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思考和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春露

  摘 要:国际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服务贸易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和增长速度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该特点使得教育界和学术界对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研究和行情分析,以及对该领域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纵观国内高等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设置和教材教学,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改进和完善的空间。现就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总结出的经验,结合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做出相应的问题剖析并给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教改;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8.076
  国际贸易主要由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大部分组成。国际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其发展却十分迅猛,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转移、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挖掘、巩固比较优势的具体体现。同时也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人民消费倾向和品味的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19%,15.17%和9.97%,而服务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率则分别为5.93%,4.31%和9.04%,服务贸易整体高位平稳增长。服务贸易总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保持在15%左右。作为传统贸易大国,如何在逆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环境下,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弯道超车,改变经济大而不强的现状,成为国家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服务贸易正成为国家深化对外开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以及实现上述目标的新动能。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国际服务贸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于能否培养出符合产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教育界和学术界需要关注的重要教改课题。作为起步相对较晚的贸易门类,有关服务贸易的理论、政策、实务和教学实践显得相对比较单调,这与已经非常成熟的国际货物贸易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无形商品的跨国贸易往来,服务贸易拥有与货物贸易相迥异的特点,而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人员和资金国际流动壁垒的降低,为通过过境交付、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和境外消费等渠道提供的无形商品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该领域紧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演变的特点,使得在该课程理论、政策、实务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变数,这向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同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主次和先后顺序。否则,可能会出现难度递进关系混乱,课程内容相冲突,甚至本末倒置的情况。这会对学生们系统性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干扰。
  1.2 课程体系薄弱,缺乏支撑性相关课程
  货物贸易拥有庞大的课程体系,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海关理论与实务》、《外贸制单》、《外贸函电》等支撑性课程。服务贸易课程体系则显得比较单一,目前,该课程体系内只有《国际服务贸易》一门课程。与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亟待建设、完善。
  1.3 教材内容相对老化和偏重理论化
  国际服务貿易是时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其受世界科技发展状况,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际贸易政策变化,新兴服务产业更迭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其是一个不断演变的领域。正是如此,很多教材的内容和数据信息出现了脱节和老化,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另外,由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在理论上存在质的区别,加上服务贸易政策和国际服务贸易协议和区域性协议等内容,教材内容就显得过于理论化,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1.4 教材内容宽泛、浅薄,实务“被”脱钩
  国际服务贸易涉及12个大类,百余个分部门,它们各不相同且特点分明。纷繁复杂的门类导致类别服务贸易和区域服务贸易内容俨然成了相关服务贸易门类或区域的行情分析,实务“被”脱钩,且学生对服务贸易相关行业认知寥寥,失去了应用价值。而 “服务外包”和“劳务派遣”等服务贸易中的热点课题则出现了深度不足的问题。另外,一些教材还出现了案例与理论无法衔接的情况。
  1.5 专业师资以及教研的欠缺、师资培训不足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国际服务贸易的时效性、渐进性、复杂性和实践性差等特点综合在一起,向《国际服务贸易》的任课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该领域固有的特殊性和教材本身存在的诸多缺憾是授课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难题,这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极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然而,许多院校都面临着专业服务贸易领域师资匮乏的问题。任课教师多为教授货物贸易相关专业课程出身,服务贸易中特别是五花八门的服务贸易门类,即服务贸易“实务”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同时,服务贸易相关教研工作也相对欠缺,丧失了弥补教材自身漏洞的机会。 除此之外,师资培训不到位也是现实存在的现象。另外,受限于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例如,在教学中,不能把服务贸易理论、服务贸易相关协议以及服务贸易相关门类等内容融会贯通,进一步深化了理论与实务的脱离;教学主要依赖传统模式,缺乏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尝试等。
  2 国际服务贸易教学改革建议
  结合国际服务贸易本身的特点、上述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问题和客观的条件约束,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2.1 优化培养方案和合理化课程设置
  培养方案的优化和课程设置的合理化是决定《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外部因素。在课程设置上,必须理清《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国际服务贸易学》这三门课程的特点和层次递进关系,既要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又要避免课程难度和递进关系上的冲突。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应分别在大一下大二上阶段开设;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国际贸易学》应在大二下阶段开设;同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与延伸)可作为国际贸易学的理论进阶,在大三上阶段开设;同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国际服务贸易学》,作为《国际贸易学》的分支,不建议先于或与国际贸易学同期开设,建议在大三下阶段开设。另外,由于《国际贸易学》和《国际经济学》在部分理论内容上存在重叠,建议在两门课程大纲的建设和教材的选用上要协调好,避免内容的不必要重复。
  2.2 推动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建设
  与国际服务贸易相关的课程体系开发和建设将是学术界和教育界所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决定了该领域将经历一个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新的理论、政策、实践将不断问世,国际服务贸易势必成为国际贸易的增长点和动力源。学术界和教育界需要紧跟发展步伐,适时开发和建设出符合当代高等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服务贸易相关的课程体系来。
  2.3 出版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和教材的修订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配套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我国从事高等教育《国际服务贸易》教材出版工作的出版机构数量庞大,不同的编者、门类、版本数量繁多,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建议建立起有效的市场机制和上下游间的回馈机制,以市场需求为本,上游部门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斟酌、采纳下游市场的诉求,及时修订增补、更新数据、再版教材,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2.4 跨学科、跨专业资源共享;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
  国际服务贸易下属大类中,涵盖教育、金融、旅游、运输等专业性强,普遍存在相对应的学科专业。《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实务中涉及这些领域的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资源共享,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作用。除此之外,其他形式的师资培训,例如,由学科带头人听课评教、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等,对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成长也十分有益。定期邀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学指导对于教师获取最新教学理念、深化对行业发展动态的解读,提升专业和教学水平等都大有裨益。
  2.5 教研和科研并重、教学模式创新
  打铁还需自身硬。与服务对象直接接触,身处《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旋涡中心地带的一线教师需要从自身入手,深挖潜力,肩负起纽带的使命。建议在积极拓展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知识储备的同时,紧跟时事动态、行业脉络、政策动向、经济形势,提高个人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建议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抓好教研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案例应用、任务驱动、探讨互动等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案例是丰富《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来源,然而,受限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要从时效性、代表性、关联性、启发性等入手,只有这样,所引入的案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程内容的需要,反应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随着我国服务贸易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國际服务贸易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而越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越是能拓宽学生们对该课程认识的深度和宽度。除此之外,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丰富教学提供途径、信息交换媒介以及考评数据分析手段等。另外,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打破传统以PPT为主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多媒体元素,将视频、图像、图表、动画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活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比重,通过增加他们的参与度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该目标可以通过设置以结果为导向的任务,让学生们单独或分组,利用所有适用渠道,获取信息并完成任务,再通过翻转课堂等形式,做任务汇报。这样变被动为主动,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加深他们对教学目标的掌握和理解。
  3 总结
  作为国际贸易的新增长点,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服务贸易已成为各国展开贸易竞争的新战场,引起来自各国政府、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共同关注。《国际服务贸易》作为一门年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从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材教辅、教学研究、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处在开发、建设、完善的探索阶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根本、以教科研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的体系建立,对真正做好以《国际服务贸易》为代表,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彭寒飞.《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研讨[J].文教资料,2016,(9):165-166.
  [2]张超.浅谈《国际贸易》课程中“国际服务贸易”部分教学内容改革[J].现代营销,2012,(9):282.
  [3]胡炜,魏培梅,张宝玲.《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7,(11):24-25.
  [4]戴斯玮.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1):92-94.
  [5]周五七.《国际服务贸易》教材建设与改革研究[J].对外经贸,2015,(7):146-149.
  [6]刘军.《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学刊,2015,(22):59-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7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