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随着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然而实践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实践教学评价也有待改进。文章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状况;而后探讨了实践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最后构建了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
  一、研究背景
  实践教学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和行业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团队精神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实践教学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教育部也出台了强化实践教学的相关意见,要求高校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从对企业的调研中,也可以看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对多家企业的调研了解企业招聘过程中关注的因素有哪些,73%的企业最为关注的就是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和实践经历。
  实践教学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型,都加大了实践育人环节。管理类专业因为实践性强,在转型过程中更为注重实践教学。调研了解到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课程学分所占比例很大,然而实践教学评价却有待改进,从而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检索CNKI发现,近几年对实践教学评价的研究虽有所增加,但多集中在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很少。对于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只有合理实施实践教学评价,用好评价结果,才能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二、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状况
  (一)实践课程学分占比高,课程类型丰富
  从河北省某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方案来看,管理类专业实践课程学分占比高,往往都在30%以上,某些专业甚至接近40%。
  管理类专业实践课程类型丰富,一般按照基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和综合技能实践进行设置,具体来说可分为实验、校内实训、课程设计、行业认知、专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第二课堂等多种类型。
  1.实验
  实验一般是以课程实验为主,在实验室完成。比如管理信息系统的上机实验课程,市场营销以及会计的沙盘演练等实验。
  2.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一般以职业岗位能力训练为目的,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实训环境,从而锻炼并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训一般采用“平台+课程”的模块化设计,以产品平台为依托,开设多门实训课程。
  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一般是在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后,以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案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课程设计方案,以此提升学生运用课程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实践的能力。
  4.行业认知实习
  行业认知实习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行业实践活动广泛的接触行业,从而增强对本专业就业行业的认知和感悟。
  5.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让学生真正从事企业相关岗位工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提升学生行业认知,增进专业素养,提高岗位实践能力,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对企业而言,接纳学生实习解决了人才短缺需求,提升了企业员工素质,满足了企业岗位需要,同时有助于企业发现人才,搭建企业人才成长梯队。
  6.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围绕某一选题完成相应的论文创作或作品设计。
  7.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一般毕业前开展,以真实工作岗位为主,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并考虑自己将来就业领域所进行的综合实习。
  8.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包括创新创业训练、各种学科专业竞赛等形式。
  (二)实践教学质量待提升
  1.实践教学效果未能达到学生和企业的预期
  例如,麦可思公司对某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中提到:调查的毕业生中66%的人认为学校教学最需改进的地方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中,排在第一位的也是强化专业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2.实践教学评价分值低于理论教学
  以河北某高校某学期为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均为10项,按照10项指标排名位次对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评价得分情况,实践教学得分明显低于理论教学,见下图。
  三、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课形式多样,难于用一种尺度进行评价
  根据前述分析,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包含实验、实训等多种课程形式,对其评价难于用一种尺度进行衡量。
  (二)实践教学参照理论教学的评价模式,评价标准不客观
  目前很多院校对实践教学的评价还是参照理论教学的评价模式,评价指标与理论教学评价指标区别不大,评价标准不客观。实践教学的评判标准和理论教学应该有很大不同,从教学目标来看理论教学侧重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實践教学更多的是学生的操作和应用能力。
  (三)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参与方少
  评价主体应包括实践教学的所有参与方,即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企业等,从目前调研的结果看,多数高校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参与方少,尤其是未能吸收企业参与到评价中。
  (四)只注重成果评价,评价内容不全面
  按照CIPP评估模型理论,实践教学评价应包括实践教学的背景评价、投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但从目前各高校的评价来看,往往只注重成果评价,评价内容不全面。
  (五)注重事后评价,忽略事前、事中评价
  实践教学的评价应该包含实践方案制定时的事前评价,实践教学发生过程中的事中评价,以及实践教学完成后的事后评价三种评价,但大多高校现在执行的是事后评价。
  (六)评价指标过于繁琐,可操作性差
  部分高校对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过于繁琐,虽然面面俱到考虑的很周全,但造成真正实施评价时,由于指标繁琐,可操作性差,评价效果未必理想。
  (七)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教学改进不明显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来改进教学,但目前很多院校实践教学的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无法起到促进教学改进的目的。
  四、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从协同理论出发考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应科学引入协同理论,通过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协同,实践教学内容间的协同,校、企、政多方协同,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也应该从上述协同理论出发,构建学生、学校、企业共同组成的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要精简、准确
  从调研走访企业、学生、教师来看,评价指标不宜过多,否则一是会增加评价的难度,二是评价时未必会得到客观的结果。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切中要害,精简准确。
  3.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指标体系构建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实践教学发生时的过程评价以及实践教学完成后的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从学生评价、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等几个角度构建的多方协同原则以及指标精简的原则,并按照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来构建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见下表。
  参考文献:
  [1]刘军峰,王爱莲.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实践教学监督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5(2):5458.
  [2]胡玉可.基于CIPP模型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选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1):4952.
  [3]刘小俊.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建立[J].商业经济,2017(7):1741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2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