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域经济学理论范式演进与应用拓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理论范式研究也开始逐渐从区域化向主流经济学理论演进,在这个过程中两者之间相互补充,区域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拓展。基于此,文章主要探析了区域经济学理论方式演进与应用拓展,以期向相关从业者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理论范式;应用拓展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难以忽视的问题在于区域经济的不均衡。除了实际经济发展层面上的体现之外,主流经济学理论也没有这部分内容的出现,所以通过对区域经济学理论方式演进与应用拓展的探析,既可以对经济理论的空缺进行填充,也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区域经济学理论范式的特征
  基于本体论来说,经济活动的空间因素是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区域经济研究的后期,在主流经济学家的推崇下会比较关注个体动机。首先,它建立了理性人假设与物品稀缺性假设,在厂商与消费者的均衡前提下,分析了获得最终市场均衡状态。经济对象的微观均衡分析在近代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构建中引起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如果是基于认识论的视角去分析,其主要涉及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并且在研究中并没有对规范主义的哲学思想给予一定的重视。在构建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时候,观察的重点对象也只是描述空间经济活动的特征,如企业如何去选择厂址等,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区域科学与区位论被运用于在城市的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中,这就体现出了区域经济学的实用主义、实证主义,由此可见这些内容之间的确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果以方法论而言,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方法则是描述性的研究与经验验证,在对此的研究过程中,包括的主要内容就涉及到描述空间经济特征,而具体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则是以归纳法为主。区域经济学的重点是空间区位与经济总量指标的关联性,在调整区域政策的过程中是以此作为基础,会重点对产业的集聚给予关注,在探索它与空间变量的联系时,都是基于经验研究之下,不过并没有充分解释总体趋势与这种集聚的个体动机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联。在主流经济学研究当中,对该关联会比较重视,并且它与区域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存在一些联系,因此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来补足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缺陷与不足。理论演绎在主流经济学之中会比较受关注,并意图对个体理性动机进行揭示。计量研究与验证理论价值是相同的,不过理论假设的来源并不是根据计量研究所获得的。
  在整体的视角上分析,经济系统是由不同的部分所组成的,整个系统的运行是需要紧密合作、相互协调,这样就组成了一个体系,该体系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简单来说,自组织性是市场经济基于主流经济学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所以关注的重点就成为了个体选择。从传统意义来看,区域经济系统在区域经济学基础上可以运筹其组织系统,那么优化布局与结构就成为了整个研究中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二、区域经济学理论方式演进
  在研究区域经济学理论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孤立国,这个孤立国在均质平原之上,其中中心城市主要是进行制造品的供给,而城市周边的区域则是承担着食物的供给。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而言,运输条件与自然条件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该假设之中,运输条件与自然条件方面各区域没有差异。杜能认为农场利润最大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市场与生产的距离,如果产地与市场的距离较大,所需要的成本就会越高,这样就会给农业经营的规模产生影响。如果耕作的成本是固定的,城市距离就会与追加运费成正比,距离越远追加的运费成本就越高,但生产的规模就会越小,与之成反比。杜能创建了农业圈层理论,同时认为各区域农业布局的最优类型应该是差级地租。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杜能利用体系化、理论化进行了验证。
  空间在区域经济学理论中实质上就是经济物品,在经济活动当中,它的基础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根据杜能对此理论的分析来看,区域经济学有着双重性的特征,要比其他的研究成果有更强的普遍性与相关性,所以可以看出基于杜能经济思想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该思想提出后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得到业内的重视。萨缪尔森的空间市场均衡模型是基于杜能理论所创建。区域经济学正式开始被主流经济学所接纳,是通过艾萨德的努力实现的。
  三、应用拓展分析
  (一)区域经济学有着更强的解释力
  区域经济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所获得的重大突破,其实主要是受到主流经济学推进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区域经济学之中,区域经济禀赋、比较优势、运输条件以及地理几何分析等都是主要的理论工具,不过这些理论在理论范式之中有着发散性的特征,不能得到归结于整合,所以也就导致了区域经济学从整体上看并不是一台精密的仪器,而属于一个比较粗糙、混乱的工具箱,当社会经济存在缺陷或者不足的时候,这种理论依据并不能被用于解决这些问题,最终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还是会回到主流经济学中,而区域经济学则不会进一步发展。在研究的最终结论与成果之中,范式转化的实现是基于主流经济学整合背景下,进而对于产业集聚、区域差异的解释就可以通过基于具有整体性的理论框架进行。
  本质上来讲,社会成员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如支出与收入都涉及到經济方面的内容,所以经济的诞生是基于社会成员的个体决策所逐渐实现的,其中它所具有的规划性特点在传统的研究过程中是比较突出的。简而言之,就是在定义最优模型的时候以规范经济学为基础进行,并确定区域发展的目标,同时政府干预的方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强调。不过,相较于政府规划,在个体理性选择的综合方面还是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就无法对此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最终也就导致了区域经济学在上世纪七十年的发展中存在着不合理,使之较为落后。
  (二)经济政策供给受到区域经济学的影响
  由于每个区域的人文、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经济发展中就会有着一定的区别,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政府就会采取不一样的措施或政策来进行干预,而这也是区域经济学一个重要的特征,也是在我国社会中应用的体现,比较突出的就是关于对区域经济的规划与发展,而国内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应用范围就是“问题区域”。   因为在解释问题的过程中缺乏根源性,使得区域经济发展的诊断目的性与针对性都不是太强,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区域经学的政策建议未被认可,尤为突出的就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在经济中政府的干预作用十分明显,在规划模型中企业理性选择动机的缺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规模报酬、市场结构在政府的干预下,都会出现变化,这样就会影响到政府干预的效果,不能准确预见区域经济均衡状态的迁移。
  从政府干预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太大。区域经济在一般情况下是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对象,其中基于区域经济禀赋的产业结构规划就十分突出这一点,但是因为一些政策与手段的欠缺,就会导致整个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不足。主流经济学在调整市场参数的时候,一般都是以微观的视觉去进行的,这样才可以限制企业的决策,而这也属于经济规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被引入主流经济学理论范式。
  (三)关于主流经济范式趋同的一些相关启示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区域经济学理论范式演进是需要与主流经济学进行融合,相互补充与相互促进,通过区域经济学被融入到主流经济学理论范式内,就能够有效提升对经济问题分析的全面性、客观性与系统性,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区域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可以基于主流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市场竞争、制度机制、要素共享机制和社会运行等都可以用区域经济学进行解释,以此来就会提升区域经济规划的全面性与合理性。区域经济的全方位“扫描”将会成为传统单一的运输成本与比较优势来进行分析。
  如果我们是基于理论体系方面的视角去看待,就会发现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严整性在不断提升,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主干与分支学科的理论方式将会实现统一,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包容性与生命力是这一理论体系比较突出的地方,在区域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范式趋同的基础上,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区域经济学中也被合理运用,对该学科的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区域经济学理论范式演进的过程中发现其发展的趋势和进程。国内一些相关方面的学者对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时候,也可以去向“范式”进行整合,但是,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研究基础如果存在差异,就会造成一些争论的产生。人们可以运用在区域经济学研究基础上的主流经济学范式来对区域经济运行的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以更加深邃的目光观察。
  参考文献:
  [1]田雪.区域经济学理论范式演進与应用拓展[J].纳税,2018(6):147.
  [2]颜飞,罗永刚.区域经济学理论范式演进与应用拓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5(8).
  [3]张晶,鞠瑞年.浅析区域经济学理论范式演进与应用拓展[J].商场现代化,2017(10):102-103.
  作者简介:
  戴振华(1992-),男,浙江杭州人,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1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