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环境条件分析的生态县建设目标和重点确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冬银
[摘要]分析了连江县资源环境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生态县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为连江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资源环境生态县目标
1 前言
连江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北纬26°07'-26°27',东经119°17'-120°31'之间,东临台湾海峡、西傍福州城区、南扼闽江口、北接罗源湾;陆地东西长67.8 km,南北宽36.5 km,陆地总面积1193.1 km2(不含马祖列岛),境内山多、海阔、海岸线延绵曲折,沿海岛屿密布,浅海和滩涂资源丰富;连江县隶属福州市,全县行政建制22个乡(镇),256个行政村,人口61.19万人。2007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99.6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3万元,三大产业构成为40:25:35,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4.23亿元。近年来县域经济取得长足进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环境,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连江县资源环境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生态县建设目标和重点,为连江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资源环境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
2.1 优势条件分析
2.1.1区位优势
连江县城的宏观区位与微观区位均具有强大优势。宏观区位来看,连江地处闽东南经济繁荣圈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北接长三角、南连珠三角,经济发达,具有发展港口经济的市场区位优势。微观区位上,连江县城位于闽江口北岸,与福州马尾开发区靠近,东部的台湾海峡处于太平洋西岸经济圈的关键部位和国际主航道线的交汇中心,即将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交往最繁忙的海域之一。随着对台交往的不断扩大,发展对台的经贸合作和海运业务前景十分广阔,同时福州经济结构调整,第一、二产业布局逐步向周边转移,为连江县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1.2港口资源优势
连江县海岸线曲折绵长,达209.38km,拥有大小岛屿82个,岛岸线长达151.55 km,形成天然港湾47处,其中包含诸多天然的优良港湾。此外连江地处著名的“三湾两口”(黄岐湾、罗源湾、定海湾、闽江口、敖江口),县城正居于三湾两口的几何中心地带,与东岱、浦口组成敖江口“银三角”。县城东北部可门港具备开发现代港口经济的优越条件。主航道水位涨潮落差大、不积不淤、泥沙底锚张力好、锚泊地隐蔽安全及抢滩作业的优点,而且还具备大中型码头所需的离近的开阔地作业区良好条件,已经作为福州外港开发的理想口岸。
2.1.3海洋水产优势
连江是国内第二、全省第一水产大县。连江县海域面积广阔,其中近海面积约280 km2,加上地处沿海、半沿海的乡镇就达13个之多,长久以来连江人民精通水产养殖、捕捞等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水产业基础非常雄厚,在发展水产加工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2.1.4旅游资源优势
连江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连江史称温麻县,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留传下众多的人文遗产,如战国时期的山堂独木舟、三国孙吴时代的造船遗址“铁竹篙”、宋代的定海古城墙、清代的长门古炮台、近代的林森藏骨塔等。全县目前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透堡和定海分别被列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和文化名村。连江境内自然风景优美,山、海、江、岛、温泉资源兼而有之。海域内海岛、半岛为数不少。山地在县域占较大比重,且境内有青芝、长门、五虎、双龟、云居等著名旅游景点,发展森林旅游业前景广阔。连江地热丰富,温泉众多,可供开发温泉休闲旅游的资源较多。连江县在开发与发展海滨、度假、休闲、健身及风景名胜、森林公园景观、果园观光等旅游方面前景十分广阔。
2.1.5人力资源优势
连江是我国著名侨乡,目前旅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达33.33万人,侨眷27多万人,归侨712人,海外侨汇每年达2.6亿美元。在台人员2100多人,与台湾血缘、经济、文化等都有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大量侨资回归故里,为连江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此外连江籍旅外乡亲通过艰苦创业,逐渐在全国网吧、钢铁交易等行业取得统领性优势,现在他们一方面回乡捐资、投资、兴业,另一方面将部分在外所创收入回流家乡,有力地推动了县城商业、房产等市场的全面发展与繁荣。
2.1.6经济基础优势
连江县域经济近年来取得长足进展,提出“工业兴县、港口强县”的发展战略,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四大平台:连江经济开发区、可门经济开发区、海峡西岸水产品加工基地和贵安温泉旅游开发区;同时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也迅速推进。可以预见在相当长时间内,连江县经济将持续快速平稳发展。
2.2 劣势条件分析
2.2.1自然灾害频繁
连江县地处台风经常发生的地带,风、洪灾害频繁,主要有水灾、风灾、旱灾、雹灾。连江风灾主要是热带风暴(台风)造成。水灾多由台风带来的过程雨和回南雨引起,加上海潮顶托,洪涝灾害尤为严重。其次旱灾、雹灾也时有发生。频繁的自然灾害将给城市综合发展带来较大负担,综合防灾方面任务艰巨,为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
2.2.2区域竞争激烈
自海西经济区提出以来,福建省各地区都在努力寻求突破,各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即便是在福州市内部,各县市区也都展开了产业竞争。在连江较有先天优势的港口发展方面,既面临着来自福建省内其它几大深水良港的竞争,更有来自罗源湾北岸、福清湾等相邻港口的竞争。这就要求连江必须在人员、资金、招商、宣传等各方面给予较大的投入,努力扩大市场,寻找具有竞争力的投资者,这对连江来说不仅是机遇,还充满挑战。
2.2.3土地资源不充足,城镇扩展空间狭小
连江县地处福建东部沿海闽江口黄金地段,境内多山,属海滨丘陵地带。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低于国家标准,未来不论是城镇建设开发还是产业经济发展,都将受到较大限制。
2.2.4城港空间关系疏离
可门作为县域最重要港口,与县城距离较远,需要良好的交通设施支撑发展,通过大投入来提升两地的交通联系,加上沿途地形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联系线路的开发成本。随着疏港公路的改造以及后期福温铁路可门港区专线、疏港高速公路等的建设,这一状况有望得到较好解决,但仍需付出交通距离成本。
2.2.5旧城改造任务繁重
当前还有较大面积旧城区需要改善综合环境水平,由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旧城交通、卫生等基本条件仍较差,而且街坊内部建筑布置混乱,建筑间距、日照、通风、采光不符合规范要求,生活质量差,与周边优美环境不相协调。
2.2.6水资源相对匮乏
连江县仍存在着时空、工程、水质性缺水问题。由于降雨量时空变幅大, 加上山区与敖江流域平原、沿海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区形成的反差, 使各乡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悬殊严重。据统计,全省除西北山区及敖江中上游沿岸的小沧等7个乡镇(占全县人口33.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1500m3/人以上外,另有2/3的人口生活在水资源贫乏区。尤其是地处东部的黄岐半岛苔录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46.7m3/人,水资源的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当地渔产品加工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3生态县建设目标和重点
3.1 指导思想
根据连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生态建设、生态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生态文明,实现连江县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把连江县建设成为经济良性循环、环境优美、生活小康、社会文明的生态县。
3.2 总体目标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扎实有效的生态县建设,使连江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经济结构更合理,形成以绿色经济为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控制,各类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物质和资源得到高效和持续利用;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现代生态文化得以弘扬;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各项事业显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3.3 阶段目标
3.3.1第一阶段(近期):2008年至2010年,建设启动阶段
全面启动生态县建设,加快县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单位GDP资源消耗量降低,循环经济模式雏形形成,生态保育和恢复力度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建立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为生态县建设奠定基础。
3.3.2第二阶段(中期):2011年至2015年,全面建设阶段
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机制基本建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设施、行政管理模式得到不断完善,生态文明成为连江县文化主体;有机、绿色食品成为农产品生产主导产业。生态县建设基本达标。
3.3.3第三阶段(远期):2010年至2020年,提高完善阶段
全面完成生态县建设规划,县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日趋和谐,初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把连江县建设成为生态型经济比较发达、人居环境舒适优美、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区域。
3.4 生态县建设重点
根据连江生态县建设存在的差距,确定生态县建设的重点为:
3.4.1 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合理开发水资源和石材开采资源,努力提高全县经济实力,是当前连江生态县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
3.4.2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通过流域综合整治、生态公益林建设与发展生态经济相结合,不断提高退化土地治理率,提高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持续降低化肥农药施用强度。
3.4.3加快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根据2020年实现全县80%的乡镇(街道)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街道)的考核标准并获得命名的目标,按照分期建设的原则,先在有基础的乡镇开展试点工作,再逐步推广。
3.4.4 严格执行产业导向,提升连江县工业层次,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必要的末端治理,节能降耗,降低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加强环境监督与执法。
3.4.5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资金,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城镇绿化建设;完善垃圾收集处置系统,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3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