健康心理、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的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纳入教学目标,通过实施,促使学生审美水平,培养学生个性特征与心理品质,治疗和矫正学生不良心理问题,促进心育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的创建。
  二、渗透心育教育,培养心理素质
  美术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树立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先进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心育人”的教育观念。要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心理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的好奇心,真正做到即教书又育人。要时刻关注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变化、心理活动与心理体验、审美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吝惜自己鼓励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通过语言鼓励与行为帮助教学,向学生传达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正能量,感染学生向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活动中教师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与感化学生,包容与理解学生,让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张扬个性,快乐成长。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师生才能够做到彼此信任、互帮互进。美术教材是美术知识的主要载体,教师要做到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做到依据学生实际与学生特点,精选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知识,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创建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三、探究渗透策略,创建心育特色
  美术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按步骤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过程,达到发展学生健康心理的目的。为了使美术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避免问题的产生,其一,教师必须探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防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上的分离与隔离。其二,美术德育教育的目标不能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窄化为“心理问题的矫正”,防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清。其三,心理健康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渗透过程中必须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避免无目的、无系统的实施渗透的,防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缺乏目标与步骤。其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通过活动要引发学生产生心理共鸣,促使学生学会反思,进而使学生的心理特征得到训练,防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单一性与偏差性。其五,教师不但要重视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将贯彻三维目标的美术教学活动作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注重提高实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教师应从挖掘美术教材为突破口,以疏导学生心理为切入点,设计美术活动,开展合作学习,尊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中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孔翠.心不越界[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4)
  [2]王晓君.生死一轮回[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4)
  作者简介:
  吴雪莉(1979年10月-),女,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考美术特长生培养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