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职院校育心与育德工作融合模式的创新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对高职学生的品德素质和人格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两者融合研究基础和现实需求,破解高职院校育德和育心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多维度探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融合模式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素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关键,心理教育关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以心育德,以德育心,关注学生心理和品质的和谐发展,必须解决当前构建育心与育德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探索适合我国人才培养的“育心—育德”教育模式。
  一、高职院校育心与育德融合模式构建基础
  学术理论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内涵发展为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之基和现实之维。
  (一)高职育心与育德融合模式创新的理论支撑
  共生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生关系是伴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从低层次共生到高层次共生状态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目标、教学方法、教育资源上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为二者的共生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在教育工作中,共生理论被理解为单一教育元素无法解决学生成长中的思想和心理问题,需要另一种具备特殊功能的元素做补充,两者元素在共同教育资源中实现互利互惠、和谐共进的发展状态。共生理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彼此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达到二者双向进步和创新发展的效果。
  渗透理论。当前,学科之间的渗透研究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属于育人工作,两者拥有共同的教育对象,交叉互补的教育内容,互相借鉴的教育方法为二者的渗透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高职人才培养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同样,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将心理健康的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互渗透,构建以心育德,以德育心已经德育发展新形态,有助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价值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和政治形态,属于显性的价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情绪疏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倾向于人文关怀和个体发展,属于隐性的价值教育。学生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不仅需要显性的教育价值的引领,更需要隐形价值教育的关照。因此,在这两种不同的教育实践中会对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做出不同层面价值评价和价值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教育性活动,二者的价值趋向都是培育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高职学生。
  (二)高职院校育心与育德融合模式创新的现实需要
  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信息化发展和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出現了价值冲突、抑郁症多发、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压力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最近几次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一半左右,说明大学生已经成为心理弱势群体。”面对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和现状,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心理思想诉求。学生对教育质量内涵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推进的目标。
  高职德育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出现了教育供给端和学生需求端的失衡。因此,通过对德育教育的结构性改革,加开快补齐教育短板,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是高职育人工作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构建高职院校育心与育德工作融合模式面临的现实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拓宽了高职院校育心与育德融合模式创新的视域和维度,但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面临着以下困境:
  (一)缺乏有效的价值共识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由于无法在精神和心理层面的相互认同,导致二者融合工作的长期处于“貌合神离”的状态。工作者对其关系定位不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心理教育者因所教授专业影响,导致二者对两者融合缺乏全面的认知,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本位主义思想较为严重,坚持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把心理教育放在从属地位。工作者对其功能不明。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与心育工作者因为对两者功能认识不到位,在人才培养中出现德育问题心理化、心理问题德育化的误区,使得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走向片面化和畸形化发展,失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
  (二)缺乏有力的资源配置
  首先,缺乏同时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素质的优质教师。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高职院校呈现出了专业设置上的短板,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现状。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相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强、师资来源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一支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师资力量培养系统未成形。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化发展是开展教育实践的重要保障。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培养不符合融合模式构建的岗位需求,导致教师融合情绪不高,角色定位不明确。
  其次,物质资源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构建的基础。第一,由于高职院校一直以来比较重视学校的就业率,导致优质资源流向周期短、时效快、效益高的教育工作,从而严重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匹配。育心与育德工作因短时期效益低的教育属性,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处于从属地位。第二,优质教育资源种类匮乏。在信息化时代,单一的知识资源的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过度阶段,只有通过科技资源、数字资源、图书资源、课程资源等多种资源共同融合,大学联盟、学术市场、网络课程三管齐下的共享模式才能推动二者的优质融合。   (三)缺乏系统的机制保障
  首先,从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状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组织形式、制度管理还是运行机制方面都形成相对稳定管理体系。完备系统的教育模式,虽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模式的固化和依赖性,对其他教育形式的兼容度不高,在融合实践则处于被动状态。其次,融合机构没有充分发挥协调学校、教育部、社会三者的利益关系的桥梁作用,监管不力、竞争无序、程序繁琐等原因导致融合工作难以开展。最后,院校、企业以及相关单位没有建立系统的资源共享机制,缺乏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因此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三、高职院校育心与育德工作融合模式的创新发展的路径探析
  (一)树立互惠共生的价值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价值理念的差异是横亘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一大障碍。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首先,教育者要转变教育理念,挖掘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具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共融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感召力和实效性等多重价值”,注重学生人格完善和积极心理的培养,在培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基础性和激励性的作用。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动机和情感共融优势,可以有效调动高职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教育者要辩证认识二者关系,发挥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协同优势。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过硬的政治素养,具有强烈的政治性,着眼于社会属性。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平等的师生交流和沟通,疏通学生心理障碍,健全学生人格发展,更多的是心理关怀,强调个体自然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积极的心理驱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疏导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和引导,二者各有侧重又密切联系。双方的教育工作者客观的认识到两者在育人功能上的互补作用,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实现两者的融合的最优化。
  (二)共建共享育心育德资源
  第一,整合优化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关键,是需要建设一支教研业务精通、责任意识较强、年龄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确保教育深度融合工作的顺利实施。建设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首先,落实教师培训工作。从一线教育工作人员中筛选出一批优秀教师,对他们集中进行德育知识和心理知识两方面的定期培训,使其掌握德育方法和心理辅导的技巧,能够处理学生日常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其次,搭建对话平台。高职院校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搭建合作平台,促进积极对话,鼓励心理咨询团队系统学习德育知识,了解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现状,编辑满足学生需求的相关教材。
  第二,共建共享融合平台。其一,积极扩大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享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优势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性,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拓宽二者融合的平台,形成“育心—育德”模式的特色发展。其二,利用信息技术,共建共享数据资源。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学科资源库”,形成学生思想和心理状态的数据化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德育教师、心理教师和心理医生的交流和学习。其三,高职院校要设置专项研究基金,建立专相研究平台,鼓励教育工作者开展交叉学科的学术研讨、理论渗透以及融合途径的探索,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持,加深二者在学科理论和技术技能的深度融合。
  (三)协同共建双向促进保障机制。
  创新运行机制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模式的重要基础。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现状,高职院校和政府要齐心协力优化融合机制,确保融合模式有效运行。第一,创新融合形式,开拓融合空间。高职院校可以式建立独立工作的融合机构,为其配备优质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实行统一的课程安排、教学目标、岗位配置等管理,实现育德与育心理论融合与实践融合同向同行。第二,建立责任监督机制。在融合机制建设过程中,要形成制度管理,明确融合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推诿和懈怠的工作者进行思想教育和督促考评,对融合成果出色的教育者给予及时的奖励,确保融合模式的建设有序,构建有效。第三,建立融合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和学校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资源的协调和分配而且涉及到各个高职院校的利益关系,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制定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规章制度和规划计划,确保融合模式创新的落地实施。
  四、结语
  实践证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符合时代发展和高职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才能为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潘柳燕,陳璐璐.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J].教育论衡,2016(04):35-40.
  [2] 刘宏钊.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理论逻辑及实现路径[J].社科纵横,2014(10):173-175.
  [3] 符丹,王淑珍.心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2).
  [4] 林超.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融合研究[J].吉林工程技师师范学院学报,2019(08).
  作者简介:谢丽君(1970.01- ),女,汉族,湖南双峰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11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