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青松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优质高效、稳健发展,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后,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加强财务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速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等,建筑业近几年蓬勃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如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问题突出,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需引起重视,在解决方法及策略上加以研究,促进企业进一步稳定发展,从规模和发展质量上同时提高。
一、目前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财务管理意识不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基建规模激增,同时房地产行业的快速繁荣,带动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企业规模增大的同时,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及时调整、建立健全,或者没有严格执行,特别是内部控制、管理会计、资金管控,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制度缺失。同时由于行业特点,注重项目管理和项目生产,忽略财务管理。高层领导的不重视和财务人员自身的管理意识的不足,使得一些企业成本管理不规范,资产负债率高,财务风险大,企业效益低下,甚至产生亏损。
(二)财务管理核算工作和施工实际脱节
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突破了原来的施工范围,大的企业开始跨地域,跨国境承揽工程项目,一些公司因此设立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派出机构,而财务管理没有及时做出调整或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如有的公司财务人员没有随工程项目设置,就很可能导致财务信息收集、传递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本身工期长,过程中变更洽商复杂,财务核算工作量大,技术难度大,需要工程、商务、财务人员通力合作,成本核算、管控、资金调度要求能力较高,各项环节很容易脱节或传递不及时、准确,或者判断不准确,或者甲方、监理、设计单位的不配合,都可能造成核算与实际脱节,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另外一些公司内部以包代管,平时不注重过程管控,按责任状计提毛利,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更有少部分公司只做表面上的改进仍然违规采用出卖资质,以挂靠的方式经营,财务原始资料不完整或存在不真实,严重影响建筑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结果信息,存在很大隐患。
(三)注重成本要素的管控,缺乏项目全过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大中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过长时间发展,目前基本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平常也注重分析评价,并采取一些措施控制直接成本费用要素。但大多数注重成本要素的控制,建立核算办法和相应的成本归集科目,如关注工程项目的基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费用及常规其他直接费用的控制,往往缺乏对施工项目生命周期的整体考虑。如投标前投标报价决策,标前成本测算,对以后的商务谈判预设有利条件;由于竞争激烈的原因,对甲方资信没有进行严谨周密的调查和科学评估;对甲方建设资金没有了解,或者为了获得工程同意垫资,没有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没有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税率选择等应尽的管理手段;缺乏风险意识,为企业经营带来不可控的风险,造成企业财务杠杆过高。工程施工结束后,项目部没有及时进行内部结算,核算,及早对项目成本封闭,抓紧准备结算数,及时与甲方或审计部门对审核实,落实经营效益;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维修不及时、到位,也可能造成后期工程尾款无法按时收回,影响企业形象和客户满意度,增加企业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有时工程人员责、权、利不明确,无法调动全体人员管控成本的自觉性。
(四)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财务风险广泛存在
资产负债率通常以不超过50%为宜,国资委对央企资产负债率规定为工业企业不得超过75%,非工业企业不得超过80%。建筑企业,由于行业特殊性,一般资产负债率较高,整体来说,资产负债率在60%左右较好,最高不得超过80%。据公开资料,2017年年底,中国建筑资产负债率79%,中国铁建资产负债率84.6%,上海建工资产负债率79%,北京城建资产负债率74.4% 。甚至一些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资产负债率高是我国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的通病,高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繁重的财务成本,影响企业利润,甚至导致财务风险。其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我国建筑市场投招标的原因。建筑市场上的不规范行为和建筑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及甲方建设资金不到位,近年来大多数工程发包没有预付资金,且要求交纳过高的保證金,施工方带资承包、垫资工程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为了占据市场和企业发展,施工方必须承担资金压力。其次,是建筑项目的经营模式原因。国内建筑市场正逐步与国际建筑市场并轨,承包运行方式已开始向资金需求量大的“经营—维护”、“建设—经营—转让”、“建设—拥有—经营”等多样化项目承包模式发展,特别是2015年我国大力推广PPP模式,建筑企业的资金状况成为合同签约率和实现项目预期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然而,建筑企业的资金状况不容乐观,在自有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建筑企业不得不大规模举债。其次是企业内部会计业务处理上的原因。比如,对外工程结算及往来科目使用不当,内部结算科目处理不当,报表项目填列不当等都会引起企业资产负债总额虚增或虚减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资产负债率。最后是经营管理上的原因。在经营管理上缺乏一套可行的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融资策略、资金结算制度等),造成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一方面各级核算单位沉淀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又大幅举债,内部资金潜力没有发挥,系统协调的作用没有发挥,没有充分发挥资金利用价值而间接地影响了资产负债率。 (五)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也是一些企业的共性。由于企业财务监督意识的不强,有制度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财务监督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制度长期不更新,执行情况没有及时评价,风险点控制不严。没有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项目人员的内生动能得不到发挥, 出现没有严格对具体的工料对比分析,造成开支无计划,成本控制不力,应收账款无专人跟踪,结算后维修不及时,尾款难以回收的情况。财务监督、内部控制、内外部审计作用发挥不利,即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也没有激发全体员工的管理自觉性。
(六)管理会计推广不力,管理方法和使用工具无法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
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核算对象和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企业跟不上变化的形势,仍然沿用原来的核算方法,没有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企业不重视信息化建设,或者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无法发挥新技术带来的便捷,没有应用到财务管理上。如没有在行业内寻找合适的标杆企业作为参照学习的榜样,企业内部好的管理经验得不到推广,计划控制成本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没有及时跟上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步伐,对管理会计的新方法掌握利用不及时,对ERP等企业管理新工具认知不深刻,无法为企业财务管理新方法服务。
(七)企业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无法满足工作要求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融入全球经济,近几年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越来越趋同,经济事项越来越复杂,新准则不断发布,财务工作的专业性,难度越来越高,许多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的品质,岗位忠诚度也需要提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差。最后财务人员综合能力无法适应工作要求,工作停留在表面,缺乏有效的积极管理和创新精神。
二、完善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顶层设计,健全组织、制度建设,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首先,现代企业治理层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重要地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财务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大到股权结构,企业并购,利润分配,资金管控,成本核算,小到日常管理,科目选择,税务的缴纳,与企业稳健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建立健全财务组织机构,合理设置财务人员是头等大事。
其次,要评价企业的各种财务管理制度设立和执行情况。根据变化的环境及时更新补充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发现的风险点和不足,重新完善相应控制方案。
最后,财务部门基本的功能是核算、反应、监督,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各项指标。增强企业管理层、财务管理人员自身财务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發挥反应监督、控制作用,为企业发展、决策、运营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加强财务标准化建设,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企业规模扩大,人员增加,核算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财务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一方面,现代企业机构复杂,如分、子公司、项目部、内部专业机构,数量巨大合作机构及关联交易;另一方面,核算的实体项目标的金额越来越大,数量也不断增多,出现了年营业额万亿以上建筑巨头,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一般在100亿以上;财务人员队伍增多,人员分散,水平参差不齐。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进行财务核算标准化工作,如科目的设置统一,经济事项处理方法一致,成本要素设计标准,成本归集途径规范,税务缴纳程序相同,做到标准统一,基础工作扎实可靠。这样财务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准确性有保障,增加内部可比性,反应准确,风险可控,为后面的管理会计打下基础,为决策提供保障。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发挥大数据功能,为企业财务管理服务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硬件设备的简易可得,为企业财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提供了便利。标准化建设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基础保障,反过来信息化增强了企业大量基础信息的处理能力,促进标准化进一步发展。一是企业可以将大量物资信息在项目端录入系统,既可以使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及时传递,掌握物资动态情况,便于相互间调剂,减少库存和挤压,还可以大范围进行量、价分析,提高物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内部标准成本和计划成本的设立,也有利于与外部标杆企业对比,扬长避短。二是供应商、劳务队伍、分包企业的管理更加便捷和高效,相应的投招标工作透明度,信用管理,公开公正得以保证,降低企业费用,成本动态可控。三是企业的各种分析工作,内控可追溯性很容易实行。
(四)加强管理会计队伍建设,加强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发挥管理会计作用
适应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尽快建立管理会计队伍。利用信息化给财务工作带来的高效率,将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及时转岗培训,同时向外部招聘高质量管理会计人员,开展专业的管理会计工作,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管理办法,强化预算管理,制定适合企业的管理标准和考核指标,为决策层服务。实行项目生命周期的无遗漏全程管理,又要突出经济效益核心。
(五)加强财务分析和评价工作,引入外部审计监督机制,加大财务监督力度,发挥奖惩机制的作用
信息化为企业财务分析、评价工作提供便捷,管理会计的建设运用为分析和评价提供了保障。分析和评价工作需要制度化,定期开展。既可以是财务的季度、半年、年度报告后;也可以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开展分析评价,开工前的计划成本制定和责任状的签订,施工正负零节点、结构完成、装修工作,竣工后整体分析、评价;另外可以分析、评价单个工程项目、分(子)公司,业务部门,也可对整个企业完整的体检分析、评价。总之根据企业需要和各种目的随时开展分析评价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中去。随时注意财务监督,强化财务监督力度,必要时可以学习国外跨国企业经验,引入外部中介机构。借助外部的专业力量,提高分析、评价,监督质量,增加公开公正的力度,树立榜样。企业要对分析、评价结果适时在合理范围公布,赏罚分明,营造盈利光荣、亏损可耻的良好氛围,建立考核评价的长效机制,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性、主动性。 (六)加强资金集中管控,切实降低资产负债率;加强财务风险和预警建设,防范风险,保证企业稳健运行
现代企业资金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资金就是企业的血液。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需要量大,资金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分散管理,难以集中,资金利用效率往往因此而降低。另一方面资产负债率高,财务费用大,各种风险也加大。企业一定要统一认识,加强资金管控。根据企业情况设立财务公司、内部结算中心、或内部专门资金管理部门,制定管理办法,建立管理平台,开展企业资金的管理。 首先开展内部调剂,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对外借贷口径统一,利用企业整体优势,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关系,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进行总量控制;加强担保、授信管理,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规范各种票据的使用。 利用科学方法,寻找企业最佳资金平衡点,建立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治理机制,切实控制、逐步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经常开展财务风险评价,设立预警机制,防范风险,按照国资管理部门要求保证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企业长久稳健运行。
(七)打鐵还需自身硬,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各级财务人员要根据变化了的环境,提高意识,主动适应要求,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一是加强财务人员道德水平建设,增强爱岗敬业精神,工作积极主动,善于创新和学习;二是加强专业业务知识的学习。掌握国内外财务会计发展动向,关注各种新准则和指引的学习,参加职称的考评,重视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能力,具备胜任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三是加强内部控制、法律知识,商务管理,企业管理等综合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加企业财务综合人员的数量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宋曙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税金融,2017(03).
[2]刘彦.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8(18).
[3]彭泽霞.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8(27).
[4]樊淑红.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8(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7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