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演进的内在动因及其运作机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锡斌 姜海龙
[摘要]中小企业系统演进的内在动因包括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成长需求、企业所有权与治理结构四个子系统。中小企业内部动力因素的运作机理表现为这四个子系统通过自变化,对企业整体演进能力的形成作出自己的贡献率,并通过彼此非线性交互作用,形成中小企业演进的内在动力与演进能力。
[关键词]内部动因;自组织;运作机理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4-0036-02
中小企业对我国的就业、税收、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等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也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现有研究对中小企业内在动因的研究尚存许多不足。显然,只有明晰中小企业的内部动力因素及其运作机理,才能从根本上找到促进中小企业演进的方法。
通过对现有中小企业演进文献的挖掘,笔者梳理出在文献中涉及到的影响企业演进的内部动力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企业家、企业家精神、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竞争力、企业技术进步、创新、节约交易费用与利用生产力、企业治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企业制度安排、企业文化等。学者们大多是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因素加以强调。如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实施服务、行政管理、企业家创新和整合四大管理角色各自的产生、演变以及相互作用,导致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而整合是企业得以到达盛年期的法宝(Adizes,2004);针对越来越多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演进的主导因素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文化因素与市场、技术、规制一样,只是影响企业演进的众多因素之一(周生春、王明琳,2004);有的学者认为授权是影响中小企业演进的重要因素(张玉利,2005);有的学者认为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演进有重要作用(马端辉,2005);等等。
事实上,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看,企业内在动力包括物质、精神和智力三大动力(田会,2004.9-10)。概括地说,中小企业内部动力因素具体包括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成长需求、企业所有权与治理结构(注:这些因素从静态角度看,是企业的内因,从动态角度看,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则构成企业内部动力)。
中小企业演进的内在动力是指推动中小企业演进过程中的各种内在力量的总和。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通过将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成长需求、企业所有权与治理结构四因素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试图构建中小企业演进动因的四因素模型,探讨中小企业演进内部动力因素的运作机理。
1.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资本的人格化,是一定阶层关系和阶层利益的体现。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包括能力、素质、意志品质等特质的集合。而企业家精神中最有代表性的特质就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张玉利,2003)。企业家精神具体表现为发现和把握潜在赢利机会的才能,创新、实干和进取精神,意志坚定和勇于奉献,等等。同时具有这些特质的经营者才能叫做具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资本的精神。
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是中小企业演进的主体动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是中小企业演进的动力或阻力。二是企业家是中小企业克服管理障碍的核心因素。中小企业演进的主要障碍是管理障碍。管理边界是影响中小企业演进的重要因素。企业家能否把握好中小企业的管理边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小企业的成败。三是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是中小企业创新的动力。四是企业家决定企业的技术效率与代理效率。五是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是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的开创和发扬者。六是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是中小企业企业制度创新的灵魂。七是企业家是中小企业演进的内因与外因的契合点,是企业演进和社会经济系统演化的结合点。
2.中小企业文化
推动中小企业演进的企业文化动因包括企业内部伦理和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内部伦理是企业成员的行为规则及企业成员间博弈关系的总合。企业成员敬业或怠工、合作或内耗,搭便车、机会主义、代理人违规、道德风险、内部人控制等都属于企业内部伦理范畴。企业内部伦理问题集中表现为企业成员“不规范”行为的非合作博弈及其结果对中小企业演进的影响。
由于企业内部伦理问题的存在,在任何给定的组织安排下,合作并非必然(Gary Miller,2003.274)。近20年来,混沌理论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即使是极其简单的动力规律,也能够导致极其复杂的行为表现(肖红叶,2003)。Senge的研究也表明,组成分子之间整体的互动关系,以及所形成的复杂现象――即使只是两三个变数,也可以复杂到不可思议的地步(Peter senge,2006.4)。由此可知,即使是非常简单的企业成员个人的非协调行为,也能导致极其复杂的组织问题。可见,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内部伦理状况,企业成员之间无法形成彼此合作行动的预期,企业成员困于Miller所说的横向和纵向“社会两难困境”之中(Gary Miller,2003.37),中小企业就会陷入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陷阱(马林诺夫斯基,1999.52-53.),隐规则成为企业中的真实对局(郭梓林,2004),企业系统呈现无序状态;或者陷入Gouldner所说的“递增的官僚主义刚性的恶性循环”(Gary Miller,2003)。
企业内部伦理对中小企业演进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这几方面:一是影响企业成员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二是影响企业成员的行为、企业风气、企业凝聚力。三是影响企业成员信息处理成本。四是影响中小企业监督成本和代理成本。五是影响讨价还价成本。六是影响中小企业管理效果。七是影响中小企业的控制力和创新力。八是影响企业运行效率。九是影响企业知识保持率。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受一定的社会环境氛围、时代精神要求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或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经营哲学、企业宗旨、企业作风和管理风格等(阎世平,2003.44)。中小企业精神文化是中小企业演进的内在精神驱动力,是决定中小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3.中小企业成长需求
中小企业的成长需求包括成长欲望和成长能力。成长需求包括利润需求和创新需求。创新需求包括技术创新需求、管理创新需求、市场营销创新需求、组织创新需求、文化创新需求几方面。中小企业成长能力按生产经营环节可分解为生产要素投入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管理能力几方面。从企业综合能力角度看,可分为学习能力、竞争能力以及核心能力等。学习能力贯穿企业整个发展阶段,它是产生各种能力的基础。竞争能力是中小企业各种能力整合而形成的合力的综合体现。中小企业核心能力是形成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隐藏在能力背后并决定企业能力的是企业掌握的核心知识。中小企业演进就是企业核心知识的形成和积累过程,企业知识演进决定中小企业演进,企业核心知识形成和积累的异质性决定企业的多样性。
4.中小企业所有权与治理结构
企业所有权是企业内部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简称。所谓企业剩余索取权是指对企业总收入扣除所有固定合约的要求后的剩余额的要求权。剩余控制权意指在企业合约中未明确的状态出现时的相机处理权和决策权。企业治理结构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是企业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一般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职权关系的集合。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指企业成员职权结构的制度安排。外部治理结构,是指各种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支持的市场,如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等。
企业所有权与治理结构是影响中小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是中小企业演进的企业制度动因,是影响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重要变量。很多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所有权与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线形相关关系(许小年,1997;孙永祥等,1999;徐晓东、陈小悦,2003;白重恩等,2005;胡一帆等,2005),关系治理对中小企业演进有重要影响(苏琦、李新春,2004)。所有权和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不当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管理障碍,突破中小企业管理障碍的关键是中小企业高层团队的职责、权利、利益关系调整,凝聚力形成问题,即整合问题。
从运作机理上讲,中小企业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文化、中小企业的成长需求、中小企业所有权与治理结构这四个子系统,通过自变化,对企业整体演进能力的形成作出自己的贡献率,并通过彼此非线性交互作用,形成中小企业演进的内在动力与演进能力。
企业系统是人工复杂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特性。企业演进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企业系统内部的自组织运动过程,其形成和演化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互为前提、相互作用、相互协作的结果。在复杂动态的内外因作用下,企业形成一定的涨落(协同学认为,子系统的独立运动以及它们各种可能产生的局部耦合,加上环境条件的随机波动等,都反映在系统宏观量的瞬时值,经常会偏离它的平均值而出现的起伏上,这种偏离平均值的起伏现象叫涨落),促使企业创新和远离平衡态,当外界参量达到临界值时,非平衡相变就会突然发生(注:耗散结构理论认为,非平衡相变是指远离平衡态系统从一种稳定状态跃迁到另一种稳定状态的现象),企业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新态转变。企业演进能力现状、四因素结构和外部环境的随机涨落因素,从总体上确定了中小企业演进能力跃迁的方向、速度和水平(范明、汤学俊,2004)。
参考文献:
[1]田会.企业动力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Gary Miller.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肖红叶.偶然事件是怎样锁定历史路径的――复杂性科学研究背景综述[J].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3,(2).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5]马林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6]阎世平.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7]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8]范明、汤学俊.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自组织研究――一个一般框架及其对中国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应用分析[J].管理世界,2004,(10).
[9]林汉川.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责任编辑荀福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4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