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志琳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在此,本文从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思路设计、教学的方法策略等方面阐述如何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学 教学探究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主要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有很大的提高。而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最基本的路径便是课堂教学。因此,在这种教学理念之下,怎样的生物教学才能够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从而真正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呢?这便成为本文研究与探讨的一个话题。
  一、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它关系到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制订明确、细化、可检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可以说,生物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学生生物知识的获取,也包括分析、观察、交流等能力的提高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此本文就以“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来谈谈如何确定生物教学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鸟类的生殖器官结构与功能。
  2.掌握鸟类生殖与发育在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3.理解、掌握鸟卵的结构特征及其各个功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搜集有关鸟类的生殖与发育的各种文献资料,从而提高学生收集资料与信息交流
  的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究鸡或鸭卵的结构和主要的各种功能,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观察、分析、操作、合作、讨论,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来探究鸟的生殖与发育,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2.关注鸟类的生存与发展,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自然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树立
  一种可持续的生态文明理念。
   3.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过程,把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渗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
   所谓“教学思路”,是对如何展开教学内容的“想法”,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它或明或暗地被划分成若干个教学步骤,以便在课堂上有序地向前推进。在此本文还是以“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来谈谈如何确定生物教学的思路设计,大致有以下四个步骤: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鸟类生殖与发育的相关录像、图片等资料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鸟类的生殖与发育有一个感性、直观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提高课堂的整体感召效果。
  2.利用学生课前所收集的与鸟类生殖和发育有关的资料,巧妙的设置一些问题,如“鸟的产卵期一般有多长?”、“鸟类的受精方式主要是哪种?”等等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利用鸡蛋或鸭蛋作为实验的材料,以3-4人为一个单位小组,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设计实验,来更好的认识与理解鸟卵的结构、功能,从而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体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4.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比较两栖类动物与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形式,从而指出生物的生殖发育是由水生向陆生过渡这一进化观点,使知识得到升华。
  三、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
  传统的生物教学观念比较注重考试技巧、解题策略,忽视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科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只管“看懂”、“听懂”、“记住”、“会用”;另外,重理论轻实验和“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教学中。在新课改的环境下,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应该逐渐被摒弃,进一步要求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实践中,都应该以新教材为依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课程资源。
  (一)增加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堂内容
   中学生物学尤其是要学习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由于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在上“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时,教师就可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起疑,然后列举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有那些,每天什么时候就餐,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否合理,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较感兴趣,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话题,因为很多农村学生饮食没规律,在食物的搭配上也从未考虑过。整堂课学生讨论较热烈,参与性强,教学效果当然很不错。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创设问题情境也就是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通过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可以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学生的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见解,来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激烈的辩论,还可以对问题进行假设,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假设的时间、地点、事件中去进行思考。例如生态系统一节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扮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然后提出,“如果你扮演的这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对它所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何影响?若你们小组扮演的生产者被破坏,那么该生态系统会怎样?”这就使学生能客观的认识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地位和作用。
  (三)以“情”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使生物教学朝着既定的教学的目标前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更为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把调动情感因素作为新课改下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策略,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以情感人,激发热情。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情感效应,以情感人。例如在绪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介绍我国各种动植物资料的情况,给学生树立一种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概念,增加爱国情感与自豪感;通过介绍一些生物学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逐步喜欢生物学甚至树立献身生物事业的伟大理想。
  2.由情生趣,诱发动机。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欲望是产生动机行为的直接原因,强烈的动机欲望为很好的完成任务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浓厚的兴趣必将会给学习创造愉快,从而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有趣。在生物教学中,例如,讲“性别决定”之前,引用一则消息:“在贵州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地区有个女儿寨,该寨妇女所生的孩子几乎全为女孩,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听罢,必定会怀着极大的兴趣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奥秘。这样由喜欢听,就导致了多想,而多想就会加深印象,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更加牢固。这种情感与认知很好结合起来的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以情鼓舞,增强自信。一个人的自信除了来自对自身素质正确的认识以外,更多地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随意的一句话就有可能给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反之也有可能极大地鼓舞某一位学生,从此他的学习习惯发生巨大的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应以赞扬为主。
  4.以情促学,学会学习。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健康、生产比较贴近,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引导学生把生物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例如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农作物的栽种、牲畜的饲养、家庭和校园的绿化、身体的规律性锻炼等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也强化了所学的生物知识,从而知识也更加系统化。同时,在这些实际操作中学生也会发现一些新问题,解决一些新问题,这样也使他们的创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评价方式应多样化
  评价具有促进功能,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以前,生物教学评价主要是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标准。而考试又主要以书本的理论知识为主,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也就造成了许多“填鸭式”教学,“背书型”考试,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的理解与运用上很是缺乏。而新课改就是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知识的理解、掌握,也含有对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其价值观的评价。所以,要实现评价的促进功能,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它不仅有纸笔的测试,还应有面谈、行为记录、成长记录袋、学习日志、学习笔记、实验测验等多种评价方式。例如,教师可以以档案袋进行评定,内容可以有学生的优秀作业、优秀作品、创新思路奖励卡、学习态度奖励卡、积极参与学习奖励卡等,然后分期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时可以邀请同学、家长参加,让同学家长评价并写上评语。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和对同学的评价,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克勤、马建峰:《关于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发展的若干思考》,载于《教育研究》, 2008,25(2):43-47.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8-59.
  [3]王小明:《教学论――心理学取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02-1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9-90.
  [5]刘孝华:《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09,24(10): 59-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0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