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夏刚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足以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采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进行授课,可以拉近理论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这是因为教师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未能秉持生活化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秉持生活化教学理念,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科学利用生活素材,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指导学生感悟生活、深入学习,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24-0142-03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水平,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生活化教学是一项自主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可以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课堂教学现状。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迎来了全新的挑战,教师应当秉持生活化教学理念,缩短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数学知识。
  1 利用生活案例,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案例引出教学内容,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1]。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立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当前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授课的过程中利用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来进行过渡,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其中的数学道理,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方向与位置”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引入“神十三”乘组返回地球的案例,展示现场图片以及航天员出舱受访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让学生分析神舟十三号飞船降落地点周边的参照物,调动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之能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返回舱的位置,并能够运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准确描述位置。然后,教师可以出示方格图,讲解利用地图确定坐标的案例,让学生在方格图上标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随即出示不同参照物,让学生分析方位,并以“北偏东方向”的形式,要求学生说出不同参照物在方格图上的方向与位置。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回顾教师所讲解的两个生活案例,使之能够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理解物体在中心点的方位以及偏向位置。
  2 巧用生活元素,重构学生数学学习过程
  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巧用学生理解的生活元素串联不同的数学知识点,有助于重构数学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基础知识体系,使之能够深入理解所学重难点知识,快速掌握数学技能[2]。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搜集不同的生活素材,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来充实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历与学习经验,辩证地看待生活元素,深入理解不同的笛е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学习。
  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周长”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用的软尺,重构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让学生用软尺测量书本外延一周的长度,使之通过实践自主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软尺测量其他物体的周长,使学生能够根据“绕物体一周”的测量过程,深入理解周长的意义。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分类对比图形的方式,让学生说出不同平面图形的区别,随即呈现黑板擦、正方体牛奶盒等物品,巧用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并让学生自主测量物体周长,领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封闭图形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围绕测量生活物体周长的活动,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即C长=2(a+b)、C正=4a,鼓励学生运用公式计算自己身边正方形、长方形物体的周长,使之能够在生活化教学中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特征的理解,掌握周长计算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 灵用生活问题,激发学生数学思考欲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对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而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欲望,使之能够独立自主进行学习,在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3]。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备课环节,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转变为学生能够解答的生活问题,在授课环节灵活运用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帮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
  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认识方程”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妙用天平、食物称等,引发学生对“平衡”的思考,并提出问题:“要保持天平的平衡,天平托盘左右两边应当放置多重的砝码?”由此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使之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理解平衡的原理。随后教师引申出方程的含义,让学生根据砝码重量列出数学等式“10+5=15”,使之能够深入体会等量关系,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有一个砝码的重量是未知数,上述等式需要做何变化?”逐步揭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列出方程“10+x=15”,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中经历抽象现实生活问题的全过程,懂得“x”是未知数,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条件,将等式转化为方程,形成良好的建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要列举不同的方程让学生进行判断,提出有关未知数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深入理解方程相关知识,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nlc202209231419



  4 趣用生活实践,打造学生自主学习课堂
  教师通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可以发挥生活化教学法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4]。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强化学习引导,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细致分析学情,设计趣味生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践学习任务,使之将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抽象认知转化为感性认识,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比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开展“比例分析”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不同尺寸的国旗,让学生分别测量后,引出“比”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回忆除法知识,结合实践操作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形式,学会正确认读符号,在生活实践中体会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增强自主学习意识。然后,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步量”实践,鼓励其分别围绕篮球场、足球场行走一圈,通过对比分析步数,感受标准篮球场、足球场的长和宽的比,使之明白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最后,教师可以列出图表,清晰呈现比值化简步骤,让学生在认识比的基础上,学会化简比值,能够运用比的形式或分数正确表示化简结果,促进学生实践素养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 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精准掌握知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其认知水平有限,很难深入理解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利用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精准掌握抽象数学知识[5]。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生活化教学中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将学生置于生活情境之中,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拓展思维,为数学学习和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圆柱与圆锥”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冰激凌的形状,引申出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联想到生活中的石柱、漏斗、水杯等物体,精准掌握所学知识。然后,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圆柱与圆锥的展开图,教师可以出示纸质茶罐和纸扇,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几何性质,并将纸质茶罐分解成平面图,将纸扇围成一个圆锥,让学生说出制作茶罐需要的材料,同时分析圆锥展开图。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介绍圆柱由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 布置生活作业,及时引导学生查缺补漏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具有巩固基础和诊断学情的功能。教师布置生活作业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体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给予学生更为精准的指导,而且能够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生活化教学成果,细致分析学情,为后续的教学做准备。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生活化教学目标,设计多元化、趣味性作业,改善传统的作业结构,让学生在完成生活化作业的同时夯实基础、感受快乐[6]。
  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绘制钟表”:分别画出表示12:05、13:25、20:45三个时间点的钟表,介绍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方向,并介绍旋转规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实际学情,适当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绘制三角形、圆形、梯形的旋转轨迹图,激发学生的挑战兴趣,使之能够通过完成作业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最后,教师要布置与生活相关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图形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扩大生活化教学成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7 活用生活反思,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小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生活化教学中灵活利用不同的生活反思活动,鼓励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生活经历[7]。同时,适时反思可以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促进其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较强,教师在生活反思活动中应当增加趣味反思环节,如学习过程总结等,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规范化学习意识,使之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观念。在生活化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秉持整体教育观念,介绍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辩证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有意识地改正不良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能力[8]。生活化教学可以拉近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引入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不断改善自身的学习观念,由此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为将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配合,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故事引出教学内容,由此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不断提升其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良仓.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
  [2]刘毅凤.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J].中国新通信,2020(16).
  [3]秦红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策略[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3).
  [4]朱永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
  [5]余红艳.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0(21).
  [6]王菊连.小学数W问题的“生活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
  [7]马丽荣.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8).
  [8]李慧燕.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效[J].科技资讯,2020(23).
  【作者简介】
  夏刚(1978~),男,汉族,甘肃玉门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nlc2022092314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0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