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企业混改背景下企业组织机构创新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国有企业的改革牵动整个国民经济,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组织机构的创新也备受关注。国有企业组织机构创新是实现企业发展的必要之举,但企业组织机构创新并非一帆风顺,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组织机构的创新,还需要从把握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培养企业组织管理人才、建立多元股权结构、健全组织监督渠道方面入手。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组织机构;创新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在深化经济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之举,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后续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已不再是单纯的产权混合,而是重点关注产权制度的变革,只有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加强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出企业制度的优势,才能实现国有企业组织机构的完善与优化,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在当前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必须要深化推荐国有企业的改革,创新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从而为国有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一、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组织机构创新的意义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国有企业的产权体系和治理结构无一不在更新与转变,企业组织机构的优化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国有企业混改的背景下,创新企业组织机构是大势所趋,也是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之举。企业组织机构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设置的,是企业内部各组织职能分配的一种体现,并以组织目标为出发点,以活动分析划分为依据。混改背景下创新国有企业组织机构,一方面,有利于明确企业内部各组织的职能,将职务分配到每一个组织和机构,合理规划企业组织的发展方向,从而共同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奉献出优质的组织力量。另一方面,创新企业组织机构也是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只有企业组织机构得到优化和完善,才能够配合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步伐,共同为深化改革作出努力。
  随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深入推进,民营资本开始加入国有企业,并发挥积极作用。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参股,指民营企业通过购买国有企业部分或全部资产,成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或者股东,参与国有企业重组。参股国有企业是民营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动行为,体现为在一些行业和领域里的“国退民进”。民营资本的加入必然会推进国有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化,最直观的是股东参与者开始有了民间力量,组织机构的变化也是情理之中。民营企业参股国有企业,能够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潜在的优势,为国有企业注入民间资本的力量,而民营企业通过与国有企业的融合发展,也能够弥补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短板,从而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协同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组织机构创新是必然趋势,而企业组织机构的创新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的结合,从而发挥出两者协同发展的组织力量。
  二、混改背景下國有企业组织机构创新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时代的信息化冲击
  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今天的知识革命已经在经济、技术、社会领域引发巨大的‘第三次浪潮’,由此迫使商业经营采取日新月异的新方式。在网络时代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受到互联网经济以及网络信息化的影响是必然的,企业组织机构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和职能进行分工,还需要考虑到网络时代信息化带来一系列变化。网络信息化如今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任何一个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如果缺乏了解市场信息的能力,缺少把握网络信息化资源的能力,那么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成为市场竞争的牺牲品。网络信息化也给国有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组织机构必须要在网络信息化的背景下,建立起精细化组织机构,明确细分规则,从而实现组织机构的创新。
  (二)人力资源的不稳定性强
  人力资源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人力资源是保证国有企业顺利运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智力储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也逐渐出现人才流动性强的问题,甚至出现人才外流的倾向。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不稳定性加剧,导致企业组织机构创新阻碍重重。企业组织机构创新,归根结底是在于人的管理意识的转变,在于人的创新意识的增强,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国有企业人才流动性大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国有企业岗位工资不如私企高,私企的优厚待遇吸引人才的加入,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导致一些人员的下岗,人员出现大幅度的流动。如果国有企业挽留不住人才,那么则会影响企业组织机构的创新力度。因此,国有企业在提高待遇的同时,也需要加大人才资源培养意识,加强对企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增强企业人员的综合实力。
  (三)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落后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产权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不同所有制的产权主体可以进行多元投资、交叉持股、融合发展,但并不意味国有企业的发展理念彻底变革,也并不意味着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得到全面优化。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王者,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市场经济时代,在管理体系方面,大多数国有企业仍旧遵循落后的组织管理体系,这也成为国有企业组织机构创新的阻碍。
  三、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组织机构创新的可行策略
  (一)适应网络时代要求,深入开发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它涉及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资源,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信息资源与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自然资源一样同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且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至关重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组织机构创新需要适应网络时代的现实要求,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及时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各个领域在需求方面的变化,进而根据市场需求,完善产品生产体系,并根据市场细分需求,合理规划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促进组织机构职能的优化,进而强化信息资源在组织机构创新中的应用。   (二)加强人才培养意识,稳固人力资源优势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之下,国有企业员工因为资质不符合要求,或是能力满足不了岗位需求,而导致下岗的案例比比皆是,可以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象既是国有企业,也是与国有企业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为了稳固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必须要加强人才培养意识,加大人才储备,从而保证国有企业发展的智力资源。一方面,重视从企业发展和员工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问题,这就需要加大对国有企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既要培养理论知识,也需要加强实践技能培训。同时实行动态的考核机制,定期对国有企业进行资质检查,从而提高国有企业人员的自觉学习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员工核心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培养,要优化国有企业对员工的福利待遇,增强对员工的关怀,让员工感受到归属感和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稳固员工的心,保障人力资源的充足,从而通过人力与智力双方助力来推动国有企业组织机构的创新与发展。
  (三)构建多元股权结构,优化企业内部结构
  在国有企业构建多元股权结构,符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也能够避免一股独大而产生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多元股权的加入这对于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是十分必要的。多元股权参与國有企业,打破一方独大的局面,也让更多的声音参与到国有企业的发展中来,让更多的力量参与到组织机构管理中来。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建设多元股权结构并非易事,需要从制度上进行规范,落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要求,接纳和承认民营资本能够成为股东方的事实,并能够与民营资本进行协同合作,从而推动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四)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加强多方监督反馈
  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健全组织管理机制,这需要企业组织机构的管理者具备先进的管理意识,能够坚持与时俱进,保障管理机制的科学性,要能够任人唯贤,拒绝裙带关系,保证组织管理内部的风清气正。同时能够把握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合理发挥网络平台在企业组织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资源的细分,提升组织管理的效率,从而节省人力物力。另外,还需要对国有企业组织机构进行多方的监督,并在组织内部建立高效的反馈渠道,形成全方位的监督反馈机制,并鼓励组织机构内部和外部的合理监督,及时向组织内部反馈有效信息,对阻碍国有企业组织机构创新的因素进行逐一整顿,加大对企业组织人员的管理力度,培养组织管理人员的培养,从而增强企业组织机构的创新能力。
  结语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在把握网络信息化资源的基础上,综合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不同企业的发展形势,为国有企业组织机构创新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国有企业组织机构创新并非一日之事,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靳颖珠.央企重组、混改将是2018年国资国企改革重头戏[N].21 世纪经济报道,2018-3-9(2)版(15)
  [2]杨松令,解晰,张伟.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J].经济管理,2014(07):90-99.
  [3]张昕.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转型和创新[J].当代经济,2018,No.482(14):108-109.
  [4]刘洁.混改背景下中国联通财务管理体制的转型和创新[J].现代国企研究,2018,140(14):164.
  [5]黄娟,张配配.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绩效[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02):1-10.
  [6]戚艳霞,王鑫.政府会计与政府审计的动态协调和制度优化[J].审计研究,2013(03):22-41.
  [7]叶陈刚,裘丽,张立娟.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绩效[J].审计研究,2016(03)
  [8]李佳妃.终极控制人特征、内控有效性与真实盈余管理[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商大学,2015(03):44-46.
  作者简介:
  谢佳良(1992-  ),男,广西陆川人,广西大学19级在读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企业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9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