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钊

  摘 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得以深入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应实施“四个一体化”标准,通过优化教材建设团队,组建“理实技一体”编写团队,打破传统排版模式,创新纸质教材设计,开发优质数字资源,实现“纸数”融合,搭建教材网络平台,实现数字资源共享,推进“纸数一体化”教材建设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9.084
  1 新形态教材建设背景
  2015年“互联网+”战略实施,教育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行动”,“互联网+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随着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对教育信息化改革政策的陆续颁布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措施的不断实施,直属及各地方高校持续投入一定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已建设完成一系列优质的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尤其是以“微课”和“MOOC”为代表的一系列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线开放课程以及精品资源公开课程,为高校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进一步推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发展,使得信息化教学成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它拓展了教学与学习的时间及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和学习的形式,丰富了教学和学习的内容。同时,它也对教学和学习的重要载体——教材的形式、内容和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形态教材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2 新形态教材的比较优势
  2.1 新形态教材较纸质教材承载内容更丰足
  传统的纸质教材受教材版面和表现形式的限制,教学资源呈现有限。新形态教材能够提供更充足、更丰富的教学微视频、教学大纲、案例资料、练习题、在线测试题、多媒体课件、实验实习等资源,学生通过二维码识别、网址检索等方式很顺利地讲线上、线下学习资源衔接起来。
  2.2 新形态教材较纸质教材更新内容更及时
  传统的纸质教材改版较慢,新内容更新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新形态教材因其匹配资源的数字化,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网络平台及时更新在线开放课程和数字资源库的内容。学生通过二维码识别、网址检索等方式很及时地了解最新的知识。
  2.3 新形态教材较纸质教材更利于个性化教学
  新形态教材丰富便利的教学微视频、教学大纲、案例资料、练习题、在线测试题、多媒体课件等数字资源,更有利于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新形态教材资源使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式课堂、讨论式学习更能够有效实施。
  2.4 新形态教材较纸质教材更便于自主学习
  新形态教材所提供的丰富便利的教学微视频、案例资料、练习题、多媒体课件等数字资源,学生可以利用PC端或移动端通过二维码识别、网址检索等方式随时学习教学内容和前沿知识、并与教师网络互动。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更便于自主学习。
  3 我国新形态教材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我国新形态教材建设现状
  我国“新形态”教材建设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已出版新形态教材占比不到5%,以理工類教材为主,其整体数量占比偏低,教材种类的丰富度不够,并且“新形态”教材在教材编写的形式、教材体例及内容、教材的建设标准等方面均处于摸索之中。尤其是现已出版的经管类新形态教材不仅数量相对少,而且形式各异,标准不清,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经管类课程信息化教学的需要。
  3.2 我国新形态教材建设存在问题
  3.2.1 现有“新形态”教材形式各异,标准不清
  国内“新形态”教材以理工类教材为主,并且现有新形态教材的建设形式各异,标准不清,尤其是经管类新形态教材缺乏基本建设依据,经管类新形态教材建设形式和标准方面的研究少,统编不足,形质繁杂。
  3.2.2 现有经管类“新形态”教材数量少,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
  国内“新形态”教材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已出版新形态教材占比不到5%,以理工类教材为主。而已出版的经管类新形态教材数量更少,且多为高职高专类教材,无法满足本科信息化教学的需要。
  3.2.3 高校教师对“新形态”教材建设重要性认识不清,研发不够
  高校中尤其是本科高校的专业教师对“新形态”教材建设重要性认识不清,尤其是“新形态”教材建设形式、标准方面的研发重视不够,以至于新形态教材无法得到广泛地研究和应用。
  4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及建设标准
  4.1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界定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率先研究并与部分高校教师实施了“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编写与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将纸质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融合,并通过多种终端形式应用的新型教材。
  4.2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标准
  在“互联网+”新技术支持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要把握并实施“四个一体化”建设标准,即“教材形式与个性化教学一体化、教材设计与教学理念一体化、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一体化、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创新性打造“纸数一体化”新教材,更好地满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5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思路
  5.1 优化编委成员,组建“理实技一体”编写团队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具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资源多样的特点,为确保新形态教材呈现形式及质量,必须尽力优化编委成员,组建一支 “理论+实务+技术”一体化的编写团队。   新形态教材的编委会成员应包括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教育技术人员等,以保证团队人员专业突出、专长互补,组建一支编写经验丰富、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信息化素养深、通晓行业规范的“理、实、技一体”编写团队。
  同时,“理实技一体”团队成员可以合理分工,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育技术人员分工负责教材编写、教材编审和数字资源制作等主要任务。
  5.2 打破传统排版模式,创新纸质教材设计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纸质教材部分应打破传统排版模式,在版面设计、结构体例、字体颜色、使用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实现纸质教材与数字教学资源的衔接。
  一是在版面设计和使用方法方面,调整传统的整页排版方式,在教材的右侧、页脚等位置预留下空位,以便插入数字教学资源识别的二维码或网址。教材在使用时,可以利用手机或移动设备的微信或QQ等软件扫描二维码或检索网址,更方便识别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
  二是在结构体例和字体颜色方面,结合教材内容多配备实物图、结构图、流程图、工程图、数据表等,调整传统教材的统一黑色字体的印制习惯,多采用彩色、个性字体,知识理解更加直观,教材显得更加个性、生动。
  5.3 开发优质数字资源,实现“纸数”融合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以纸质教材为核心,配套的视频,音频、习题库、案例库等新形态数字资源,并且实现“纸、数”融合。目前,视频资源尤其是“微课”和“MOOC”是主流形式和关注焦点,学习效果好、认可度较高。
  新形态教材配套开发的“MOOC”和“微课”资源可以根据新形态教材的特点和性质做相应的选择。即可以教学录像,也可以实景录制式,既可以名师讲坛,也可以高端访谈。
  在视频资源内容上,不可以泛泛介绍纸质教材内容,知识点讲解要具体、针对性强,知識性面要广,信息量要大,要体现应用型特色。习题库、案例库等其他数字资源要系统充足,要与纸质教材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5.4 搭建教材网络平台,实现数字资源共享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网络资源平台可以借鉴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等网络课程建设思路和平台模式自行搭建教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或者利用已有的“MOOC”“微课”、精品课程等的网络资源完成“纸、数”对接。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网络资源平台也可以依托类似Moodle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或者出版社提供的专门数字教材平台,例如中国商务出版社的“数字教材”平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智慧职教”平台或“ABOOK”平台,搭建美观、实用、丰富的教材网站。
  教材网络平台设计要美观、资源要丰富、操作要简便,具有较好的交互性和实用性。能够为学生“立体化”地提供数字教学资源,拓展教学与学习空间,改变教学传统方式,打破学习的时间限制,实现教材优质数字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赵清梅.“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教材新形态一体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7).
  [2]杨兵.论新形态教材的研发与设计——以“高等学校基础医学类精品资源共享课及系列教材”为例[J].出版参考,201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02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