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班主任心育素养的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学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心育素养,如,树立终生学习观念,掌握青少年心理学知识;加强心理辅导训练,提升心理辅导实操能力;通过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开展有效的团体心理活动、充当学生家庭心理咨询师等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灵快乐成长;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构建和谐亲密人际关系等。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心育素养;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4-0072-04
  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从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全员参与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1][2]。班主任与其他科任教师相比,与学生关系更为密切,对學生的影响可能更大,是最适合在一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须提升心育素养。
  一、树立终生学习观念,掌握青少年心理学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成长的导师,是名副其实的助人者。助人者的自身修养比学位、资历、技巧等方面更为重要[2],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环境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班主任面临着新环境的挑战,如知识更新、多媒体技术变革、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的转变等,这一切的转变需要班主任以积极心态去应对。班主任应该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学习者,刻苦钻研,不断反思,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在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常见青少年心理问题辨析、心理辅导技能等理论的学习。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有更好的认识,更准确地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二、加强心理辅导训练,提升心理辅导实操能力
  做好心育工作,必须掌握一些基础心理辅导技能。学习心理辅导技能,除了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理辅导实操技能训练。心理辅导不同于普通的谈话,它包含很多技巧,如关注行为、开放式和封闭式提问、来访者观察技巧、鼓励、释义和总结、情感反应、内容反应、面质、聚焦技巧等。在众多心理辅导技巧中,班主任可以掌握一些比较基础的技巧,如建立关系技巧、基本的倾听程序、共感理解等。
  班主任也可以从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箱庭疗法等众多流派中选择一两种自己感兴趣的疗法进行深入学习。在专业心理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角色扮演学习。也可以让自己作为来访者,接受有经验的心理专家的辅导与咨询。这样既可以体验作为来访者的感觉,也可以加深对自我的了解,更好地处理自身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
  除了专门的心理辅导技能训练之外,增加个人精神体验也是做好心理辅导的一种有效辅助。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很大的宇宙,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精神世界的内容,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来增加自己的精神体验。平常应该多阅读一些青少年阅读的小说、名人传记,了解神话、传说、故事,欣赏电影、音乐、戏剧、绘画等,这些对于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都大有裨益。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灵快乐成长
  学习心理学理论与心理辅导实操技能,关键是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地运用。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灵快乐成长。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
  在心理辅导中,既强调物理环境的重要性,也强调心理环境的重要性。来访者在自由、安全而受保护的环境里面,激发了自我治愈能力,从而能更好解决自己的问题[3]。心理辅导的这一假设同样适用在班级环境的建设中。一方面,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营造班级温馨、舒适的物理环境,如座椅整齐、窗明几净,布置有心理元素的图片及名言警句等;另一方面,班主任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舆论氛围,如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提出的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利用板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等。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专题活动,如心理演讲会、心理故事会、校园心理剧、心理手抄报、心理格言比赛、心理图画比赛等各种活动,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将良好心理品质和相关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
  (二)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齐学红指出,未来班级师生关系将从对抗性关系走向对话性关系[4],在未来班级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成长伙伴关系。对话关系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性的信任与尊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必要前提。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中,教师一般充当学生的帮助者,在信息的获得、知识的掌握和行为规范的形成等方面,教师知道得更多。教师一般具有更多的主动权,因此,班主任在师生关系中所秉持的态度很重要。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孟平认为,不论个别心理辅导还是团体心理辅导,对来访者产生成效的原因,最关键是一个安全而温暖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及在这种关系中能发生助人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几个具有治疗功能的条件:真诚、同感和无条件积极关注[5]。这一态度条件是所有心理辅导的基础。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改变自己的态度,以真诚、共感及无条件关注等心理辅导的态度来改善与学生的关系,在安全而温暖的关系中,能够促进他们对自己问题的思考,从而改变学生的认知、情绪、行为,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三)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惑后,不敢去学校心理咨询室找专业心理教师辅导,而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比,在学生心中具有更高的权威性,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是最适合开展个别辅导的助人者。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个别辅导。可以通过谈话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内心体验,启发其思考自身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书面交流的方式来进行心理辅导,如师生“对话本”“给学生的一封信”“语文周记”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上交流。遇到棘手的个案,班主任也可以选择转介给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学校心理教师进行的任何心理辅导,若取得班主任的认同与支持,必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2]。
  (四)开展有效的团体心理活动
  一般来说,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面。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会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因此,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它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学生,促进学生体验支持与被支持,增进班级凝聚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齐学红指出,班主任一定要有课程意识,主动开发并实施班本德育课程,以此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6]。他认为班本德育课程是建立在对班级教育问题、学生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诊断与预设基础之上的,是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行为。班本德育课程指向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班主任可以聚焦学生发展问题,从学会学习、认识自我、人际交往、升学择业、情绪调试、生活和社会适应等八大主题,立足于班级近期出现的集体性的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设计活动。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阵地,除了处理日常事务之外,班主任尽可以用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班会课每周时间固定,人员集中,因此适合开展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此外,也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及课外活动中开展,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启发思考,增进师生互动和了解,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五)充当学生家庭心理咨询师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除器质性障碍等问题以外,可以说基本上是家庭病理的一种表现[7]。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针对班级学生家长存在的共性教育问题,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指导,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班主任可以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帮助家長了解孩子身心特点、了解孩子内在需求,更新亲子观、教育观、人才观、成功观、学习观等家庭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以提升教育能力。
  班主任一方面可以与学校心理教师合作,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进行专门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如开展“与孩子的谈话艺术”“做用心栽培者”“做会表扬的父母”“有效批评孩子”等一系列家庭教育讲座。另一方面,可以对家长提供专门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对有需求的家长,可以定期开展咨询活动。在咨询活动中,家长不仅可以咨询孩子在各个学科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咨询孩子有关心理问题、学习或生活问题的处理等。对待病理性家庭,可以鼓励家庭成员走进心理咨询室接受专业的辅导与治疗。另外,班主任也可以搭建网络平台,在网上交流讨论家庭教育的方法,在交流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通过以上方式,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使家庭与班级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构建和谐亲密人际关系
  班主任工作繁琐,容易产生压力和职业倦怠,因此,要多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觉察并疏导情绪问题,才能成为有效的助人者。
  首先,班主任要解决工作及自身遇到的问题。对待平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可以在定期召开的班主任交流会中进行讨论分析,在头脑风暴中取长补短,提升管理智慧和水平。对待自身成长的问题,要学会自我觉察。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心灵成长书籍、进行同辈心理辅导、个体箱庭体验等方式觉察自身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参与一些个人成长的课程训练,分析人生所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验,促进对自我问题的思考。
  其次,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乐观的心态。班主任要拓宽自己的生活境界,除了工作之外,还应该培养丰富多样的兴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利用假期进行旅行,体验不同文化,从事户外活动,适当的休闲娱乐能够使消极情绪得到排遣,消除疲劳,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同时,新的兴趣、新的活动也有利于扩展教育思路,有助于教学上的创新,也能够让心态变得积极乐观起来。
  最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持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班主任要学会优化学校内外的人际关系。班主任能否与班级所有科任教师处理好关系,形成和睦共处、齐心协力的工作环境,对班级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理解尊重其他科任教师,能尊重、采纳科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激发他们关心班级工作的热情,共同管理班级。另外,可以主动宣传其他教师的长处和劳动成果,树立他们在学生中的威信。遇到与科任教师意见相左的情况,要认真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尽力朝着共同的教育目标达成共识。除了在工作上处理好人际关系,在生活上也要能够拥有良好的家庭和人际关系,多花时间与朋友家人相处,多创造和朋友交往、分享快乐的机会。家人朋友之间的交流,能够增加彼此的感情,共享欢乐,排忧解难,助人又助己,是保证心理健康的良药。
  五、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之一。班主任作为班级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在班级这一基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无论从预防性、发展性或补救性心理辅导的角度来看,都会增强心理辅导的整体成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丰富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宝库。对于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班主任提升心育素养,是有效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多利用空余时间充电学习,补充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在点滴生活中提升有效助人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边玉芳,李绍才,祝新华.全员参与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研究[J].心理科学,2002(6):697-701+767.
  [2]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2013.
  [3]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齐学红.未来班级发展走向与班主任核心素养构建[J].教育科学研究,2017(2):19-21+30.
  [5]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齐学红.开发班本德育课程 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J].江苏教育,2018(63):7-9.
  [7]张日昇.咨询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华侨中学,漳州,363000)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30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