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专创融合理念”指导下,《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构建以人力资管理“职业生涯成长”和“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两翼,以《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体”系的“一体两翼”课程教学模式。实践中还需要注重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团队、搭建创新团队、丰富课程资源、实施360考核方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等,为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专创融合 课程 一体两翼 创新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既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还需要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创新型人才。专创融合是以项目制学习为手段,通过“学、用、创”为一体的专创培养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兼备的人才支撑。《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手段提高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活力和企业归属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专创融合”思想指导下,构建以“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两翼,以“基本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的 “一体两翼”课程教学模式,保障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专创融合理论解析
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被提出以后,创新创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在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中,王成荣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是面对所有学生,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是学生创业和就业的重要职业素养。刘丽霞认为双创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中核心是“育人”,主要发掘学生创新潜力,开发创新意识,是一种素质教育。
对于高职院校學生来说,不是人人都能当科学家,成为企业家。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成为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只有实现专业与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才能使双创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做支撑,也才能够在专业教育中予以践行,才能明确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育在专创融合中才能融入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岗位的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发展历程
本课程设立于2009年,历经十年发展,取得一定经验。
2009年-2012年,“摸着石头过河”。本课程基本上是参照本科理论知识体系,再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实习实训课程,在摸索中完成第一届学生培养。
2012年-2014年,“现代职教体系探索之路”。本阶段主要是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强调职业属性,在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上更加注重与绩效管理专员和薪酬管理专员工作职责相吻合,强调工作过程导向。
2014年-2019年,“特色发展之路”。本阶段正值国家“双创政策”大力推进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期,本课程构建了“小模块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深入发展,课程融入部分创新理念和创业知识。
三、“一体两翼”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一体两翼”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是通过“职业生涯成长”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两“翼”牵引《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设计。“职业成长路线”依据绩效与薪酬管理专员职业成长规律,通过职业基础模块可以让学生行业发展动态、专业前瞻理念等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第二阶职业认证模块,学生学习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和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等核心知识点,使知识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为学生创业能力提供基础。最后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通过创业项目实训、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实习等第二课堂的训练巩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使学生朝自己理想飞翔。
四、《绩效薪酬管理实务》课程专创融合的教学实践
(一)双创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做出规范性指导的文件,是实施专创融合的突破口,能够反映专创融合的深度与广度。《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将《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中的核心重点专业知识进行模块化处理,分为工作分析与评价、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福利管理、人本成本控制等五大教学项目。在专业教学项目中融入创新思维、创业知识,重点把握与创新创业相关教学内容,按照绩效与薪酬管理服务创业基本过程进行教学组织。同时,让学生关注课程前瞻性知识和实践技能,增加与绩效和薪酬管理相关的成功和失败案例,让学生在这些案例中动脑筋思考企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吸取劳务技术创业的经验与教训,将双创元素融入课程标准,详见表1。
(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课程综合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启发中、探究中、讨论中、参与中进行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和体验工作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思考、小组讨论、相互学习解决教学项目中的任务和遇到的困难,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就会逐渐形成主动地、创新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愿望和批判性思维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丰富“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资源
在企业调研基础上,本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收集整理课程前瞻性理论和创新创业实践案例,为了实现课程的智能化,初步完成了资源库建设标准化课程1门,完成文本资源、视频资源、微课资源、动画资源等颗粒化资源531个,完成创新创业中心平台建设1项,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资源有机融合,通过资源共享,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成了丰富多元的专创融合生态资源。
(四)构建渐进式实践体系 本门课程依据职业岗位需求校企合作开发了五个课程实训项目,十一项实践任务的课程实践体系,为了便于教学配套建设人力资源智能化实训室,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HRM人本管理开放实践基地和HR创新工作室完成创新创业孵化项目练习,形成层层递进、相互补充的实践体系。本课程还建立了通过“职业生涯成长”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两“翼”,通过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和创新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升规律进行实践教学。
(五)创新互补性课程教学团队
本课程团队摈弃传统的师资团队,本门课程师资团队至少包括专业教师、绩效与薪酬管理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和SYB创新创业导师三类人员或具备这三种素质的教师。采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合作方式,共同完成《绩效与薪酬管理》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双师教师是我校专任教师必须持有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证书,主要负责专业知识教学,SIYB创业导师负责创业元素挖掘、创业项目指導,企业专家主要负责学生实践项目指导。
(六)采用360度考核体系
本课程构建了360度考核体系,考核主体有: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构成,考评内容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习成效即“过程考核+结果考核”,运用“十字对焦”结合学生实践岗位“职责修正”的办法进行考核指标的选取,在指标选取中不但要关注学生职业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
五、结束语
《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课程构建了“一体两翼”专创融合模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适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的时代需要,满足了产业转型升级对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取得了可喜的育人成果。通过专创融合教学实践,学生先后获得了第四届“踏瑞杯”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大赛等奖,省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银奖等7项。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项,其中2人成功创办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公司。但是在以后实践中争取破除公办院校制度枷锁,用“市场竞争”观念实施课程教学,并进一步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保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涛:“三阶梯递进式”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研究—以高职食品类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9.
[2]刘超: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理论研究综述与实践探索[J].内江科技,2019.
[3]徐哲:民办高职财经类专业专创融合实践课程研究[J].教育经济,2019.
[4]付晓莉:基于专创融合的《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美术教育,2019.
基金项目: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初创型企业管理能力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源协同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8-1039)。
作者简介:田德刚(1987-),男,汉族,山东滨州人,硕士,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1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