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国际贸易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秀莉

  摘要:《国际贸易》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环节,积极尝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大大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
  Abstract:International trade is a course stressing generalization, racticality, and utility. We can enhance the ractic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by driving teaching by evolving rogram, imitation of the course and case method. We can also stimulate the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and imrove their rofessional abilities through this way.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课程模拟
  Key Words:Method of driving teaching by evolving rogramimitation of the course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教学改革项目(编号:09-3-159)以及重庆教育学院重点教改课题(编号:JG2009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秀莉(1979-),女,汉族,重庆人,重庆教育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重庆教育学院企业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教育管理等。
  
  《国际贸易》课程是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课程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它是培养国际贸易领域第一线、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和基本知识,具有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的课程,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应用性学科。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封闭式理论教学模式已被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课程偏重从理论上加以介绍,联系实际的教材较少,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自主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更少。由于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听起来离自己很远,或与自己无关,导致学习课程的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很多高校的培养计划中已经加大了实践环节设置改变了以往高等教育中理论至上的状况。《国际贸易》课程的讲授中,尤其应该强加实验实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践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环节,积极尝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以《国际贸易》 实践环节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国际贸易》课程课堂内的实践安排。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布置一项任务,学生以项目单元任务为驱动的主动探索,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项目教学发中,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完成知识的掌握。其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单元项目任务,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下,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想办法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直到最终完成任务。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可以使用项目教学法,每个项目均以典型的外贸工作实例导入,贯穿该项目教学的全过程。如出口贸易项目以真实的企业实例“棉纱出口”导入。在该项目下,有若干单元,例如:出口交易磋商单元的工作任务是:完成“出口棉纱”交易磋商,并书写交易磋商函电;价格条款单元的工作任务是:完成“出口棉纱”价格核算并书写价格条款。项目教学法将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分解成不同的几个教学项目,通过组织学生完成项目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整个流程。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授课的传统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师和学生还能双向沟通,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最终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相长。当然,项目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但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既要有良好专业知识素养,还应具有较强的项目设计与指导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高技能,它改变了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高度关注学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程模拟
  课程模拟是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或者是在理论课教学结束后,通过给学生一些背景资料,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查找相关资料,完成模拟任务。模拟的内容既可以是该门课程的某一个单一的内容,也可以涉及到该门课程的综合内容。例如教师先对学生分组,让分组后的每组学生各自扮演买方、卖方、银行、商检部门、船方等,根据模拟公司商定的相关商品信息和运输保险、支付条件等内容,起草一份商品交易合同。然后双方就合同中条款进行谈判,直至形成最终的合同,双方代表签字并交换合同文本。接下来要求各组同学按照各自角色,以公司签订的合同为基础,按外贸作业流程进行模拟练习,包括要求对方开立信用证,收到信用证后的审证和改证、外销商品的生产跟单、托运(货代)业务、投保业务、报检报关业务、收汇核销等等。并要求学生根据所签订的合同和信用证的要求,制作相应的各种单证如:商业发票、装箱单、提单、原产地证明、汇票、托运单、装船通知书、报检单、报关单等。模拟教学的优点是十分显着的,首先,它让学生处在一个模拟情境中,不再感到学习理论条款的单调无味,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模拟公司当中来,收集信息,策划方案,自主学习的动力很高。其次,学生通过仿真的模拟公司训练,站在买方,卖方和船公司以及商检机构等各个角度进行全过程的参与,使得学生对国际贸易完整的运作流程有了全方位的认识,掌握了基本业务操作方法,从而可以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为学生走出学校走进职场从事相关的国际贸易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学生在模拟公司的经营活动中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分工合作,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工作不顺时的受挫能力,为学生进入真实的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依据教学目的及内容的要求,以教师事前准备的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积极探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性强,在教学中用大量的事例资料来说明理论,可以缩小书本与现实的差距,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知识结构,以大量实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在外贸术语中,通过几个案例就可以将几个主要的外贸术语中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分析清楚,给学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但是选择案例时,也应注意案例的取舍。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堂时间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等因素的限制,所选案例应篇幅适中,不宜选择篇幅过长、环节过多、信息超量的案例,否则,篇幅过长内容过于复杂的案例使学生在分析时无法抓住重点,考虑过多,无法对理论现学现用,不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另外,也应注重案例的不断更新和实效性。目前,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一些惯例和法律法规总是随业务实践不断修订,教师要关注这些法律法规的修订,及时反映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同时,实际工作部门在处理业务当中不时会有一些新的做法和要求,教师也应及时掌握,使我们的教学不会脱离实践,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四、考核方法
  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必须采用灵活的考核方法,建立与实践教学相对应的考核体系。在每学期开学将成绩评定方法告之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除了期末考试外,平时还要对学生的课堂发言、作业练习、实践活动等情况加以考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期末考试中,考核形式可以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以及开卷或闭卷或教考分离的多种形式。最终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基础理论部分,考核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占5 0% ,通过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评定。二是实务操作部分,占40% 安排在日常实训实践中完成。三是平时表现如课堂考勤、提问、作业,占10% ,这样,将平时的实训和课堂表现纳入学习成绩,改变以往只以期末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当然,对于国际贸易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才能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训练的技能融会贯通,综合地运用到实践中,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灵燕.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创新[J].素质教育论坛,2007,(4)
  [2]郭丕宽.关于提高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3]陈钰,王红梅,陈锋,彭雪梅.“模拟公司”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1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