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效益下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技术创新竞争战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亮
摘 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企业制定和实现企业长期竞争战略的基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必须适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归纳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出效益的矛盾,提出合理的构建技术创新机制和提供相应的战略导向,为我国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制定技术创新竞争战略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产出效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竞争战略导向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027-02
随着国内外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其中巩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出能力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需要全面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运用适当的技术创新机制制定相应战略,使得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知识先导型企业尤其要解决好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效益的关系。
一、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出效益的矛盾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在对现有技术组合有效运用,然后创造和吸纳各种新技术,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向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它包括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可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以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占据市场有利位置获得产出效益为目的。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技术创新以运用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两种模式为主。但这类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环节与产出效益环节上存在很难协调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发投入不足与产出效益不显著
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表现为资金投入不足和人才匮乏两个方面。由于自身的特点,中小企业在进行R&D经费融资时,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一是企业自身能用于技术创新的自有资金有限;二是政府支持投入有限,虽然政府为引进科技项目和人才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但中小企业由于数量大,可以使用的扶持额度也较小;三是中小企业存在规模小、资信差、抵押难等与大企业相比的弱点,很难得到银行大额的资金支持。
而在人才方面,人才欠缺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障碍。我国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在创立初期,大多数在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方面比较缺乏,模仿成分较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资金和人才的投入不足会直接导致创新产业成果的不足,相应的产出效益也会变得不显著。
(二)内部创新机制不完善与产出效率不高
一方面,内部管理机制影响导致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构建符合本企业情况的创新机制是企业立足的必然要求。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在企业所有者手中,缺乏健全和规范的规章制度,内部没有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对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不够,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这种内部创新机制的不完善必然会影响到产出效率,导致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效率不高的结果。只有在企业内部拥有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以及对技术创新人员的有效激励下,才能促使技术创新活动有序有效的开展,从而提高投入资源的利用率,继而提高技术创新的产出效率。
另一方面,内部创新机制影响创新文化的培育。我国中小企业甚至于大部分知识先导型企业普遍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尤其是创新文化建设,在中小企业内部仍未能形成鼓励创新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的大部分员工没有显著的创新意识,未能把创新理解为使它变成日常的行为习惯和准则的意识。
(三)自主知识产权比例不高与产出独特性不明显
一个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比例高低可以反映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同时,自主知识产权比例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一个企业其产出品独特性的高低,即产品在市场上不被模仿的程度高低。若一个企业没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那么它的产品就很容易陷入被别人模仿的境地,产生很多的市场追随者,造成同类产品的平均质量下降、顾客评价降低等负面影响,从而遏制了企业的更好发展。
从相关调研的状况结果分析,部分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上还是存在着机构人员缺位等现象。有相当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自主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人员。从各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来看,我国企业的人员设置远不及外资企业人员设置。从各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地位相比较,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地位最高,事业单位最低,民营企业略高于国有企业。
二、构建合理技术创新机制,逐步走出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困境
结合以上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出之间的矛盾,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几条合理的技术创新机制,以便让这类企业逐步走出投入与产出的两难困境。
(一)资金保障和人才培养机制――产出效益提高的前提
首先,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确定一个创新投入强度比率值,即硬性规定营业收入的一定比率用做创新资金投入。其次,设立创新资金管理部门和岗位。其构成成员可以是公司高层或业务主管兼任,一方面负责申请政府的创新基金和银行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信用贷款;另一方面负责管理和监督创新资金的用途,确保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上来。再次,要制定技术创新投入的战略规划,将规划详细分解为长短期的战略目标,使之有效地落实。
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对物质资本和物质资源的占有,还应包括对智力资源的占有和应用,而智力资源的载体是人才,在各种创新资源中,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引进一些有真才实学、能担当创新任务的人才,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招聘机制来甄选适合本企业的人才。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使新进入企业的员工能较快熟悉本企业的创新目标,掌握创新程序。要设立专门的创新型人才培育机制,可以请有经验的专家给他们介绍经验,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送他们出国学习先进技术等等。
(二)创新激励与文化培育机制――产出效率提高的推动力
企业内部创新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创新管理过程不完善和人才激励不到位。企业内部首先要设立相应专门的技术创新管理机构。管理和决策权限不能高度集中在企业所有者手中,要从各个业务部门收集关于产品的反馈信息,由此作为决策创新长短期战略的直接依据。其次,要健全和规范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内部若没有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导致对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不够,从而降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创新文化的培育与建设。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任务,所有的企业员工都是创新的来源,因此,在企业内部培养全员创新意识至关重要。这种创新可以体现在过程创新、产品工艺创新等环节。中小企业中的员工对既有产品进行改良,使其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这种创新不仅风险小,所需资金少,而且收益快。
(三)风险规避与合作创新机制――产出独特性的途径
在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中,特别是在产业集群的行业环境中,可以发现企业产品被模仿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在技术无法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模仿的普遍性势必抑制企业的创新动机。一个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比例高低可以反映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同时自主知识产权比例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一个企业其产出品独特性的高低,即产品在市场上不被模仿的程度高低。
首先,选择与高等院校合作。企业出于竞争的压力和发展的需要,寻求新的创新资源的投入,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也有市场化的需求,这种需求的互补性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础。
其次,与本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合作。随着生产同类产品的不断扩大,行业内会出现分化,少数几个具备某些优势的企业逐渐成为同行业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研发资金、专业人才及承担创新风险能力上均远远超过中小企业。若龙头企业能利用自身所具有的这些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将大大促进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
三、对技术创新竞争战略导向的思考
(一)选择合适领域,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
首先,根据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自身实力和经营特点,在进行技术创新决策时,要选择投资相对较小、开发期短、成功率高的实用性技术,这种技术适合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的特征。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期应控制在一年以内。其次,要选择处于成长期、技术尚未成熟的领域,以增加成功的机会,因为当某一项技术已处于成熟阶段之后,即使再大力投资开发,收效也不会太明显。所以,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时要把这点作为指导性的策略来考虑。
(二)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需要社会提供各种服务。政府利用全社会的资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创造必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其中包括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等。
(三)注重团队创新
为解决高技术竞争带来的人才流失问题,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应利用我国管理文化的“关系”理念,以团队合作精神创造为重点,以内部人才培养为重点,首先在人心的开发上取得突破,并在强调人才稳定的同时,逐步克服由于面子观念、等级观念造成的企业内部沟通困难,逐步形成知识、创新能力开发的中国式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有活力,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陈勇星,秦秋英,李由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策略[J].统计与决策,2008,(8):175-177.
[2] 陈双双,郑文哲.产业集群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分析[J].经济论坛,2008,(15):15-16.
[3] 张姗姗.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管理,2007,(5):52-53.
[4] 余姜,王安民.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对策及战略探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6).
[5] 宝贡敏.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战略――论我国高技术企业的战略管理基本模式[J].南开管理评论,2001,(2):40-43.
[责任编辑 王 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1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