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基于职业化策略的高职专业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瑞银 彭志德 史晓红

  摘要:毕业生在从事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企业却一直在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这表明我国高职专业建设的模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针对高职专业建设中的“职业化”策略进行了探讨。
  Abstract:in the graduate with major not work, the enterprise has been complaining about find appropri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specialty construction still exist some disadvantages,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strategy is discussed.
  关键词:高职 职业化 专业文化 培养标准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ism, Professional culture, Cultivating standard
  作者简介:郑瑞银(1972-),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154-01
  
  一、人才标准的职业化
  
  (1)职业化的人才标准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为企业所用的技能型人才,为了适应企业的需求,首先就要理解职业化的人才标准。高职学生层次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但职业化的人才标准并不意味标准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因为谋求生存和市场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核心要务,企业是不可能牺牲自我生存的权益来降低用人标准的。所以,培养符合职业标准、能够承担相应岗位职责的人才是高职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高职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2)体现区域优势的人才标准
  专业建设也要体现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技术优势,高职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属性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其人才观、专业建设等必须与地方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相适应,依托区域来建设专业。如,江西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发展的共同腹地,特别是2001年8月江西定位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 后,我省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以汽车、航空、精密仪器为代表的制造业;以有色、黑色、稀有金属为代表的特色金属产业;以中成药为主的医药产业和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食品化工原料产业;新型建材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如何从数量与质量上培育出切合我省产业需求的人才,正是我们进行专业建设不可忽视的因素。可见专业人才标准的建设还要体现区域的优势。
  
  二、专业文化的职业化
  
  (1)职业性
  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有很强的职业性,专业文化要服从于一定的职业文化,并呈现以职业为本位的特征。专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都应来自相应的职业文化。专业的价值理念必须是为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服务的,专业的内部成员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也必须符合相应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规范。
  (2)开放性
  职业性的特点要求专业文化有很大的开放性,专业文化的内容要吸收职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也要尽量依靠职业文化的环境,要让专业成员在职业情景中感受职业文化。
  (3)融合性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职业生涯相协调,职业是人生的一种信仰,是人的生命价值的具体体现;而且无论什么职业都具有知识能力和道德素质两个方面的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良好的职业人格,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应该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高职专业的文化建设应该突出职业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专业文化建设要为学生适应企业文化提供服务。
  
  三、专业技术的职业化
  
  (1)专业技术
  专业建设是关系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问题,最终目的是满足产业分工和就业岗位群用人的需要。而追随产业的主流技术,并密切关注产业朝阳技术是企业、也是专业建设的必然选择。掌握主流技术的专业人才一般说来,必然拥有广阔用武之地和美好发展前景,依据主流技术优化专业和培养人才,那么就会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人才数量和结构的矛盾就会解决。
  (2)职业技术
  职业技术是指岗位技能的培养,通常职业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广泛,所以专业人才培养的口径是相当宽的,但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是不利的,因为在专业分工如此细的社会,培养全能型的人才是不现实的,对高职学生来说应该根据岗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岗位技能进行优化。
  有些专业的岗位特色并不明显,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竞争中,技术教育的理念是不可行的。学生如果得不到专业岗位上技能的强化,似乎什么工作都能胜任,真正做起来却什么也不到位。所以由专业技术向职业技术发展,在专业建设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课程的职业化
  
  (1)柔性课程建设
  柔性课程建设是指课程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学习的手段等课程要素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更好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实现岗位技能的标准服务,也就是要体现职业特色。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柔性不足,而刚性有余”,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统得较死,结构僵化。高职教育的情况亦如此,在飞速发展的技术和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目前的课程体系结构是无法满足学生就业和发展的要求的。所以有必要构建一个柔性化的课程体系结构,“柔性化”是职业化的必然要求,为了应对21世纪全球经济竞争的挑战,专业建设应该在市场的驱动之下,放在整个经济价值链中来研究其定位和价值取向。
  (2)实践资源整合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等行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这就决定了专业建设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必须强化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目标是满足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如果没有企业的配合这一目标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也就是说如果缺乏校企合作机制,那么职业教育根本不可能“职业”。
  实践资源的整合是指专业建设要与主流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整合企业的一切资源,利用企业的真实教学情境使实践、实训教学更渐近“实战”效果。但目前我国校企间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的机制,所谓的合作基本上是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校企双方的理解还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建设校内的“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即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整合企业的技术、人才和经验资源,目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传林.适应行业需要创建特色专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
  [2]陈广山.基于职业化策略的高职专业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0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2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