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回顾与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谭鉴琴 施 呷

  摘 要: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高校扩招,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如火如荼。其中,PPT(PowerPoint)课件因其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青睐,成为大班授课的有效手段,也是读写教学中主要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经过十年探索,多媒体课件的弊端已在教学中完全显现出来,回到传统教学的趋势已是必然。从传统教学到现代化教学再重新拾起传统教学,这种否定之否定已经超越了从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应再是简单的回归。纵观20世纪电化教学手段的变迁,每个英语教师都应当以最佳教学效果为原则,灵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大学英语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250-02
  
  导言
  
  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教育部,2004)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20世纪末,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高校扩招,借助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率先走进大学英语课堂,各大高校顺应潮流,纷纷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探索:1999年9月,北京交通大学开始实施教师与多媒体结合的大学英语授课,即教师上课+教师督导下使用课件学习;上海理工大学对2000级非英语专业新生随机分组,仅在部分班级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教学形式为教师上课+多媒体课件自习课;复旦大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教辅书自学+教师上课三结合的方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一、多媒体教学VS传统教学
  
  1.多媒体教学。近十年来中国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反映出,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实施多媒体教学,均表现出类似的优势和缺陷。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新手段,多媒体技术(以PPT演示型课件为例)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效果可以概括为两个I(two I’s),即信息一体性(Integrity)和课堂教学不变性(In-flexibility),综合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两面。
  Integrity。多媒体课件把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地集成一体,既加大了学生的信息摄取量,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和学习效果,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各种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大班教学质量。
  Inflexibility。单纯使用多媒体课件会使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我们常用的Powerpoint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课件制作工具,其制作的课件类似于电子文档,即教学内容的罗列。它简单易学,但交互性差,教师在演示课件的同时还要向学生讲授,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相应减少。
  2.传统教学。多年以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都采用讲授、板书的形式,课堂气氛容易陷入沉闷,要求学生必须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传统教学方式缺少趣味,所传授的信息量有限,但因为教师无须操作课件,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充裕,同样能达到很好的互动性;另外,学生也有充分的时间做笔记,能保证较好的学习效果,上海理工大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模式的班级与其他班级相比较,学生成绩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韩戈玲,2003:40)。王建梅等(2005:16)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仍要以师生面对面教学为主,以教师为核心展开教学。由此可见,传统教学仍有其优势。
  
  二、人机交流VS人际交流
  
  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交流,三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构成了信息交流三角。具体地讲,教材里面包含了教师和学生未知的教学内容,这种信息差决定了从教材到人的信息流动单向性,即只有教学内容的输入,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均通过某种教学辅助手段获取教学内容;而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也借助教学辅助手段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输出和学习情况反馈,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逐步减少,学生逐步掌握,这样的信息流动就构成了一次教学活动。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与以往的电教手段一样,需要人与机器之间进行互动以获取信息。但同时,机器的介入使师生间在课堂活动中的距离被拉大,人的情感因素、精神层面被忽略。传统教学之所以能保证教学效果,就是因为其中大量的人际交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决不能为机器所替代,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是必要的。
  正如南国农(2000)所言,“电教姓教,以人为本,机是为人所用,为人服务的。”多媒体不过是一种辅助手段,课堂上人机交流与人际交流之间呈此消彼长,如果在教学中不能保证足够的人际交流,教师将失去其作用,课堂教学活动也将陷入僵局。
  
  三、教育技术VS教学效果
  
  每一轮教育新技术的兴起都带来教学模式的巨大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广播、电视的相继问世,催生了大规模的视听教学;在中国,电视教学则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减轻了大规模班级教学带来的重荷。
  “教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机械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南国农,2000)这是教育技术与教学效果进行一百年PK的结论。任何教育技术的产生都与当时的科技背景密不可分,但真正予以应用仍然取决于特定历史时期教学实践的需要。受某种历史或社会因素的影响,教学中不得不采用新的手段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建议
  
  蔡基刚(2005:86)指出:“我们现在进行试点,进行小范围的实验,目的是要摸索出在多媒体技术下的外语教学的路子,而不是要通过和传统的模式相比较,在提高学生成绩上来证明多媒体教学模式有多少优越性。”
  
  (一)多媒体课件在授课班级的实际使用情况
  我们在大班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以笔者在2005级文科及理科两个合班(每班70~80人)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经验来看,多媒体教学的确发挥了它的优势,适应我校精读与听力课时1:1的设置,但同时暴露出诸多缺陷,学生学习渐趋懒惰,只是跟着幻灯片走,课下感觉一无所获。此外,由于合班学生数量多,而一周仅4个课时,使得教师与每位学生的交流大大减少。
  
  (二)扬长避短、使多媒体课件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使传统与现代的教育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1.课件制作方面。(1)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和掌握课件制作技术,能熟练操作和使用课件,学习各种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关注最新发展动态,将其应用到课件的制作中,并随时搜集有关教学资料备用;(2)根据所授内容,灵活采用

合理的制作方法,利用平时积累的素材制作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课件。
  2.教学过程中的操作。(1)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的角色:以人为主,机器为辅。设法摆脱机器的束缚,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同时将多媒体授课与传统的黑板授课方式有机结合起来;(2)如何掌握学生听讲和记笔记的关系: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充分了解,掌握他们的理解程度,从而恰当把握幻灯片的切换速度;(3)注意课件与课本的衔接:教师可以带学生在课本中找到知识点所在位置向其明示;(4)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必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点出来;尽可能设置开放式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5)教学活动多样化:为缓解学生长时间看大屏幕造成的视觉疲劳,最好听说读写各种活动合理调配,每一种活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6)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如优盘或其中的课件打不开怎么办?解决办法:多存几处,如网络硬盘、邮箱或事先拷到所上教室的电脑上,为避免这一切都出问题,传统的书面教案是必要的;(7)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在本校尚未安装网络多媒体自主学习系统的情况下,为解决学生量大对教学效果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利用校园网、QQ、电子邮件和博客作了多方面的尝试,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结语
  
  现代化教学手段自有其优势所在,但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更不能迷信于它,同时我们也不能摒弃传统教学中有益的方式,“多媒体网络是新生事物,教学才是最基本要素,只有将两者科学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能”(王建梅、孙春雷,2005:16)。多媒体教学的路子还在不断地探索之中,而今后还可能会出现更加“现代”的教育技术,但是千万不能忘记教学以及教学的参与者,他们比教育技术更重要。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83-91.
  [2]韩戈玲.关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思考[J].外语界,2003,(4):40-45.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R].2004.
  [4]南国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5]王建梅.孙春雷.对中国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再思考[J].外语界,2005,(4):13-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8146.htm