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从语篇分析的有关理论出发,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语篇分析,尤其是运用5个C理论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写作、阅读能力,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篇分析;5C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听、说、读、写、译是语言教学的五个基本技能,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与日臻完善, 教学也由传统的语言教学向语篇教学过渡。语篇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习者从其层次及结构内容上入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地培养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即交际能力。所以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把语篇分析、语言基础及交际能力的培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以往的英语教学, 大部分把重点放在词和句子上,将一篇文章中的重点词和词组的意义、用法、搭配关系讲得明了透彻, 又通过语法关系来分析句子结构等。教学方法一般是逐词逐句地讲解。这样做学生看到的实际上不是整篇文章,而是一个个被分割开来的句子。从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要求来看,这种以语言结构为重点, 停留在词、句分析上的教学只能说是完成了句子水平上的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 的训练,它忽视了语篇水平上的技能训练。所以,外语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句子水平语言能力的训练上,而必须重视在语篇水平上组织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语言交际能力。语篇分析理论对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语篇分析及其特点   (一) 语篇分析有关理论   黄国文(1987)在《语篇分析概要》中给语篇下的定义是“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是语义单位而不是形式单位。”它可长可短,短的三言两语,长的洋洋洒洒一泻千里,关键是意义完整,前后连贯,自成体系。“语篇应有一个论题结构或逻辑结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义连贯,包括与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semantically and pragmatically)的连贯,也包括语篇内部在语言上的连贯。语篇应有一个论题结构或逻辑结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语篇中的话段或句子都是在这一结构基础上组合起来的。一般认为,语篇分析的界限不应小于单句,所以,大多数语言学家认为语篇分析应该是超句法分析,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1976)认为,最好把语篇看作是语义单位(semantic unit),即不是形式单位,而是意义单位。一般说来,语篇由一个以上的话段或句子构成,它具有句法上的组织性和交际上的独立性。但是,语言中也存在着在交际上具有完整性的单句语篇(one-sentence/-utterance text),如提示语 No smoking(不准吸烟)就属于这种语篇。语篇与非语篇的最大区别是是否具有语篇特征。语篇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衔接就是语篇特征的一个重要内容。语言中连句成篇的手段则是多种多样的。一个连贯的语篇必须具有衔接成分,而且必须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句与句之间在概念上必须有联系,句与句的排列应该符合逻辑。如果一个句子组合缺乏语篇特征,那该组合就不是语篇。   语篇分析可以分为两大类:理论性的和应用性的。前者旨在从理论上阐述语篇的特性,是基础研究,其成果对说明各种语篇的特征有很大通用性,如保证语篇得以实现的衔接和连贯,会话分析中的话轮选择和邻近配对等。另一类是应用的,将已开发的理论分析任何具体语篇,其目的是说明某具体语篇的特性。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尚未定性的学科,从表层语言描写到功能语言描写,语篇分析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语篇分析的特点   从目前语言阅读研究发展来看,人们越来越关注交互式阅读方法。其中研究的一个突出领域是语篇分析和阅读教学。语篇分析理论要求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以篇章为基本教学单位,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讲解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语篇因素在阅读理解中的关键作用在国外语言学界备受重视。根据Halliday和Hasan ( 1976)的定义语篇指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语和书面语的段落。它与句子或小句的关系不在于篇幅的长短,而在于衔接。这说明语篇不是形式单位而是意义单位。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认为,要想深入理解“语篇”,首先,要考虑语境,因为语篇在情境中产生,并在情境中得到解释;其次,要准确把握语篇结构知识。只有把握了它们才能做到对语篇的深入理解。语境可以指语篇内部的环境,即“上下文”(linguistic context);它可以指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即“情景语境”( situational context);它也可以指说话人所在的言语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属该言语社团的人一般都能理解其在语篇中的意义,可称之为“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   任何一个语言使用者都属于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每个言语社团都有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习语和价值标准。因此,任何一个语篇的形成都离不开文化语境。语篇结构分析过程中,还要涉及到主位结构,衔接手段和及物性结构等。从以上对“语篇”概念的解读中可以看出,在阅读教学中引入“语篇”理论,在阅读中准确把握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以及文化语境对语篇的制约作用,采用主位结构分析,衔接手段分析和及物性结构分析等方式将对提高学生的各项理解能力大有裨益。总结起来语篇分析的特点就是5个C,即连合性(Cohesion),聚合性(Coherence),文化(Culture),语境(Context)和评论(Critique).   三、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听力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听力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听力理解,就是听力加上理解(listening and comprehension),它是一门综合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 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医学, 等等,这就要求学生知识面要广。如果他们缺乏某一方面的知识,那么一碰到有这方面的听力材料,就觉得很难理解。根据这一情况,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而且要重视语篇分析。任何篇章都是一定语境的产物,而语篇分析离不开语境。所以在训练学生听力的部分,可以充分运用到语篇的语境和连接性以及文化这3个C.主要有:(1)语言语境,即语篇内部的环境,或称上下文,如打电话、预定房间等情景。(2)情景语境,它包括语体语境和情感语境两个方面。(3)语体语境是指使用场合的正式程度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4)情感语境指在语言交际中,一定场合下的情感倾向。(5)文化语境,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 同一个词在汉语里是褒义,在英语里可能是贬义。如“狗”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而对英美人来说却是褒义的。通过分析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以及语篇结构,可以比较容易地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语义连贯的语篇。此外,语篇衔接的基本手段,包括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的运用等,都能起到暗示内容的作用。因此,将语篇分析引入到听力教学中,能够大大提高听力教学效果。   (二)阅读理解   在这个部分主要是运用文化和评论这两个C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对文化的理解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层和隐含意思的理解。至于评论主要是作者对文章的看法或者是社会公众对文章描述的事物的评价。阅读文章时,人们往往会津津乐道地谈论文章的内容,不一定记得文中的具体词句。原因是阅读作为一种社会交际活动,旨在获取信息而不是具体地记忆某一个词或句子。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开拓学生的语境反应能力及语境的组织和再组织能力,增强学生的语境意识,训练学生对作者所设置的语境的重构能力和快速激活共有知识的反应能力。在学生以正常速度读完篇章后,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即刻对语片场,语篇基调和语篇方式以及篇章上下文所设置主要情景进行判断。通过对相关语境因素进行构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下文快速预测能力,可以要求学生在接受篇章的同时,预测下面将可能出现什么内容。通过课上适量地传授英语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及鼓励学生增加英语课外阅读量以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扩大作者和读者(学生)共有的知识面。衡量阅读能力高低的尺度不仅是理解程度(阅读内容的深度及对读物理解的准确度),还有阅读速度。在英语阅读理解考试中,学生对作者所构造的语境的认识,与作者交流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构建意识有利于解读语境,对学生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写作   写作是大学英语的一个重要教学部分,传统的写作教学将重点放在辨认词义、分析语法结构、解释难句等表层结构方面的语言现象上,而忽视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或贯穿整个篇章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影响了对篇章的总体理解。但是如果把语篇分析中的连贯和衔接用到英语写作中那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有更好的促进。   连贯是一种语言的系统,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不仅与语篇的主题有关,而且与信息的组织有关,是构成语义系统的语篇成分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段落连贯看成是一个语义链。用图来表示语义链就是: AB―BC―CD―DE―EF―FG―GH―H。只有形成这样的语义链,才能达到段落的连贯。语篇的主题要通过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来实现,而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段进行衔接以达到连贯,总要在围绕并服务于语篇主题思想这一条件下展开。   衔接是语言实体之间语义上的某种关系。说话者或写作者通过这种关系将语篇的各个句子互相联系,衔接起来,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达到交际的目的。英语的衔接手段是比较丰富的,在英语写作中主要有三大类:过渡词衔接、词汇纽带和语法照应。英语中常见的过渡词语具有多种不同的语义功能。如:表示递进的besides,furthermore,in addition,what is more等;表示对照的in contrast, whereas,on the contrary等;表示比较的like-wise, similarly,in the same way等。使用这些过渡词表现出来的逻辑关系,可以大大增加文章的连贯性。词汇纽带手段。用来衔接的词汇手段主要有:重复关键词;利用同义词和近义词关系;利用词的上下义关系;利用词的语义场。语法照应手段。语法照应手段主要指: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替代照应。   四、结语   把语篇分析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该方法集中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法的长处,弥补了两者的不足,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因为,传统教学法忽视语境对语义的影响,课文讲解脱离语言使用的特定情景,词汇讲解集中在重点词语例句上;交际法片面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或排斥语言教学。语篇教学不仅重视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强调社会环境对语义的影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本文中提到的“5个C”是语篇教学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在语篇中才能真正理解语言形式怎样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同时,语篇教学把课文看成是作者对语言形式进行的选择,每个人可以有各自的不同理解,把语言看成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通过语篇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Beaugrande, R. & Dressler, W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 [M].London: Longman Press.   [2] Brown, G. & Yule, G. Discourse Analysi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Chafe, W. Discourse: Overview [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Cook, G. Discourse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Coulthard, M.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M].London: Longman Press   [6] Fowler, R. Linguistic Criticism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 Fower, R., Hodge, R., Kress, G. & Trew, T. Language and Control [M].London: Routledge Press.   [8] 丁言仁. Discourse Analysis(语篇分析)[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9] 戴炜栋, 束定芳. 现代英语语言学概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10]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11]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12] 黄国文.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2000.   [13] 刘世华. 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14] 王宗炎.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15] 王佐良, 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本文审稿 李道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