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古典诗词中“草”意象教学探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意象是客观物象在经过诗人情感的升华后而创造出的独特之象,是领略古典诗词语言之美的钥匙,是作者把内在的情感与外在的事物的融合。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要想真正理解诗人在诗词中所言之志,必须借意象入手,分析意境,进一步深入到古典诗词的深刻内涵中。同时,必须要抓住意象,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去探索诗人的内心情感。
  “草”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常出现的,通常表示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情人间的凄迷相思之苦,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对富有生命力的喜爱之情,或对边塞荒凉的深切同情。意象的教学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总结前人学者对“草”意象及其诗词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意象教学建议:创设意境体会诗词意象、反复诵读感悟诗词意象、丰富想象感受诗词意象,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古典诗词的深刻意义。
  一、意象
  关于意象,李元洛先生认为“物象,是客观的生活场景和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的相交融,通过审美的创造而以文字表达出来的艺术景象或境界。”所谓“诗中有画”是对意象的高度概括。还有人认为,“意象,是‘意’和‘象’的结合,即所谓的‘意中之象’。”
  意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情感的事物或景象,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载体。意象,是诗人情感与物象完美融合的结果,是领悟诗之精髓的通道。透过意象,我们领略诗的意蕴、诗的飘逸、诗的凝重、诗的幽僻;透过意象,我们领略自然万物的生机盎然、领略英雄气概的悲凉慷慨、领略儿女情长的缠绵婉转、领略世情世事的凄清凄凉。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情感的凝聚,在客观的物象背后,蕴含着作者的悲欢离合和治国平天下的夙愿。
  二、“草”意象
  自然界中的万物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存在,“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不同的事物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草”意象便是一个寄托着诗人无限情感的审美意象。这些草不是纯自然的草,而是赋有了人文气息的意中之象。荣格说,“每一个意象中都凝聚着一些人类心理和一些人类命运的因素,渗透着我们祖先历史中的欢乐和悲伤。”
  “草”意象的起源很早。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诗句用到草,但草在诗经中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意象,只是起到了“赋”的作用。例如《郑风·野有蔓草》中“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这里的“草”只是为了渲染当时优美的景色。
  《楚辞》中“草”意象的运用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在《楚辞》中,草确实是作为一种代表着某种特定含义,甚至是代表着含义丰富的物象出现的。例如《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草不能常绿、容易枯萎的特性在诗人笔下却成了引发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作品中,草表示人生短暂之意,表对远方故人的怀念,后来又延伸出了送别的含义。
  现如今,“草”意象已经成为古典诗词中诗人经常运用的意象。或表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或表情人间的凄迷相思之苦,或表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或表对富有生机的喜爱之情,对边塞荒凉场景的深切同情等寓意。
  三、“草”意象的意蕴
  (一)朋友間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叔同《送别》中“长亭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长亭外那片苍茫的古道,长满了芳草,碧绿碧绿的芳草连接到了天际。以芳草喻离情,衬托出离情的绵延深长,无奈的凄美以及双方间无限的伤感。
  (二)情人间的凄迷相思之苦
  秦观《八六子》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独立靠在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是春草,刚刚被清理,却不知不觉又长了出来。以芳草喻愁,草是眼前的现实生活中的景物,表达了诗人与他曾爱恋的一位歌女间离别相思之情。这剪不断的离情,是多么的凄楚,衬托出凄迷的情感,使其更为含蓄深刻。
  (三)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崔颢《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箱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汉阳晴川阁的碧绿的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生长得密密稠稠。作者观到树,看到草,见景生情,从而想起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乡的树,自己家乡的草,这是一种乡愁,体现出作者理不尽的思绪。
  (四)对富有生命力的喜爱之情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繁多而缤纷的春花渐渐的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莺、树、燕、花、草等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洋溢着春天的活力与生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四、诗词中的意象教学
  (一)通过创设意境体会诗词意象
  在诗词意象的教学中,巧设情境,感悟意象。根据作者创作的背景理解意象所承载的情感,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生活处境都会体现在诗词的字里行间。合理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例如播放美妙的视频音乐来营造气氛,体会意象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类似情感的音乐、画面等方式来引导体验。
  (二)通过诵读经典感悟诗词意象
  诗词语言具有精炼、生动、隽永等特点,因此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反复诵读,感受语言,并对意象进行归纳与分类。意象,是多少离别盼归故事的见证,是多少诗人心中愁绪的象征。
  (三)通过丰富想象感受诗词意象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捕捉意象,感知与解读,深入体会诗词的意境。在阅读和分析诗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思考将诗词中的零散意象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幅完美的画卷。
  五、结语
  意象是诗词创作构思、表达情感的核心,意象的选取、组合及呈现,都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旨趣和创作情感,影响着诗词的整体风格和学生的审美情趣。“草”意象,我们能想到朋友间的依依惜别,情人间的凄迷相思,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对富有生机的喜爱,对边塞悲凉场景的同情等等。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当接触某一意象时,仿佛重温了历史,感受到了诗人词人心中无限的感慨,感受到了精神的慰藉和美的唤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5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