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改革与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时期,世界多极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现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教育考试改革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育 改革 创新
我国传统学校教育常常是以沉重的课业负担、被动的学习过程、紧张的学习气氛、单调的教学方法、枯燥的学习内容、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高强度的教学训练等一些低级的教学方法,去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样的教育方法,固然可以在许多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能发展人的某些素质和能力,但却以牺牲人的快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沉重代价,并以压抑学生的个性心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为结局。
一、基础教育和考试评价改革创新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一直环绕在大家耳边,我们把传统学校教育统统归属于应试教育,是带有认识上的片面性。这两者是可以共同存在的。教育思想方法体系是具有层级结构的,它可以形成连续塔体结构,那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分别看做是这个塔体的塔底和塔尖,恰好位于这个连续塔体的两个极端,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考试改革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考试结果虽然不能说明全部素质,但许多素质可以通过现代考试来判断,考试是实实在在的,是能够说明许多问题的。外国有一些较成熟的经验可资我们借鉴。
⑴限制统考次数,减少考试难度,强化课程作业。考试的增多,非但没有加强训练,严重的是令一部分学生出现了焦虑,甚至抑郁。经过一路考试走下来的学生都太过于死板,因此我们加强课程作业的学习,它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探索性或研究性学习,深入思考学术问题或者把所学的知识理论应用于社会实际。
⑵许多国家的学校考试制度,对考试这種手段的把握,基本上呈现出小学阶段宽松、初中阶段略有扳紧、高中阶段相对绷紧的趋势。小学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是小升初,家长为了让孩子上重点初中,从一年级就开始步入了紧张的学习中,有了重点初中,还有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每一级的考试都至关重要。国家可以稍微放松一下考试,让孩子们松口气。
⑶课业考评方法多元化,教学与评价整合化,尤其是表现性测验和实验技能教学考试受到高度重视与广泛采用。
⑷学习成绩和学生素质的评价大量使用观察表现等级来量定。考试评价的发展趋势是,采用特定的检测来检查评估学生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进步,全面评估学生在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进步。并把这些评估体现在学生成绩单上,这样的成绩单不再是抽象的考试分数,而是提供了许多有助于了解个人进步、行为表现的信息。
⑸考试评估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特点,用游戏活动化和动态化的评价方法,比较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由于儿童年龄小,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意思不容易领会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低,往往难以从笔试来做评价。因此,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尤其是采用活动化、游戏化、情境化的评价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游戏化活动,探测儿童心理发展潜能,这样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情绪和潜能,提供合作学习和间接学习的活动情境。
总之,国外的考试评价改革表现出上述几个方面的经验和趋势,若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可归结为:通整性,多元化,发展性,人性化,真实性,动态化,表现化,活动化。我国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要有国际视野,但要基于我国的国情,特别是要充分认识和尊重我国学校教育和考试评价的传统文化特点。
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高考作为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它为所有社会成员树起“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文化氛围。各个大学对于各省份的招生人数和录取线的制定,有利于把握考试标准,又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教育资源得到高效的运用。当然完美无缺的考试制度是不存在的,考试本身是一把双刃的利剑,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⑴高校对人才的评价纬度相对单一,虽然高考的许多改革措施都在努力实现多元化的评价,但在我国高校的运营中,重心几乎全部倾倒在高考成绩上。换句话说,人们实际上常常把“优秀人才”简单化为“优秀考分”⑵我国高校的招生录取方法相对单一。这种录取方法与目前高考对人才评价单一性和高考人才评价手段单一性的现状是互相适应的。这种单一性不仅把才能的内涵局限于学业方面,而且竞争结果有利于擅长书面检测和各门科都全面发展的部分考生。
高考改革需要哲学层面的指导思想,那就是要始终秉持“国际视野,国情本位”的高考改革理念。不能一味的效仿外国的制度。在国外一般民办大学要比公办的好,那我们也要提倡民办学校吗?国情不同,相同性质的东西就完全不一样。同样,国外许多大学拥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权(进入高校进行二次考试),那么我们国家就要提倡吗?一些国外高校自主招生的制度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完全搬到我们国内便行不通。还是一句话,因为国情不同,而且国内监督机制不完善,客观条件不便利,招生代价太大,而且对于高校实行面试或第二次考试来讲,上千万的考生在暑假大热天急匆匆地穿梭往返于全国高校之间参加面试,像蚂蚁搬家似的,给国家、社会秩序造成极大压力,许多考生恐怕连交通费用都承担不起。更何况,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缺乏监督机制,容易出问题。因此,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改革也要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即在,坚持统一高考制度的前提下,有原则地扩大各省市、各高校招生考试的自主权,加大高考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力度。
三、高等教育教学和教师教育改革
学校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的角色榜样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首要的任务是要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来武装自己。针对教师教育改革,我们要坚持国情本位和国际视野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这里有发达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动向和特点,其一,高度重视文化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把未来教师培养成“人类拥有文化的拥有者”。其二,强调培养师范生的人文精神。深刻理解科学技术与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多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价值观”,学会“对学生的全面负责”,把师范生的个性发展纳入教育目标及课程训练的具体要求之中。其三,高度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学科的课程训练,在教育课程中,除了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外,还有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社会学等。其四,具有促进教室职业专业化与个性化的特点。具体做法有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入学标准、加强教育学以及教师技能方面的学习与练习,使教室职业与工程师、医生和律师一样,不经过多年专门训练是没有能力和资格胜任的,最后建立严格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评估制度以及较有活力的教师奖励制度。其五,对教师的教育能力的要求提高、范围扩大。
首先,教室专业化是目前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一种让社会尊重而羡慕的职业。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遇到优秀的教师,但是很少有家长愿意送自己的子女读师范。因此师范院校改制以后,特别是学费并轨以后,报考师范的学生更少了。其次,劳动工资制度的限制。虽然《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但久久未能落实。 第三,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学校都想把自己办大办高。于是中等师范升格为师专、师院,师专升格为师院或综合大学。有些地方师专,为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扩大专业是必要的,也是大势所趋,但需要有计划、有条件地发展。一旦成为一股风潮,就不仅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也使师范教育的资源大量流失。今天,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师教育的重建问题,师范生免费教育也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建提供了契机。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改变原有的落后的教育观念,不偏激不激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这样才能积极稳妥的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振兴教育的全面素质教育目标。
所以,我国在教育方面的一切改革,要立从国本,贴切社会,附和国民,不能急于求成,一步一步稳稳妥妥的走,改革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我相信中国肯定能步入符合自己步伐的改革。
作者简介:
聂苗苗 出生于1997年7月13日 在读本科 工程管理专业 就读于烟台南山学院 商学院工程管理系工程管理1601班
邹燕 出生于1981年10月29日 硕士研究生 就职于烟台南山学院
刘洋 出生于1999年 3 月21日 在读本科 工商管理专业 就读于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1701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9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