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事业单位会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核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门超
[摘要]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财富,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稳固和发展,对固定资产加以管理,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动事业单位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文章就围绕着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会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5.145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仅能够保障事业单位的顺利运作,也是国有资产中的一个重要构成板块。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维持资金的运作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在经济与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社会发展新时期,事业单位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开始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其改革进一步推进的过程当中,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也应当随之有所改善以及发展。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引起重视,避免资产运作过程中的流失和浪费,保障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性,以促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与人民[1]。但在目前的资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文就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1事业单位会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失真。固定资产信息是保证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在目前的许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当中,却存在着较为严峻的信息失真状况。这种现象给相关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固定资产的具体数量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而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根源主要涵盖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点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存在缺陷。固定资产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多次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资产流失情况,但现有的资产核算方式却并没有将这一流失的部分计算进去。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的账目中仍然维持着购入价值,从而造成一种资产资源的虚增现状。第二点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入和利润计算存在问题[2]。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购入固定资产时所选择的都是一种在当期就进行支出的方式。这种方式与分期分摊相比,就在成本上有了较大幅度上涨,从而导致事业单位最终获取的年度利润下滑。
(2)固定资产不进行定期清查和盘点。固定资产不同于现金,不能为事业单位套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在进行日常资产事务的处理时,也并未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产生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形成定期核算的习惯。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对于大多数的事业单位而言,固定资产在初次购入时所进行的登记数据都比较完备,但一旦开始投入使用,相关人员都往往不再进行定期的清查和盘点,也就无法准确把握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此外,虽然一部分事业单位具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排查与清点的习惯,但他们仅仅只是按照登记簿所记载的情况来开展工作。在很多时候,登记簿记载的情况并不契合固定资产的实务,因为一些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记载人员又往往会出现各种纰漏,导致最终的记录结果并不符合固定资产使用的实际情况。这种盘点方式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的作用,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3)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不合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法一直持续使用下去,在经过一段的时间之后,固定资产就会存在报废和调拨的现象。会计人员需要在这种状况产生时依据其损耗状态来对流失的资金资产进行详尽的审核验算工作。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却存在着大量的核算障碍。第一点是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并未对固定资产产生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进行资产处理时过于随意。固定资产的转让以及报废都没有经过专业化以及规范化的流程,从而给会计人员的管理核算工作带来较大的障碍。第二点是尽管事业单位已经对固定资产的重要意义有所重视,但会计管理人员却并未遵循相关规章制度。比如,已调拨的固定资产仍然被登录在账目上,或者一些资产未经审查就直接进行了报废处理。这种工作方式会造成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
(4)固定资产没有相关的制度作为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在工作实践中却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管理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缺乏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在大部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以及处理都缺乏明确的规定。会计管理人员也往往更加重视对于现金的核算管理工作,对于资产实物的管理却较为薄弱。
2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有效措施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想提升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工作效益,首先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以让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变得“有章可循”。而制度的建立应该包含以下两点内容:第一点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有责任才会有目标,有动力。管理责任制能够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并细化到每位管理人员的身上,使得每位责任人都拥有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事业单位需要对领导以及会计从业者的管理权限进行区分,保障他们各司其职。一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障碍,相关人员就应主动履行自己的责任。第二点是建立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的日常事务当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涵盖了多个环节的内容,比如资产的购买、运用、维修以及最终的报废等[3]。为了提升资产管理效率,保障各个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需要依据各个流程的不同内容制定出详细的管理制度,以强化每个阶段的管理工作,增强管理质量。
(2)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固定资产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多次使用而造成一定的资产流失。为了避免事业单位资产虚增的情况出现,保持固定资产与登记账目一致,会计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与清算。固定资产清算的频率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应该保持半年一次,而如果没有充足的条件,资产清算也至少需要维持一年一次的频率。在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都应该积极配合工作的推进,以帮助会计部门准确把握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这些问题,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确保各项资产能够做到卡、账、物一致。
(3)做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无法规避地形成一些損耗,从而造成一定价值的流失。因此会计人员在定期的资产核算中需要做好计提折旧工作。为了保障核算工作的严整以及规范化,会计部门应该对不同使用年限以及不同损耗程度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详尽的规定,以使得会计人员能够顺利开展核算工作,并确定固定资产现有的真实价值。
(4)合理引入互联网信息技术。随着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信息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并逐渐渗透进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事业单位也需要在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合理引入互联网技术,来保障核算工作开展的准确性以及高效性。首先,单位需要加强网络硬件与软件建设,然后联动各个其他部门,以确保会计人员工作开展的顺畅性。
3结论
总而言之,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重视,并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以保障固定资产能真正为事业单位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张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纳税,2018,12(25):174.
[2]胡团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新特点[J].绿色财会,2018(10):24-26.
[3]崔永桃.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9):164-1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4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