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能够提高科学管理能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履职能力,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对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重要的管理意义。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优化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一、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预算绩效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以单位职责为核心,紧紧围绕单位预算资金管理,统筹兼顾资产配置和业务活动开展,在成本控制、提升工作效能、履行部门职责等方面衡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整体效果,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资源分配,提高单位绩效的预算管理系统,其目的是要履行好公共服务的职责。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是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
  国家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深化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2019年财政部预算司印发《关于2019年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财办预〔2019〕15号),全国各省市也开始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相继出台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实施意见办法的文件,着力推进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二者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链条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打破传统的财政资金分配方式方法,提升预算管理能力水平和项目绩效管理质量,开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新局面。
  二、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还普遍存在组织机构不断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绩效标准体系与指标体系亟待健全完善、指标设置的深度与广度不足、信息系统缺失、工作推进不够理想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1.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开展效果不佳、质量不高的现状,主要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领会国家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有关工作的重要意义,仅仅认为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监督和问责,不愿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暴露出来,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和应付心理,从而导致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绩效结果无法应用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同时也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2.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地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开展相关工作以财务部门为主,没有与相关业务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工作机制,没有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理念融入业务工作中,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脱节,没有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作用。
  3.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制定系统、规范的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和操作细节,未建立事前论证评估、事中运行监控和事后绩效评价的管理制度。绩效标准体系与指标设置极度不匹配,绩效指标设置不够细化、无法量化,无法突出项目绩效特点。
  4.尚未形成完备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目前还没有认识到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以及绩效目标设定对完成业务工作目标的指导意义,尚未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成体系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在实际编报绩效目标时,难以准确把握绩效目标的设置原则或方法,部分单位为了完成目标填报工作,随意填报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存在目标设置不合理、随意填报绩效目标、绩效指标量化不足、定性指标未分级分档进行表述、目标体系逻辑性不足、核心指标缺失及结果性指标不足等问题,使得绩效指标体系过于杂乱分散,难以全面真实反映单位履职效果。
  5.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相脱节
  现阶段,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依然相互独立,預算、绩效“两张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体现在以下方面:预算编报与绩效目标编报工作相分离,导致预算目标和绩效目标分离;预算执行分析和绩效动态运行监控不同步,无法反映项目实际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动态运行监控情况;决算报告编报和绩效评价相分离,评价结果无法反映预算结果真实情况,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6.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缺失
  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理解不够透彻,认识不够深入,没有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系统。无法将预算的编报、执行与项目的绩效评价融为一体,不能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与年初预算绩效目标设定相背离的情况,无法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建立问题整改落实机制、跟踪整改情况,导致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效果差,无法完成全年设定绩效目标。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对策
  1.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贯彻国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升到推动财政体制改革的层面,不断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资源配置,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从行动上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家、省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精神,将预算绩效管理落实到位,不断提升和改进工作。
  其次,应及时主动掌握预算执行和绩效动态监控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难点,并督导财务和相关业务部门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确保预算目标和绩效目标实现。
  最后,应加强预算绩效结果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不断提升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2.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涉及相关业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的业务沟通与协调。
  一是建立沟通机制。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全面了解业务部门的项目工作内容,找准绩效管理方向,及时掌握最真实、最可靠、最有价值的信息,争取业务部门的最大配合。
  二是建立例会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召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例会,通报预算执行进度、绩效动态运行监控情况,分析偏离年初设定绩效目标原因,及时加以纠正和改进,确保绩效目标实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
  3.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围绕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环节,进一步加强事前项目论证评估,完善项目绩效目标设定,开展事中动态监控以及事后评价考核,最后加强评价结果的运用等全过程全链条的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绩效管理工作流程,逐步建立高效、可行、实用、宜于操作的工作规范。
  4.完善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工作体系,以标准化、科学化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将项目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有机结合,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链条的管理制度、指标体系。从预算绩效指标框架体系建设方面,加快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加强预算绩效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管理。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的建立还应与行政事业单位“三定”方案的职责相匹配,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履职水平。
  5.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机融合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效果,关键是要解决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两张皮”的问题,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融合在一起,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主要的做法应做到“五同步”,即预算编制和绩效目标编制同部署,预算批复和绩效目标同公开,预算执行分析和绩效动态运行监控同开展,财务决算编报工作和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同步进行,决算报告和绩效评价结果同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6.加强预算绩效信息化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应将预算编报、执行与绩效管理融为一体,将预算绩效管理的嵌入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预算与绩效一体化管理。以绩效管理为主线,构建覆盖全面、业务协同的绩效管理大数据应用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在制度完善、决策优化、风险预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预算編报、执行与单位核心业务、资产、财务等信息的串联、整合与应用,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方欣.新时代基层财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商讯,2020(15).
  2.刘琳.怎样使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更好地进行预算资金管理.财会学习,2020(13).
  3.童伟.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路径.前线,2020(05).
  4.付涛.水利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思考.商讯,2020(06).
  5.徐欣婷.新形势下疾控机构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商讯,2020(06).
  6.朱丽.浅谈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外企业家,2020(06).
  7.张韬.对预算绩效管理嵌入年度预算机制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0(06).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44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