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企业目标成本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实施成本控制,降低企业成本,一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方法之一。面对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严峻的企业内部生存发展目标,降低企业成本已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经营管理  成本控制  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项贯穿于生产组织与管理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它一般包括成本策划、目标测算、指标下达、过程核算、成本核查、效益评估和项目考核等六大环节。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是控制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加企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目标成本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在各个企业已经推行多年,但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一是目标成本的测算方式与现场的组织形式相分离,设定的成本目标与经营管理的分工不一致,无法真正落实到各个实施过程和各级控制者身上。二是目标成本测算没有细化成本责任区域,成本目标无法分解,指标粗略,实际操作难度大,使成本责任无法传递,测算资料形同虚设,无法体现目标成本管理最重要的环节:过程控制,管理效果不好。目标成本管理在今天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当今的产业环境性质所决定的。如今,企业必须面对全球性的竞争环境,适应快速变化的特点。作为传统的竞争战略,通过技术领先达到产品高质量,已经不能为公司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另外,竞争者之间的产品质量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使得依靠质量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很难奏效。产品质量需要提高的同时,成本也必须降低。
   一、目标成本管理的原则
  在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价格引导的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体系通过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减去期望利润来确定成本目标,价格通常由市场上的竞争情况决定,而目标利润则由公司及其所在行业的财务状况决定。
  (2)关注对象。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由市场驱动。服务对象对质量、成本、时间的要求在产品及流程设计决策中应同时考虑,并以此引导成本分析。
  (3)关注产品与流程设计。在设计阶段投入更多的时间,消除那些昂贵而又费时的暂时不必要的改动,可以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
  (4)跨职能合作。目标成本管理体系下,产品与流程团队由来自各个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包括设计与制造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原材料采购部门、成本会计部门等。跨职能团队要对整个产品负责,而不是各职能各司其职。
  (5)生命周期成本削减。目标成本管理关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格、使用成本、维护与修理成本以及处置成本。它的目标是生产者和联合双方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
  (6)价值链参与。目标成本管理过程有赖于价值链上全部成员的参与,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服务提供商。
  二、目标成本管理的内容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成本策划。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给项目部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公司与项目部的人、财、物,责、权、利关系,区划成本责任。
  (2)测算、下达并分解成本指标。根据工程合同,公司与项目部共同核准工程量和单价,做出目标成本测算;按照项目定位及其组织模式下达并分解成本指标。
  (3)过程核算。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活动,必须指导和服务于项目成本执行全过程。
  (4)成本核查、效益评估和项目考核。是以内外结算和审计为依据,综合评价项目部的全面工作,并做出结论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依据最终结论,给予奖惩。
  三、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意义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对项目成本的过程控制起指导作用,使项目成本管理真正做到了项目成本事前规划有目标,过程控制有依据,成本分析有标准;而且成本责任区域明晰后,便于落实分项成本的责任人和考核责任人的工作绩效。最重要的是,面对压价让利白热化的市场环境,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有利于增强全体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有利于把握项目投入产出的全局,有利于从机制上保证项目成本在过程中受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对于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长富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四、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不是孤立的,不仅成本本身的发生受到企业各种因素的影响,成本同时又是企业作出各种管理措施与战略选择的核心因素之一。成本控制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觀点和更为宽广的基础,考察成本控制与成本控制目标,不应该将考虑问题的范围仅仅局限于生产成本本身,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成本的发生过程,而应将成本控制目标进一步拓展。同时,由于成本与诸多变量因素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在许多情况下,单纯强调低成本不一定能代表经济上的合理性,因而需要将成本和与成本相关的变量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只有将成本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之中,才能体现出成本管理这一主旨。概括起来,成本控制过程中的目标应定位于:
  (1)直接降低成本。在任何设定的条件下,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因素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地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即改变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改进产品结构等措施,使成本降低。前者更多地带有战术性,后者则更多地带有战略性。
  (2)配合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成本控制首先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要配合企业为实施各种战略对成本控制的需要,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企业管理战略之一的成本领先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以成本竞争为中心,利用低成本优势在竞争中取得超过竞争对手的高额利润,或者以低成本为依托,通过价格竞争来扩大市场份额,最终扩大企业的利润,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地位。由于这种战略以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为前提,成本控制对实施该战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见,低成本既是一种战略,同时也是实施其他战略过程中追寻的一种目标。
  (3)在既定的企业战略模式下,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联动关系,以成本支持的质量、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促使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单纯以成本最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只是成本控制的一个方面;通过改变成本的构成、规模等提高收益则是成本控制的另一方面。有时,为了全局成本费用的降低,局部成本还有可能提高,这也应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49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