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在逐步深化改革。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经费不断增加,合理分配教育經费、高效准确使用财政拨款变得尤为重要,这使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更是高校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促进自身发展的必要措施。在分析我国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必要性和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7-0117-02
  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高等教育在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拨款的使用效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人才。
  1.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我们首先明确一下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它是以预算为对象开展的绩效管理,是将绩效管理理念和绩效管理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并实现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
  2.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的背景。我国从1999年第一次对高等学校展开扩招,高校招生规模有很大幅度增长,并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更加广泛,政府财政拨款不断增加,高校的招生规模扩大、教学质量提高。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改革预算编制机制,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如此一来,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未被彻底地改变。2010年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党中央提出强化预算绩效改革、提高财政拨款使用效益的号召,高校继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2015年正式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指出了绩效在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首次以法律形式将绩效管理体现在公共预算财政收支中。高校预算是财政收支的一部分,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十分重要。
  3.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的意义。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学术理论的发源地,理应做好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合理安排财政拨款,充分发挥教育经费的作用,推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和长久发展。实施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推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首先,高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其持续稳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相对独立的主体参与市场运营的过程中势必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比如高校向金融机构贷款就会承担举债风险。此时,高校很有必要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全面考核财务运营状况,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另外,高校教育经费紧缺与资金闲置浪费的矛盾普遍存在,高校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可以监控资金使用方向,评价资金使用效果,充分发挥有限的教育经费的作用。
  其次,高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促进财政拨款的良性循环。高校财务部门在经费规划安排、预算分配和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高校资源全面考虑,明确各部门责任,合理分配资金,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最后,高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科研优势,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高校通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高效利用资金,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得更多财政资金,从而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和教学质量。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财政部门对预算绩效越来越重视,高校在预算绩效管理领域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绩效。但是,我国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仍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形成,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全面。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普遍存在“重核算、轻执行、轻分析、轻考核”的现象,对预算绩效管理没有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没有把财务预算制度作为经营管理的法律依据。部分职工没有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认为财务预算与自己没有关系,那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在编制预算时,他们并没有合理分析自身资金需要,而是一味地多申请项目资金,严重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2.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不完善。近些年来,财政部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只是从总体上对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做出了部署,对具体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没有做出明确的指示。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预算管理办法,但没有彻底规范预算绩效的目标设置、过程监控以及结果评价。而且,我国高校的预算绩效考评不注重实质,方法简单,经常将年终执行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由于没有建立考评结果的奖惩办法,高校职工并没有主动参与资金预算。
  3.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监管不到位。很多高校的预算编制不够科学、不够合理,编制预算的基础是上一年的实际支出,再结合学校的职工人数和发展需要,采用增减量预算的方法编制的。这种编制方法简便易行,容易推广,但主要的弊端是预算中包含了以前年度不合理的支出,这使得预算数越来越高,财政拨款浪费越来越严重。另外,高校没有将财政拨款之外的资金包含在预算中。高校的预算监管工作也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在工作中存在检查方式单一、没有遵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工作积极性低等问题。
  三、完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尽管我国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探索仍处在“婴儿”阶段,但全面彻底地实现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是必然之势。针对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对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高校应该广泛宣传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知识和文化,尤其要充分发挥本身拥有多数知识分子职工的优势,着重培养他们的绩效意识,并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带动全员参与绩效管理,让职工意识到自己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正确理解实施绩效管理的动机和意义,推动高校预算绩效改革。绩效预算是一种新的尝试与变革,这不仅需要每位职工主动的配合,还需要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重视,更需要国家有关法律的制约和政府部门的推进,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绩效的顺利施行。
  2.优化相关配套措施,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可以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考核规则、确定考核范围、规定考核办法、拟定奖惩措施,遵循“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及时纠正不良行为,用法律手段处理违法行为。高校可以将预算信息适度公开,提高其工作进展的透明度,接受国家政府、教师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预算绩效评价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工作,高校的各相关部门应该协作共同完善指标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各部门必须遵循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制定出既能起到约束作用又能起到激励作用的指标。
  3.合理编制预算,构建全程监督机制。要想推动高校预算绩效有效实施,必须以编制切合实际的预算为出发点。为了编制合理预算,高校的各部门应该全面考虑不同学院及专业的差异性,按照其教学模式的性质和特点编制财政预算,既要保证资金的充足,又要避免浪费堆积,还应该严格按照年度预算执行,在年度合理资金预算数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高校应建立完善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有关部门要加强预算绩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通过绩效审计推动预算绩效的实施,充分发挥财政拨款的作用。
  四、结语
  高等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国民综合素质和前途命运,而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推动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必须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合理编制预算,优化相关配套措施,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实现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勇.关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8,(34):59.
  [2]  薛峰.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8,(27):25-26.
  [3]  王海琴.高校预算管理问题探析[J].会计师,2018,(2):76-77.
  [4]  储正东.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8,(16):106.
  [5]  孙妮娜,王军,吴力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北方经贸,2017,(11):72-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35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