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小制造企业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行一定的概述,然后对世界范围内主要制造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分析,以C公司为例进行了对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创新的阐述,希望能够促进中小制造企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  制造业  管理模式  创新
  中小制造企业有着比较大的数量,其发展较为迅速,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撑,在国家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一般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中小企业因为各种原因会存在创新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重视。自从进入到工业化发展的时代以来,制造业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性作用。但是随着劳动力、资源和环境成本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所存在的传统竞争优势出现了弱化,尤其是一些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如果没有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很难实现很大的扩张。
  一、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之中,我国已经逐渐的融入到了全球化的经济浪潮当中,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尤其是在人口红利和政策扶持的优势下,我国制造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国之一,其中有着很多成果,但是更多是曲折。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非常强大的发展动力,但是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在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中都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问题。
  我国的制造业占据着国民经济总量的60%以上,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但是在经济的迅速发展下,我国的消费市场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产品也提出更加多样化的要求,各种单件的小批量经营形式也成为了市场发展的主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出了中小制造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就目前来看,发达国家的中小制造企业可以中占据到制造业总量的70%以上,而我国可以占据到90%以上。这种单件的小批量经营形式给消费者展示了更多的选择,对促进市场的多样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空间,但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整个市场的竞争力度,给整个行业的前进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国外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
  将整个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范围来说,现代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分别是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其他模式。在这些管理模式当中,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体现了当今世界制造企业管理最高水平,能够良好的满足现在市场的要求。
  (一)美国制造业管理模式
  美国将已经研制和使用的计算机集成技术作为是重要的内容,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提升。将传统的制造技术和模式作为基础,目前已经出现了并行工程和集单件生产与大批量生产于一体的精益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对企业内外的所有资源供应链进行涵盖,给美国制造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并且也让美国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美国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重点是对西方科学主义文化背景的表现,按照五大原则来进行规范,其中包括着精确、量化、分解、逻辑和规范几个方面的内容。对于美国企业来说,它主要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进行决策的,最终的决策一般都是由上级来进行确定,这样可以对决策的速度进行保证。在管理机制上,美国企业的CEO具有至高无上的决策权力,决策中可以处在一个极为强势的地位上,因此在制造生产中,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大都是通过命令的渠道来进行操作。
  (二)日本制造业管理模式
  日本制造业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将准时生产制作为主要的内容。准时生产制是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将看板系统和后倒工序流水拉动的方式作为基础进行生产制造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追求的是零库存,旨在对超过生产需要的设备、材料和零件准备时间进行消除,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后来,麻省理工的柯瑞福赛克教授给日本汽车的工业生产管理模式进行一个新的命名,将它称为是精益生产,这种模式是将系统结构、人员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积极的改革,然后让生产系统可以更好的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对无用的损耗进行更好的消除,从而让企业获得最优的利益。日本在制造企业在对生产自动化技术进行探索的基础上,还对自动化系统的复杂性特点和高要求以及高投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创新,通过创新来实现更加灵活的生产和制造,这种模式叫做作业单元生产模式,在機械和电子行业中的应用比较多,并且具有工期短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力和库存。
  三、我国中小制造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以C公司为例
  (一)C公司的概述
  C公司是一家小型的半导体制造产业,主要是为上下游的产业客户提供服务,同时还要提供一些系统解决方案。该公司从成立以来就一直将创新发展作为自己的创业精神,为客户提供高效和稳定的设备以及技术方案。该公司的团队有着一定的行业经验和视野,自成立以来都在不断的开拓自己的市场,并且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C公司制造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C公司作为中型的制造业,在行业发展中依旧主要生产单件小批量的产品,已经无法适应现有的市场环境,当今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多种新的生产系统和方法,旧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有的发展。
  (1)生产结构单一。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下,各类消费者的观念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对于不同产品已经有自己不同的需求,市场环境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想要适应其快速发展的情况,必须要对生产结构进行调整。C企业虽然一直将创新创业作为自己主要的奋斗目标,但是因为本身为中小企业的局限性,在生产体制上依旧存在着生产结构单一的问题,不仅会对效率造成不利的影响,还会给企业发展造成风险化的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具有不利影响。   (2)生产缺乏柔性。所谓柔性指的就是制造业在生产加工中的灵活性、可变性。对于现代制造企业来说,市场的多变形要求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来实现对产品的生产和转换。但是就目前的C企业来说,它的生产管理模式主要是将产品作为主要的单位,然后按照台份来进行生产计划的编制,这种方式就导致产品一旦出现变动和调整,就会给整个计划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企业生产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反馈信息比较慢的问题,这样就无法很好的实现动态的调查,从而使得整体的生产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会给企业的整个生产系统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3)库存量过大。C企业目前采用是多动力推进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指在各个零部件生产的过程中,各自都是将自己的生产能力和生产速度作为主要的内容,然后逐渐的下推,形成一个串联,直到构成一个多级驱动推进的方式。但是这种多级驱动的管理模式因为没有严格有效的计划来对其进行控制和协调,就会导致各个生产阶段的产量出现增多,容易出现库存量过大的问题,从而导致制品积压,流动资金的周转开始变慢,使得生产周期变长,给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4)计划控制力弱。C企业在对生产计划进行编制的时候,基本上只是将产品作为单位来进行规划,按照台份来将计划下发到生产的各个阶段,但是却没有下发到生产车间的内部。生产车间的内部一般就是对厂级的生产计划进行参考,然后将零件作为单位来对本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进行自行的编制。各个生产车间在工艺、对象和生产作业计划中都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就会导致各个生产车间的产量进度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这样就会给整个企业管理造成影响,导致计划控制力弱的问题。
  四、中小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创新需要关注的内容
  在新形势的影响之下,我国的制造企业需要对企业生产管理的理念更加重视,做好更新换代的准备,要将先进的生产方式作为主要的内容来进行发展,对我国现有国情的发展状况进行良好的适应,从而构建起更好的生产方式,让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使用精益生产的方式来组织生产
  精益生产是现代社会进行制造生产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围绕着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组织生产,采用具体形式的就是“拉动式”的生产,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生产进行准时地组织来实现下环拉上环的工作,从而对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松弛点进行消除,然后对生产过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最大限度的提升,这种“拉动式”的生产可以对传统的组织生产进行彻底的改变,能够做到以最快的速度将市场最需的产品生产出来,尽可能的库存和生产的时间,最终做到生产与市场的同步。
  (二)由传统的人工管理转变为计算机管理
  随着近些年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在我国的企业生产经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包括着企业生产管理,这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像是CAD、CAM和ERP等软件和系统在生产系统中的应用,都可以让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得到很好的提升。尤其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可以让企业的经营计划和产品开发与设计以及生产制造和营销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让其可以更加灵活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对于这些先进的技术来说,它们在传统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下都是无法得到很好实现的,因此必须要对传统的人工管理进行转变,将其转变为计算机管理系统,构建起现代生产运作系统,从而更好的朝着经营与生产一体化的发展迈进。
  (三)从“产品为中心”转为“零件为中心”
  “产品为中心”的组织生产就是在整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都是将产品作为单位来进行物流和信息流的传递和管理。这样的生产方式对于中小企业的各阶段的生产来说,很容易出现与内部单位口径不一致的情况,这样的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从而影响到生产管理的质量。而“零件为中心”的组织生产指的就是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工艺设计和计划编制等方面内容进行重视,将零件作为是主要的单位来进行组织和安排。这种类型的生产方式在各个生产阶段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都处在一个统一的状态之下,能够对“产品为中心”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克服,让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传递,从而让各个生产阶段都可以在统一的控制中心中进行流通。
  (四)从少品种的大批量生产转为多品种的个性化生产
  将“产品为中心”的生产转为“调度为中心”的生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对生产进度的控制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对少品种的大批量生产方式进行满足。但是在当前的市场发展中,即使是经过一定的改进的传统大批量生产也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当前的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这种生产方式缺乏灵活性,还容易出现库存多的问题,容易出现各种弱点。在电子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机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生产技术的优化和创新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更新,因此需要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优化,只有做好个性化的生产才能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也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大批量的生产模式已经没有足够的优势可以满足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和小批量的个性化生产才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五)重视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制造业生产与发展来说,管理制度在其中属于一个薄弱性的环节,因为我国传统的制造业生产管理经常会出现非制度化和非程序化的问题,它可以在业务管理、管理方法以及生产操作和数据整理等多个方面有着明显的反映。对于一个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来说,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对于现代化的企业生产管理来说,要将各种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条例来进行执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有据可依和有章可循的标准化管理。
  五、中小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改进的主要路径——以C公司为例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像C企業这样的中小制造业想要进行长远的发展,需要有足够完备的企业管理制度来作为支撑,否则比较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混乱。对于中小制造企业来说,要将自身的特点作为重要的参照来进行制度的构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大企业的观点,一定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对每一项工作流程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详细的划分,避免出现推诿和扯皮的现象,进一步的提升工作管理的效率,让企业的发展有序进行。   (二)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来说,企业文化是凝聚精神力量的关键点,而对于C制造企业来说,其文化建设方面的力度普遍都存在不足的现象,不愿意将资源消耗在文化建设上面。企业文化是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能够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行强化,同时也是提升员工归属感和企业整体精神风貌的重要内容,想要实现企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要从观念开始进行转变,做好企业的文化建设,营造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创新投入的力度
  对于中小制造企业来说,其做大的问题就是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虽然一直将所谓的创新创业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和发展中,一直都忽视对创新的投入,容易给企业发展的后续动力产生不利的影响。创新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培养的关键性内容,对维持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不断的加大创新的力度,将所有的优势集中在一起,对专业领域的内容进行充分发挥,既要追求广度同时还要对深度进行兼顾,让企业可以在同行业中保持住自身的竞争优势。另外,中小制造企业因为自身的原因,在资源获取方面都比较有限,因此需要对国家相关政策和规范进行积极的利用,然后再针对实际情况在不同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同时也要对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形势进行重点关注,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最佳决策。
  (四)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之下,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对于像C公司这样的中小制造企业来说,想要逐渐的改变传统的落后生产经营模式,就需要在各个管理环节中融入信息化的技术,对信息化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然后让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可以变得更加科学和有效。在互联网经济浪潮的影响下,网路营销也成为了重要的经营方式,这对制造业来说也是一项重大机遇,通过对这样的渠道进行利用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可以对行业发展的趋势进行更好的掌握,同时也能与客户进行更好的沟通,对拓展营销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性作用,需要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经营生产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然后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各个层面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对管理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从而更好的掌握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当今变化多端的市场竞争新形势,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光明,周常春.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及开发研究[J].中国有色金属,2011,(S2):93-95.
  [2]张峰.制造企业信息化制造技术效果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3]商小虎.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
  [4]王辉辉.W公司研发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东南大学,2019.
  [5]王必好.创新驱动发展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南京大学,2016.
  [6]莊志彬.基于创新驱动的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7]卢晨.制造企业协同管理模式机理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72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