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建文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优秀人才的汇聚地,并且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多的要求,完善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建立健全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Abstract: The Institution is our country outstanding talent's gathering place, and is undertaking the important social function, along with social economy's development, to the Instituti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posed that more requests, perfect Institution'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ppears more and more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Instituti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ence question's analysis, propose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improves our country Instituti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suggestion.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 管理
  Key word: Instituti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作者简介:李建文,1972年5月25日出生,广东省东莞市人,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一、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是以社会组织中的人作为对象的管理。而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政策法规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控制、领导和协调,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进行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1、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是提升事业单位竞争能力的重要源泉。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智力是重要的生产力,是企业单位提高业绩,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而人力资源是社会的第一资源,而事业单位聚集了大量的优秀的各方面专业技术的优秀人才,事业单位作为优质人力资源的汇集地的特点决定了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科学、合理关系到事业单位竞争力的有效提高。
  2、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发挥事业单位职能的重要保障。资料显示,到2005年底,我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有超过3035万个工作人员,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并且全国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费总额上升迅速,目前已远超千亿元。我国事业单位占据了众多的优质人力资源,耗费大量财力、物力,担负着我国科教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等众多领域的重要职能。提高事业单位的执行能力就是要提高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效率。因此,科学合理的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是保障事业单位职能全面实现的重要保障。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使优质人力资源人尽其能,同时做好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业务技能的培训,潜力的开发,真正的提高单位绩效。事业单位作为人才的汇聚地,科学有效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做好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留住人才、发展人才,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水平。
  二、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在改革发展以来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同时面凸显着人力资本负担过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落后、人力资源考核机制不健全等现状。事业的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进步去缺陷共存,现实状况与发展要求并存的状态。
  通过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各类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已经逐步建立起适合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是,事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体制建设、观念改进、绩效考核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 体制不健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各部门职能不明确。随着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日益显著,事业单位近些年来也开始追寻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但是由于自身特点的局限性,和长期形成的懒散状态的束缚,其很难实现真正的突破.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有自身的考核机制,但是考核职能分配不清晰。
   2、 观念陈旧,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执行力不足。事业单位中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的管理转变不仅仅是名词的转变,更是本质的转变。从人事管理的被动的、形式的考核,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主动培训的转变需要思想上的卓越认识与转变。但是,我国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关领导和社会公益服务组织的性质使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在决策与执行上受到很多国家政策的影响和国家体制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这样,即使随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要求日益高涨和部分领导思想逐渐改进,但这些都成为形式上的呼声,而得不到广大员工和基层领导的重视,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执行力严重不足而流于形式。
  3、 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成效不明显。绩效考评(Performance Appraisal)又称为绩效评估、绩效考核等。是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企业员工对其工作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业绩的一种有效的员工分析与评定体系。【1】目前,绩效考核在企业单位成效相当明显,而同样的绩效考核却在事业单位无法显现成效。一方面,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环境不充分。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本身存在问题。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受传统考核方式的影响,同时,事业单位忽视考核结果,只要员工不犯大错误,福利、工资等照常发放,导致考核意见不能及时反馈,考核目的无法完成。
  4、 员工有效培训缺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一方面,事业单位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同时,事业单位涉及领域众多,人员数量大,这样事业单位不仅承担着社会职能的支出需要,同时担负现有众多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的时候缺乏有效的精力和充足的财力。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中忽视对员工潜力的开发。由于事业单位工作较为简单,直接,因此事业单位员工缺乏对新的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缺乏专业的高技能的特定人才。
  三、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造成了大量优秀人才的能力上和数量上的流失,另一方面导致事业单位应有的职能无法有效发挥,严重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财力,影响社会发展。因此,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显著的意义。
  1、 大胆创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改进。体制创新促进管理创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体制改进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而事业单位中由于受体制影响,员工一定程度上满足与现状,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刺激机制。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加强管理体制的创新,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各部门的职责和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
  2、 更新观念,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执行力。思想观念指导着社会行为,更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工作动力是来源于人,人力资源是事业单位的核心。因此,事业单位上层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事业单位中的核心作用,高度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把人力资源管理落实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提升事业单位基层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把人力资源管理和事业单位平时绩效考核紧紧挂钩,把人力资源开发和升职密切结合,提高基层员工的竞争意识和配合精神,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落实到实处,增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执行力。
  3、 绩效变成效,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考核要保证严格的行政执行能力,在充分的绩效考核环境下进行,将绩效考核落实到实处。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要明确通过对员工的动态的考核了解单位状况,进行改进提高。同时,绩效考核不仅要重视部分子体系的考核,也要将绩效考核贯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可以在调整的基础上借鉴企业绩效考核中平衡计分卡BSC的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反思,以实现改进和强化。
  4、 加强培训,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事业单位保持长期活力的重要保障。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要做好调研―总结―培训―考核―评价―总结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做好对本单位职能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调研,总结员工培训需求与社会需要,进行员工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及时进行绩效考核,评价员工能力的缺失和潜力的开发,再进行总结经验及进行下一次培训准备工作全面循环机制。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满足社会、自身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冯虹、陶秋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6
  [2]张胜珍,浅谈我国事业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商业经济,2011.5
  [3]连益财,试论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企业观察,20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8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