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我国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重要,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能够改善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还符合我国教学理念的指导思想。本文基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问题,主要从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几种主要教学模式着手,其中包括“三基型”、“一体化型”、“并列型”、“分段型”、“分层次型”和“俱乐部型”,随后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由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正在朝着“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转化。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体育教学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
  通常我国高校在开设体育课程的时候,会根据自身不同的教学设施条件和教学师资力量,量力而行,从开设体育教学课程以来,笔者总结了我国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三基型”、“一体化型”、“并列型”、“分层次型”和“俱乐部型”,其中笔者对“俱乐部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更为关注,笔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俱乐部型”会经过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最受高校欢迎的一个主要教学模式,因为它具备了新时期、新社会的主要需求。
  (一)“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它开始于上个世纪80 年代,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学会利用体育健身知识,避免参加活动中受到损伤。这种体育教学模式的主导作用是教师,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还将教学模式规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否则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代的需求,因此“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更多创新的元素,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
  “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比较广泛,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体质,希望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关注的是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练习的持续性和整体性,通过体育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合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所和体育器材,提高了学校体育生活的质量。高校学生多数很喜欢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是它的不足在于所需的课外体育器材太多,这样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内容,而且学校为了能够满足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增加资金租赁场地,或是修建体育活动场地,甚至需要聘请更多的体育教师以确保这种教学模式的完成。
  (三)“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
  “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强调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运动能力,分析学生的体质差异然后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是应用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课和选修课中,他开设的前提是依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而定,满足不同体育水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因为不喜欢上体育课而逃避上课。可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有缺点,因为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导致学生在分班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部分科目的课程学生过多,需要开设几个班级,而部分科目的学生过少,如果给他们单开设一个班级,就可能会浪费教学资源和教学场地,况且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教学压力,因为学生很难全部达到教学目标,这样就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四)“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
  “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体育基础,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这种体育教学模式把高校体育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体育课开设在大学一年级,体育选项课开设在大学二年级,体育选修课开设在大学三、四年级。这种教学模式兼顾了学生的基础性知识和体育能力的提高,不足的方面是没有将学生的体质区分开来,不能分别开设课程,学生对课程的安排可能会有反感的心理,甚至是讨厌上体育课,与此同时,学校同样需要提供更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以实现“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
  (五)“分层次型”体育教学模式
  “分层次型”体育教学模式虽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还是符合了一些学校的具体环境和教学目标,它的教学思想强调的是本质规律,根据整体的教学体系作为指导,构建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分别从学生的不同特征着想,例如生理、体能和个性心理特征等,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不仅能够传授学生必要的体育知识,还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将学生的体能进行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学生自身素质的综合评价和他们的运动能力。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但是需要高校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否则不能完成这种体育教学模式。
  (六)“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
  目前,“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笔者相信在体育教学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是最适合学生,最适合学校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时代进步的需求,这种模式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存在的意义
  可以说体育“俱乐部”存在于普通高校中意义非凡。1、高校体育俱乐部存在打破了以往的落后的教学模式,从而带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其内涵在于让这个高校的体育有了整体性和连续性,让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堂这原本是两条平行线开始有了交集,为高校体育教育打开了另一扇大门。2、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作为中心进行开展,可见其对学生的主体选择非常重视,认为学生选择教学服务的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开展宗旨。所以,高校体育“俱乐部”设置的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所存在的个性化正是迎合了学生性格特点,让学生的个性能够独立中尽情的展示,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极大的发挥出来。3、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能够让学校的师资力量更上一个台阶。
  (二)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构建形式
  如今,普通高校“俱乐部”在不同的标准下有不同的构建形式。根据组织形式的差异划分为以下五种:(1)共同爱好者,它是寻找与之相同爱好的组合。(2)由体育教师个人组织,它是按学生的需求而组建的。(3)由学生团体或社会团体组织,它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的团体体育活动。(4)由体育部组织,它主要面向全体学生或高水平运动员。(5)由社会单位与个人组织,它是社会根据部分学生的要求,租用学校的场地组建的。如果按照练习形式可以划分为:体育教师自我组织练习、学校指派教师指导和学生组织聘请教师指导。如果按照参与形式可以分为:自愿参加、必须参加和规定参加的三种。
  如今,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如何健康快乐也成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的焦点。目前,体育“俱乐部”在体育经济领域的运作形式也被广泛传播,也已经逐步的进入高校,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样一个模式意味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今后,高校“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因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是高校“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霍宁,何茂林.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市场,2009,(05).
  [2]覃林.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36).
  [3]胡良玉,吴勇.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4]范喜明, 吴顺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J].才智,2009,(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2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