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审美素养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晋
摘 要:通过审美的方式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是诗词教学的关键。本文主要在阐述审美视野下初中古诗词教学意义的前提下,寻找出初中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从而为审美视野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制定出新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审美视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4-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4.032
中国古诗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对提升初中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欣赏诗歌中蕴含的美,让学生接受悠久历史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程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目前我国语文教师的主要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初中古诗词教学充满了功利主义,教师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没有充分利用古诗词教育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并且也阻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进步和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的质量,要注重对学生古诗词审美视野的培养,对相关的审美素养元素进行深入挖掘,探寻古诗词中的审美艺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古诗词中的“各种美”。
一、审美视野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在审美视野下做好古诗词的教学工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古诗词审美的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以为学生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激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短小精悍是古诗词的基本特征,仅仅从阅读中感知审美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发挥想象力,透过词句的表面挖掘出其所蕴含的本质美,使学生深刻把握古诗词的意境。将学生的想象思维更好地开发出来,任其在诗词的意境中驰骋。
3.提升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先感知再进行理解。从审美的角度来鉴赏古诗词对提升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要透过外在看本质,从古诗詞的语言、节奏、意象、艺术手法等逐渐向更深处漫溯,让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为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
4.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的最高能力是创造力,初中时期是学生提升审美创造力的关键时期。从审美视野的角度鉴赏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审美从不完善走向成熟,从感知到理解,使得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得到了有效创造,并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审美观。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物质化的负面影响。客观而言,目前的商品化社会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部分人的心目中对于功利的追求成为主要方向。虽然物质上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部分人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得到同步的增强,读诗写诗已经不是社会的主流,而社会上出现的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种种表现,对于日渐成熟的初中学生而言是很大的冲击,其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2.诗词教学方法较简单。教学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是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一是忽视了诗词背景的挖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为了争取时间提高效率,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交代了作者的字、号、作品等,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诗词内容的解读和教授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准确地了解诗词意象,只是被动地进行死记硬背。这样不但学习效率不高,死记硬背之后忘得也快。二是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没有激情。有些教师由于教授了多年,对于古诗词就是按部就班的程序化教学,学生也都是被动接受,很难提起兴趣主动研究学习诗词,更不用说对重要诗词进行鉴赏了。只有改变传统的走程序的思想,在讲授过程中要有情感有激情,这样才能引导和感染学生,让他们主动积极地走进诗词殿堂。
3.学生学习方法存在误区。学生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是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当前不少学生都缺乏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将学习诗词误以为是没有用、理解困难、死记硬背的课程,这样就导致不理解记不牢等问题的出现。此外,在中考这一指挥棒下,很多学生就只是背诵那些在考试中会出现的诗词,这样就能将更多的时候投入到其他中考必考的内容中去。在这种情况下掌握现有的知识都是困难的,更别奢望学生主动学习其他经典诗词和文学作品,古诗词的学习能力更是难以提升。
三、审美视野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实践
1.营造审美氛围,激活审美意识。为了更好地营造审美的氛围,充分发挥其对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激活审美的意识。让学生从开始就意识到古诗词的美,从而在学习中不断地去感受、去挖掘。古诗词的词句中蕴含着各种“美”,而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古诗词之美,就需要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信息技术、多样化朗读、想象、绘画等方式来营造美的氛围,以调动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美的积极性。
2.灵活选择教法,激发审美需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审美的需求,通过鉴赏古诗词达到审美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诗歌的积极性,而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就是激发学生审美欲的关键所在。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要灵活选择各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主要采用吟唱或者诵读法,让学生对古诗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体会古诗词中优美的语言;译读法是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翻译古诗词,让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能够融入古诗词的意境之中,从而感受古诗词的美;比较法则是从比较的角度出发,将题目相似、作者相同的作品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学习体会古诗词不同语境的内涵;角色扮演法是通过学生扮演古诗词中涉及的角色,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从而增强自身的审美体验,达到审美的目的。 3.注重教学拓展,培养审美创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诗词的数量有限,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审美的创造力,满足学生对审美的需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课本为基础,但是又不能完全死板地局限于教材,应做到对课本的巧妙的运用。注重教学拓展,开拓古诗词学习的知识面,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基于审美基础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以篇为单位、也可以同主题或者同作者作品进行拓展,在拓展过程中,从诗歌的差异性中提升审美创造力;也可以从古诗词的景物、意象等角度进行拓展,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创作情感。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目前初中课本中选取的古诗词基本上都是文字简练立意深远的,非常适合反复的阅读和揣摩。简约仅仅是古诗词的外在表象,而诗词之中蕴含的形式美和韵律美才是最具有艺术感值得研究学习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掌握诗词的重要信息,语文教师在引导他们诵读诗词的时候要主动融入自己的情感,通过不断的反复的朗诵逐步揭开诗词的意境,而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诗词的平仄押韵,持续加深理解背诵诗词的记忆,从而在理解和感动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记住了古诗词。
5.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运用好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方法,是提升初中古诗词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结合课程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的背景下,教师就能更好地将诗词之中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意境直观化地表现出来,进而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诗词,更深刻地掌握诗词背后的意境。在初中阶段的古诗词中,作者对于意境的把握是极其微妙的,是有着丰富情感的。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要自己首先吃透意境,并且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着代入感,愿意主动积极地了解作者描述的意境,最后在思想上达到与作者的共鸣,最终完全体会并掌握整个诗词的意境,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6.剖析关键字词,引导学生赏析语言之美。抓住关键字词的讲解分析,是提升初中古诗词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初中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用词精炼。作者用最为简洁最具有代表性的字词表达出合适的意境,这是古诗词的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对于诗词中的重点字词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并將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事例故事贯穿其中。这样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以重点字词为突破口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更为迅速地了解诗词的内容和作者想要表现的意境。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关键字词的使用方法和背后的意境,真正学习和掌握重点字词的鉴赏能力。这样的重点字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诗词素养,对于他们整体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7.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诗词学习氛围。通过古诗词的不断学习,学生的古诗词知识含量会越来越多,为了加强对学生古诗词应用能力的锻炼,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对学生全面素质的锻炼也很有帮助。
四、结语
总之,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古诗词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从审美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古诗词的教育意义,既要提升学生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又要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审美教育意义,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提升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袁野.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6).
[2]魏学文.步入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高效课堂[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5).
[3]郭永贵.审美,向古诗词教学漫溯[J].浙江教育科学,2015(1).
[4]项香女.与学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古诗词教学——以杜甫《登高》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1).
作者简介:刘晋(1982.5— ),女,汉族,河北邢台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63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